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pdf
《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源期刊网 http:/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及解决思路作者:卢志渊来源:商业时代2008 年第 25 期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泉州中心城市所发挥的聚集、辐射功能一直被弱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县域经济发达,且没把握住机遇。所以,要提升泉州城市功能,要强化鲤城、丰泽、洛江在中心城市架构中的作用,并以构筑总部经济的理念来实现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良性互动。关键词:城市功能县域经济 总部经济泉州城市功能的现状(一)城市功能分析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主导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文明发展。城市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和相应的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力布局的中
2、心与枢纽,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开放性和枢纽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所产生的经济场影响和辐射周边地区,最终导致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中心城市作为城市圈的发展极,其作用从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聚集和辐射两大功能。聚集功能是指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高度集中。城市把大量的物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集聚起来,形成具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由于发展速度快、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具有很强的吸附力,拉动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并使劳动力从事着二、三产业的工作。此外,城市把从区域内吸聚的经济要素组合加工,生
3、产出大量的创新元素和成果,并将其源源不断地从核心向外辐射,在自身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引导周边区域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形态、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转换,进而促进整个城市圈的发展,这就是辐射效应。(二)对泉州城市功能的考察龙源期刊网 http:/泉州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11个县(市、区)。虽有鲤城、丰泽、洛江、泉港四区,但目前真正发挥中心城市功能的只有鲤城、丰泽两区。通过 2006年一些经济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鲤城、丰泽两区作为中心城区要发挥“经济增长极”的功能是让人产生怀疑的。从人口来看,鲤城、丰泽两区合计76.9万人,仅占全市人口的10%,还不及
4、晋江的 1/2;从第二产业产值来看,两区合计146.5亿元,约占全市总产值的13%,赶不上南安一个市的产值,甚至不到晋江的 1/2,而惠安、石狮与这个数据已相差不远;从第三产业产值来看,两区合计 131.6亿元,虽然能占全市总产值的20%,但比晋江还少 25.6亿元;从投资来看,两区固定资产合计投资 50.5亿元,约占全市总投资的11%,而晋江是这个数据的两倍多,也比泉港、惠安低;从消费来看,两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合计123.4亿元,与晋江基本持平,但也只占全市总额的 20%左右。这样,从人口、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方面衡量,不能体现出资源都在鲤城、丰泽两区集聚,而没有集聚,就更没有辐射。相
5、反,晋江、石狮、南安、惠安成了资源的集散地,特别是晋江,各方面的数据都比鲤城、丰泽两区的总和多得多。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泉州县域经济发达;但县域经济发达对中心城区的功能发挥或许会起分流或抑制作用。(三)泉州与福州、厦门城市功能的比较泉州要成为省内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但其城市功能与福州、厦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2006年,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的市区建成区面积分别为177、127、80平方公里;市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 267、233、129万人。所以还可进一步考察福州、厦门中心城区的功能以反衬这种差距。福州市区包括鼓楼、台江、仓山、马尾、晋安五区。如表1所示,2006年,福州五个区的第二产业产值
6、总和为 341.45亿元,占了整个福州市相应产值的近45%;第三产业产值总和452.59亿元,占整个福州相应产值的63%;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也分别占整个福州市的 63%、54%。厦门现辖思明、湖里、集美、同安、海沧、翔安六区,但一般认为,厦门的市区为坐落于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因而我们也仅考察这两个区在厦门市所发挥的功能。从表2的数据来看,2005年,虽然两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整个厦门的50%左右,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消费则分别占整个厦门的79%、90%。而第三产业和消费是最能反映城市的发展水平以及其辐射、聚集功能的。泉州中心城市功能弱化的原因分析龙源期刊网 htt
7、p:/(一)泉州的县域经济发展削弱了其中心城市功能依县域经济的概念,泉州的县域由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七县(市)组成。经过多年的发展,泉州已形成一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机制较成熟且外向化程度高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县域经济格局。2006年泉州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8.3,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66.7,所有县(市)财政收入均超5亿元。其中最突出的是晋江市,2006年,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5.7,财政总收入占全市的26,不管是绝对数还是相对量均超过四个市辖区的总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据统计,泉州市已形成了包括石化、纺织、服装、制鞋、石材、建
8、陶、树脂工艺品等一批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且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其中,产值上百亿元的有纺织、服装、制鞋、石化、食品饮料、石材6 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各县(市)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型产业,以至于这七县(市)分别荣获“中国鞋都”(晋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中国建材之乡”(南安)、“中国石雕之都”(惠安)、“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中国芦桔之乡”(永春)、“中国瓷都”(德化)等体现区域化特征的称号。产业集群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并没有与中心城区的壮大形成良性的互动。原因在于与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有关。一
9、方面,泉州产业发展走的是一条自发的农村起步型道路。泉州是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每年汇入侨汇数量可观,民间积淀资金雄厚,加上在闽南海商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冒险与进取的重商主义精神,晋江、石狮一带的农民利用政策的机遇选择了股份合作、联户集资办厂等形式,开创了一条致富的路子。这样,依靠闲资、闲人、闲房起步的乡村工业化并没有在资源上与中心城区有经济上的纽带联系。另一方面,泉州企业家创业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粗放型的传统产业。粗放型的产业多以占有大量土地和吸收低成本劳动力等常规资源为基础,纺织、服装、制鞋、建材最早就是在晋江、石狮一带生根发芽的。一些企业即使上了规模,也还停留在模仿、低价竞争阶段。这样,依靠闲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泉州 中心城市 功能 弱化 原因 解决 思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