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pdf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受很多环境条件的影响,受很多环境条件的影响,除了培养基等化学因素影响除了培养基等化学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还要受 pHpH、温度、氧气、泡沫及杂菌、温度、氧气、泡沫及杂菌(及噬菌体及噬菌体)污染等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污染等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是动态的。人们就是通过观察和控制这些工艺条件,从而控影响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是动态的。人们就是通过观察和控制这些工艺条件,从而控制和完成发酵过程。制和完成发
2、酵过程。第一节第一节发酵过程中发酵过程中 PHPH 的变化与控制的变化与控制第二节第二节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第三节第三节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第四节第四节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形成与控制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形成与控制第五节第五节发酵过程中中间补料发酵过程中中间补料第一节第一节发酵过程中发酵过程中 PHPH 的变化与控制的变化与控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 pHpH 的要求是不同的。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发酵阶段往往最适的不同的发酵阶段往往最适的 pHpH 也不同。也不同。在不同的在不同的 pHpH培养基中,其代谢产物往往也不完
3、全相同,在生产中通过调节培养基中,其代谢产物往往也不完全相同,在生产中通过调节pHpH 值范围,也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的生值范围,也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的生长。长。pHpH 值在发酵过程中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因此,要严格控制和调节。值在发酵过程中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因此,要严格控制和调节。一、一、pHpH 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对发酵过程的影响pHpH 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 1、pHpH 值影响酶的活性值影响酶的活性2 2、pHpH 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可带电荷的状况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可带电荷的状况3 3、pHpH 值影响培养基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分解
4、或微生物中间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值影响培养基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分解或微生物中间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质的利用4 4、pHpH 值可以改变培养基的氧化还原条件值可以改变培养基的氧化还原条件二、影响二、影响 pHpH 变化的因素变化的因素1 1、菌种的特性、菌种的特性2 2、培养基的配比、培养基的配比3 3、发酵条件、发酵条件三、关于发酵过程中三、关于发酵过程中 pHpH 的调节的调节在实际生产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液在实际生产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液 pHpH 值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值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1 1、调节培养基的原始
5、、调节培养基的原始 pHpH 值;值;2 2、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弱酸或弱碱进行、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弱酸或弱碱进行 pHpH 值的调节,从而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值的调节,从而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3 3、通过补料进行调节;、通过补料进行调节;4 4、通过加入碳酸钙进行调节、通过加入碳酸钙进行调节(仅在用生理酸性铵盐做氮源时,现在用的不多。仅在用生理酸性铵盐做氮源时,现在用的不多。);5 5、通过流加氨水方法调节、通过流加氨水方法调节(既调节既调节 pHpH 又提供氮源。通常采用自动控制连续流加又提供氮源。通常采用自动控制连续流加);6 6、通过流加尿素调节、通过流加尿素调节 pHpH 值值(有规律性可
6、控制有规律性可控制)。味精厂普遍采用。味精厂普遍采用。第二节第二节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严格保持菌种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所需要的最适温严格保持菌种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所需要的最适温度,对稳定发酵过程,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度,对稳定发酵过程,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生长温度与发酵温度一、生长温度与发酵温度1 1、生长温度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为生长温度。一般分为最高、最适以及最低温度。、生长温度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为生长温度。一般分为最高、最适以
7、及最低温度。2 2、发酵温度适合微生物代谢产物形成的温度为发酵温度。、发酵温度适合微生物代谢产物形成的温度为发酵温度。二、温度对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二、温度对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1 1、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发酵温度越高,培养的周期就越短。、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发酵温度越高,培养的周期就越短。、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微生物对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2 2、温度对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反应的影响。、温度对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反
8、应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内,在适宜的温度内,温度越高,温度越高,酶反应的速度就越大,酶反应的速度就越大,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代谢加快,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代谢加快,产物生成提前。产物生成提前。、酶本身很容易因热的作用而失去活性,酶本身很容易因热的作用而失去活性,温度升高,温度升高,酶的失活也就越快,酶的失活也就越快,表现出生物细胞容易衰老,表现出生物细胞容易衰老,使发酵周期缩短,从而影响发酵过程的最终产物产量。使发酵周期缩短,从而影响发酵过程的最终产物产量。3 3、温度可以通过改变培养液的物理性质,间接影响到微生物细胞的生长。、温度可以通过改变培养液的物理性质,间接影响到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如温度通过影
9、响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氧传递速度等,进而影响到发酵过程。如温度通过影响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氧传递速度等,进而影响到发酵过程。4 4、温度影响到细胞的生物合成方向。、温度影响到细胞的生物合成方向。如生产菌株金色链霉菌合成四环素的发酵过程中如生产菌株金色链霉菌合成四环素的发酵过程中、当温度低于、当温度低于 3030,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当温度再升高,合成四环素能力增强;、当温度再升高,合成四环素能力增强;、当温度、当温度 升到升到 3535,只合成四环素,金霉素合成停止。,只合成四环素,金霉素合成停止。5 5、对于同一微生物细胞,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最适
10、温度往往不同。、对于同一微生物细胞,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往往不同。、青霉素产生菌生长最适、青霉素产生菌生长最适 3030,产青霉素的最适,产青霉素的最适 2525;、黑曲霉生长最适、黑曲霉生长最适 3737,产糖化酶和柠檬酸的最适温度,产糖化酶和柠檬酸的最适温度 32-3432-34;、谷氨酸生产菌生长最适、谷氨酸生产菌生长最适 30-3230-32,产谷氨酸的最适,产谷氨酸的最适 34-3734-37。三、发酵热三、发酵热1 1、发酵热的概念、发酵热的概念(Q(Q 发酵发酵)发酵热是将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引起温度变化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发酵热是将发酵过程
11、中释放出来的引起温度变化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以及辐射热等。蒸发热以及辐射热等。2 2、生物热、生物热(Q(Q 生物生物)微生物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大量热称为生物热。微生物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大量热称为生物热。3 3、搅拌热、搅拌热(Q(Q 搅拌搅拌)对于机械搅拌通气式发酵罐,对于机械搅拌通气式发酵罐,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培养液作相应的比较剧烈的运动,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培养液作相应的比较剧烈的运动,造成液体之间、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比较可观的热量。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比较可观的热量。Q Q 搅拌搅拌=P=
12、P36013601P P发酵罐的搅拌功率发酵罐的搅拌功率(kw)(kw)36013601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功当量(kJ/kwh)(kJ/kwh)4 4、蒸发热、蒸发热(Q(Q 蒸发蒸发)在通气培养过程中,在通气培养过程中,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与发酵液进行广泛的接触,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与发酵液进行广泛的接触,除部分氧等被微生物利用外,除部分氧等被微生物利用外,大大部分气体仍旧从发酵液出来,部分气体仍旧从发酵液出来,排放至大气中,排放至大气中,必然会引起热量的散发,必然会引起热量的散发,热量将被空气或蒸发的水分带热量将被空气或蒸发的水分带走,这些热量称为蒸发热。走,这些热
13、量称为蒸发热。Q Q 蒸发蒸发=G(I=G(I 出出-I-I 进进)G G通入发酵罐的空气重量流量通入发酵罐的空气重量流量(kg(kg 干空气干空气/h)/h)I I 出、出、I I 进进发酵罐排气、进气的热焓发酵罐排气、进气的热焓(kJ/kg(kJ/kg 干空气干空气)5 5、辐射热、辐射热(Q(Q 辐射辐射)辐射热是指因发酵罐温度与外环境温度不同,辐射热是指因发酵罐温度与外环境温度不同,而使发酵液通过罐体向外辐射的热量。而使发酵液通过罐体向外辐射的热量。辐射热的大小取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发酵罐内外的温度差的大小,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决于发酵罐内外的温度差的大小,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6 6
14、、发酵热的计算、发酵热的计算发酵热的计算:发酵热的计算:、Q Q 发酵发酵=Q=Q 生物生物+Q+Q 搅拌搅拌-Q-Q 蒸发蒸发-Q-Q 辐射辐射、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可计算出发酵热。、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可计算出发酵热。Q Q 发酵发酵=G=Gcwcw(t2-t1)/V;(t2-t1)/V;G G 冷却水的流量冷却水的流量(kg/h);(kg/h);CwCw水的比热水的比热(kJ/kg.(kJ/kg.););t1t1、t2t2分别为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V V发酵液的体积发酵液的体积(m3).(m3)
15、.发酵热的计算:发酵热的计算:、通过自动控制发酵罐的温度,通过自动控制发酵罐的温度,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再关闭自控装置,再关闭自控装置,测定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度,测定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度,再按下式计算出发酵热:再按下式计算出发酵热:Q Q 发酵发酵=(M1c1+M2c2)=(M1c1+M2c2)S SM1M1系统中发酵液的重量系统中发酵液的重量(kg);(kg);M2M2发酵罐的重量发酵罐的重量(kg);(kg);C1C1发酵液的比热发酵液的比热(kJ/(kg.(kJ/(kg.);C2C2发酵罐材料的比热发酵罐材料的比热(kJ/(kg.(kJ/(kg.)S S温度上升速度温度上
16、升速度(/h)/h)四、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和最适温度的选择四、发酵过程温度的控制和最适温度的选择1 1、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接种后适当提高培养温度,接种后适当提高培养温度,利于孢子的萌发或加快微生物生长、利于孢子的萌发或加快微生物生长、繁殖,繁殖,此时发酵的温度是下降的,此时发酵的温度是下降的,发酵液的温度上升时,应控制在最适生长温度;发酵液的温度上升时,应控制在最适生长温度;、主发酵期,温度的控制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主发酵期,温度的控制低于最适生长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适当可高些,可减少杂菌污染;、发酵过程中,温度适当可高些,可减少杂菌污染;、常、常 用到的设备有热交换设备。用到的设备
17、有热交换设备。2 2、最适温度的选择、最适温度的选择、注意根据同一微生物细胞、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往往不同的特点进行确定;、注意根据同一微生物细胞、细胞生长和代谢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往往不同的特点进行确定;、注意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选择;、注意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选择;、参考其它条件灵活掌握、参考其它条件灵活掌握第三节第三节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空气中含有大约空气中含有大约 20%20%的氧,的氧,除了一些细菌和少数原生动物外,除了一些细菌和少数原生动物外,所有其他生物都依赖于分子氧营养。所有其他生物都依赖于分子氧营养。微生物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进行的,
18、微生物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进行的,它只能利用溶解于液体中的氧,它只能利用溶解于液体中的氧,或叫做溶解氧。或叫做溶解氧。氧是很难溶于氧是很难溶于水的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还要下降。水的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还要下降。目前发酵微生物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目前发酵微生物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 需氧或兼需氧的微生物,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必须给好氧需氧或兼需氧的微生物,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必须给好氧微生物供给适量空气才能使菌体生长并积累代谢产物。微生物供给适量空气才能使菌体生长并积累代谢产物。一、发酵过程中需氧因素一、发酵过程中需氧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氧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9、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氧的需要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1 1、生产菌种、生产菌种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菌种对氧的需要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产品的生产菌种对氧的需要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个菌种的不同菌株对溶氧的需要也是就是同一个菌种的不同菌株对溶氧的需要也是不同的。不同的。这是由于不同类的需氧微生物的氧化酶系统和数量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类的需氧微生物的氧化酶系统和数量不同(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黄素脱氢酶、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黄素脱氢酶、多酚氧化酶等多酚氧化酶等)。2 2、菌体浓度、菌体浓度1)1)、霉菌、放线菌、霉菌、放线菌、发酵初期:菌量少,需氧量不大;、发酵初期:菌量少,需氧量不大;、发酵中期:菌量多,需氧量
20、增大,达到最高。、发酵中期:菌量多,需氧量增大,达到最高。、发酵中后期:菌丝增加,粘度增加,氧的溶解度减少,需要加大通风搅拌。、发酵中后期:菌丝增加,粘度增加,氧的溶解度减少,需要加大通风搅拌。2)2)、细菌单细胞生长繁殖特点,随着菌体浓度增加,、细菌单细胞生长繁殖特点,随着菌体浓度增加,氧的溶解速度不减少。氧的溶解速度不减少。3 3、菌龄、菌龄、菌体与发酵代谢产物时期的最适需要氧的量不一致;、菌体与发酵代谢产物时期的最适需要氧的量不一致;、根据最后产物的代谢途径中包括的酶系来确定菌体形成和发酵产物形成的需要、根据最后产物的代谢途径中包括的酶系来确定菌体形成和发酵产物形成的需要 氧的量。氧的量
21、。4 4、培养基、培养基、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改变对菌体摄氧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影响;、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改变对菌体摄氧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影响;、某些消泡油、某些消泡油(如植物油如植物油)的添加可以被菌体作为碳源利用,提高菌体摄氧量;的添加可以被菌体作为碳源利用,提高菌体摄氧量;、化学消泡剂会妨碍氧的溶解,从而影响供氧;、化学消泡剂会妨碍氧的溶解,从而影响供氧;、发酵有毒产物的积累、发酵有毒产物的积累(如如 NH4NH4、CO2)CO2)影响对影响对 氧的吸收氧的吸收二、发酵过程中供氧因素二、发酵过程中供氧因素对培养液氧的供应,可以认为是为了克服一系列阻力对培养液氧的供应,可以认为是为了克服一系列阻力
22、(气膜、气流界面和液膜阻力气膜、气流界面和液膜阻力)而将氧分子从而将氧分子从气相传递到发酵液中的过程。气相传递到发酵液中的过程。1 1、通风量和空气流速、通风量和空气流速通风量是指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通风量是指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体积(m3)(m3)发酵液的空气的体积比来表示发酵液的空气的体积比来表示(V/V/m(V/V/m 或或 V VV Vm).m).有两种情况:有两种情况:、在低通气量的情况下,增大通气量对提高溶氧浓度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低通气量的情况下,增大通气量对提高溶氧浓度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空气流速已十分大的情况下,再增加通气速率,作用便不明显,相反有副作用。、在空气流速
23、已十分大的情况下,再增加通气速率,作用便不明显,相反有副作用。如:泡沫的形成、水分的蒸发、罐温的增加、杂菌的增加等。如:泡沫的形成、水分的蒸发、罐温的增加、杂菌的增加等。2 2、搅拌、搅拌一般的情况,改变搅拌速度的效果要比改变通气速率大。一般的情况,改变搅拌速度的效果要比改变通气速率大。1)1)、有利溶氧的因素、有利溶氧的因素、搅拌能把通入的空气打碎成小泡,搅拌能把通入的空气打碎成小泡,增加气液接触的有效界面的传递面积,增加气液接触的有效界面的传递面积,加速氧的溶解速度。加速氧的溶解速度。、搅拌能使流体增加湍动程度,减少气泡周围的、搅拌能使流体增加湍动程度,减少气泡周围的 液膜厚度,有利于氧的
24、转移,有利于固液传液膜厚度,有利于氧的转移,有利于固液传递中的接触面积增减。递中的接触面积增减。、搅拌使液体形成涡流,可延长气泡在培养液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接触时间,有利于氧的溶、搅拌使液体形成涡流,可延长气泡在培养液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了接触时间,有利于氧的溶解。提高了气液混合的效果。解。提高了气液混合的效果。、搅拌还可以阻止或减少菌丝结成团块和颗粒,搅拌还可以阻止或减少菌丝结成团块和颗粒,减少菌丝和液体间的扩散阻力,减少菌丝和液体间的扩散阻力,加速热的传递,加速热的传递,使罐温比较均匀。使罐温比较均匀。、搅拌器组数与溶氧、搅拌器组数与溶氧2)2)、不利的现象、不利的现象、耗能;、耗能;、改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第六 发酵 条件 过程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