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施工阶段进度隐性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docx
《EPC项目施工阶段进度隐性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PC项目施工阶段进度隐性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EPC项目施工阶段进度隐性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EPC总承包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早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步发展,大型工程项目增多,工艺技术日趋复杂,工程实施难度增加,项目者对项目建设期的工期和成本控制要求更为严格,EPC承包模式开始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的管理模式因为采取渐进、分阶段的组织模式,投资方无法有效控制总工期,设计、采购、施工各方分专业、分阶段的计价模式也增大了投资方的成本控制难度,故传统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于工期和成本的要求。而EPC总承包模式通过由单一承包方对整个工程项目
2、将设计、采购与施工管理过程的进行深度整合与衔接,有效解决了上述分段组织出现的问题。这一模式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80年代逐步成型,并得到广泛采用。到20世纪90年代,EPC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流模式,1999年国际土木工程师联合会发布了专门用于该模式的合同范本。在我国,建设项目长期以来采取业主自营管理体制,实施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模式。常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在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在基建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工程职能划分建立职能式组织架构;另一种是按照工程项目划分建立项目式组织架构。但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工程项目大型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逐步显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率先采用
3、了EPC总承包模式,并逐步推广到其他领域。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越来越多投资方认识到EPC总承包模式能带来优厚的综合效益,故而传统承包模式逐步萎缩,总承包模式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8月,国家建设部发布了工程建设总承包项目管理规范,标志着EPC模式获得了国家高度重视,我国总承包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隐性成本的概念来自于微观经济学,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经济主体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主要包括决策者权威失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影响力成本等。隐性成本虽然难以被量化,但依旧是总成本的重要组
4、成部分,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于隐性成本的控制。目前,投资方对于项目的成本控制越发精准和严格,而对于显性成本的控制手段和方法不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便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完善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隐性成本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EPC承包模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的承包模式,隐性成本管控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而施工阶段作为整个EPC项目的成本占比最大的阶段,对该阶段的隐性成本管理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隐性成本乃至总成本的管理,因而该阶段隐性成本管理的研究对于整个EPC承包模式和未来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1.2国内外研究 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经济学家Harold
5、Demsetz在1968年发表的The Cost of Transacting中提出了买卖价差模型,他认为手续费和佣金构成了股票交易的显性成本,买卖过程中的产生价差则构成了隐性成本。与此观点类似的还有美国学者Lissome,他认为交付给股东的股利和发行费用构成了股权融资的显性成本,而股票发行失败、股价下跌、控股权竞争等风险成本则是隐性成本。 管理学家W.Edwards Deming认为制造企业内部那些对成产成本产生间接影响的,比如生产过程中缺乏效率的部分、存货积压而增加的管理成本,难以计算设备停工、人员窝工成本等都称为企业的隐性成本。197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物流成本
6、冰山理论”,他认为人们从财务报表上读到的成本只是整个物流成本的冰山一角,而冰山的主体是人们看不见的潜藏在水下的企业内部消耗大量的物流费用。Tomislav Mandakovic,Larry A.Smith等人在研究中阐述了Implicit Capital Cost即“隐含的资本成本”这个概念。Jesus M.de La Garza, Gaye A Oralkan在1991年发表的Implicit Design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on Cost Estimating中提到了Implicit Design Knowledge这一概念,论述了其对预算成本的影响。这些研
7、究虽然没有正面提出隐性成本的概念,但其研究的内容与隐性成本存在共性,亦属于隐性成本研究范畴。Juran和Gyrna根据Atkinsong、Juran等人对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质量成本进行实地调研的得出的产品的质量成本中隐性成本是显性成本的3倍左右的结果,提出了隐性质量成本的概念。除了金融和制造领域,IT行业也有针对成本控制的方法,即TCO控制。TCO中的隐性成本主要包括项目的时间成本,失败项目的投入成本,欠款的回收成本、坏账成本以及保修期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维修成本等。而在零售业方面Logothetis在1988年提出企业信誉度下降、客户满意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造成的无法核算的成本就是隐性成
8、本。目前关于建筑行业隐性成本的研究则相对较少。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建筑行业隐性成本的研究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属于较为崭新的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比较分散,多见于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有实操经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发表的期刊文章。2.1建设工程领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邵必林教授,对建筑领域的隐性成本研究较为深入,带领、指导学生发表了较多关于隐性成本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建设工程领域隐性成本的定性研究、量化分析。邵必林教授,王立轻,吴琼在工程项目工期隐性成本控制模型研究(2014)一文中通过改良神经网络图,引入基于自适应学习速率的算法,构建了一个工期隐性成本的控制模型,深化了各方
9、对工程项目工期隐性成本的认识;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一文中,邵必林,吴洁琼,陈卓通过构建作业成本函数模型计算工程项目的的作业成本,构建传统成本函数模型方法计算项目的实际成本,再将两者结合得出隐性成本估算模型,计算出项目的隐性成本,将工程项目的隐性成本进行了显化。杨俊林(2008)将隐性成本的概念引入施工企业,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了施工企业隐性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为工程项目隐性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谷婷洋(2011)结合使用粗糙集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隐性成本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对施工企业的隐性成本控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吴洁琼(2
10、011)运用成本作业法首次构建了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估算模型,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的显化;王立轻(2014)尝试将BP神经网络智能技术引入建筑工程项目隐性成本控制中,并结合弹性分析理论和因素分析法建立了隐性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对隐性成本进行科学控制;刘博强(2014)运用层次分析法,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合同隐性成本体系及量化模型,为合同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合理化建议;姬中凯(2014)运用SPSS软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项目隐性成本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隐性成本几个主要影响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建立了隐性成本控制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孟婷(2015)使用粗糙集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了房地
11、产开发决策阶段的隐性成本显化模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了一定帮助。2.2非建设工程领域韩冰(2006)在试论架空输电项目隐性成本管理中,从组织管理、技术、安全三方面对架空输电项目隐性成本进行了分析;吴登峰、张庆年在(2011)基于隐性采购成本的多因素供应商选择研究一文中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隐性成本是对于供应商选择的影响;白燕、王艳彦(2011)在交通工程项目隐性成本控制效果定量评估方法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了灰色综合评估模型,对项目的隐性成本控制绩效进行评价,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宋玉宇(2012)在论文关于制造企业隐性成本成因和控制的研究中,分析了某线路板企业控制隐性
12、成本的成功经验案例,总结了隐性成本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有效控制隐性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实现快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摘要;中央财经大学项目管理系讲师谢娜(2014)在她的著作住房市场信息搜寻与隐性交易成本研究中对住房隐性交易成本的概念范畴、构成类型与阻滞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了分析住房隐性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利用数学建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不同住房搜寻信息途径相对有效性、网络搜房效应、经纪服务润滑效用、信息不完备导致的住房搜寻成本、住房搬迁附着成本等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纵观国内各行业领域对隐性成本研究的成果,早期因隐性成本的概念刚为人所知故研究重点多集中在定性研究,随着隐性成本的逐步受到人们的
13、重视,研究重点转变为定量化、参数优化等更深层次的方面。1.3研究目的和意义1.3.1研究的目的针对隐性成本难以被量化,隐蔽,持续性长等特点,将六西格玛DMAIC模型引入EPC项目的施工阶段进度的隐性成本管理,并根据EPC项目的特点进行模型改良,使该方面的隐性成本得到显化,针对其成因,找到合适的管理控制方法,为总承包单位制定合适的进度隐性成本管理制度提供依据。1.3.1研究的意义EPC承包模式在我国将逐渐称为主流承包模式,对于总承包单位来说EPC项目的隐性成本是不能被忽视的成本之一。施工阶段属于EPC项目持续时间最长,成本耗费最大的阶段,该阶段的隐性成本也将是占整个EPC项目隐性成本比重最大的部
14、分,而进度成本又是施工成本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对于施工进度的隐性成本研究不仅对于总承包单位,对于建设单位都具有理论意义和实操意义。1.3.1.1理论意义 首先通过分析EPC项目特点,找出施工阶段进度隐性成本的成因;其次引入管理学的六西格玛DMAIC模型,针对EPC项目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一定改良,运用改良后的模型对进度隐性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以及效果评价,为目前的建设工程的进度隐性成本管理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进行理论方面的补充。1.3.1.2实操意义本文是是站在总承包单位的角度对EPC项目进度方面的隐性成本管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立场明确,有针对性,让总承包单位对施工过程关于进度方面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
15、的隐性成本及其成因有明确清晰的认识,从而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将降低的成本转化为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EPC项目的建设单位的隐性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1.4研究的方法和思路1.4.1研究的方法1.4.1.1 查阅资料法 通过查阅、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使得本论文的研究理论更为坚实,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化,论文结构更加清晰。用于论文前期研究的理论依据资料收集主要来源于图书馆及统计局、网络,用于论证评价模型的案例分析数据主要从工作单位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相关项目中获取。1.4.1.2 改进的DMAIC模型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管理模
16、型,主要侧重在已有流程的质量改善方面,故应用到隐性成本管理时需要针对EPC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进行改进优化,并应用改良后的模型构建进度隐成本分析管控系统。1.4.1.3案例分析法 由我公司承建的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项目,是一个目前正在施工当中的采用EPC承包模式的房建项目。本文依此作为案例,运用本文使用的管理模型对该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的隐性成本进行管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1.4.2研究的思路及框架图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基本概念介绍导论相关理论基础EPC项目施工阶段隐性成本管理的问题 机械隐性陈本材料隐性成本人工隐性成本模型应用模型改良DMAIC模型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第二章 本文
17、所依托相关理论2.1 EPC项目的相关概念2.1.1 EPC的概念及意义EPC为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的缩写,即设计-采购-施工,是目前国际总承包项目较为常用的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由承包商根据合同约定完成项目所有的设计、采购、建造工作,业主基本不参与工作,即项目完工时,业主得到的是一个达到合同要求的产品,故而EPC工程也被成为“交钥匙”工程。我国建设主管部门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2003年颁发的30号文关于培养发展工程总承包的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给予EPC工程一个正式定义:工程总承包是指,通过投标或议标的形式,接
18、收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的规定,对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过程实施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与费用全面负责的一种项目建设的组织模式。EPC项目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来规范双方的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业主只需要与总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有效减少招投标以及合同谈判的数量,减轻了业主的工作量,业主也不需储备过多的专业知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总承包商协调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之间的矛盾,将各环节工作进行有序衔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对工程进度、物资供应、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控制,调节各分包商、材料供应商、设计方的关系,能有效化解冲突和矛盾。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业主依托总承包商的管
19、理能力和内部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综合成本有所提高。相对的,总承包商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才能满足项目要求。2.1.2 EPC项目的特点1、利于业主对项目进行管理在EPC项目中,业主只需要与总承包方签订合同,合同主体简单,责任明确,从而大大减低了业主与参建各方的协调、斡旋的精力与成本。同时因为责任主体单一,有效避免了由于存在多个责任主体而发生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索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总承包合同涉及内容更为宽泛,也就加大了发生纠纷的可能性,因此双方在商谈合同条款的过程需要更为细致谨慎。2、有利于业主尽快确定工程造价一般情况下,业主与总承包单位签订的是总价
20、合同,那么在工程前期业主就能基本确定工程造价,有利于业主进行投资控制,总价合同的风险一般都由承包商承担,所以相对的业主承担较少的风险。但另一方面由于总承包商可选的范围较窄,故而总承包同的金额较高。3、有利于缩短工期由于项目的整体工期都由总承包商整体统筹安排,减少了很多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同承包商之间的沟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延误。传统模式是前先设计后采购、施工,总承包则可以做到边设计边施工,所以在工期商EPC管理模式存在很大优势。4、项目较为复杂,总承包商风险、责任、利润较大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有多个责任主体,而在EPC模式中,面向业主的责任主体是唯一的,也就是总承包商,也就意味
21、着总承包商需要承担项目所有的责任。正如上文提到的,EPC项目大多采用总价合同,而且EPC项目通常规模较大,也较为复杂,也就意味着总承包商需要承担合同大部分风险,但是风险也意味着机会,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存在较大的利益空间。虽然EPC模式较传统模式有较多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业主项目的控制程度较低;对总承包商的选择需要更为谨慎,若总承包商的实力不济,在管理方面或经济方面出现重大问题,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损失最终还是由业主承担;正因为总承包商承担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都会被考虑进合同报价中,故而EPC项目的造价偏高。2.2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2.2.1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定义 1、成本
22、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为了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展开的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经济、管理等手段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计划成本,降低工程成本。它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成本,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其目的在于组织和动员全体职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它是管理者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在不断减低与控制成本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集中体现企业
23、全部工作的经济成果。2、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以直接耗费为对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最低效益最高为目的过程。其主要程序为: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2.2.2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有很多,业主、监理、总包单位、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等等,身份不同对于成本管理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本节主要站在总承包单位的角度探讨建设工程成本的管理问题,分析总承包单位的成本管理内容。1、投标阶段本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
24、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并结合往期所做项目总结得出的成本数据进行初步的成本预测,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其实就是项目初步的成本预测成果,它能作为总包单位针对项目的成本管理上限指标。2、施工准备阶段本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主管商务的部门在中标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更为详细的图纸资料计算工程量和人工、物料、机械消耗,根据市场平均水平以及企业自身定额编制成本计划;技术部门从成本角度考虑,编制更为合适的施工方案。本阶段编制得出成本计划,是对上一阶段的成本预测结果也就是投标文件的深化,更接近总包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指标和考核依据。3、施工阶段本阶段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严格执行上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EPC 项目 施工 阶段 进度 隐性 成本 管理 问题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