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环境关系刍议.pdf
《贫困与环境关系刍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与环境关系刍议.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贫困与环境关系刍议贫困与环境关系刍议周建华,方凤玲(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陕西西安710077)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成为许多地区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短视并非穷人的本性与专利,贫困不必然破坏环境。要摆脱贫困,就不能种植贫困的种子,要控制人口,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推广生态模式,加大扶贫力度,改善社会环境,使消除贫困和维护良好环境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关键词:贫困;环境;资源中 图 分 类 号:F047.51001-0300(2008)03-0
2、061-03贫困和环境问题,不论是在中国农村还是在中国城市,都交汇缠绕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开展扶贫工作时不能不触及到环境问题,同样我们在治理环境的时候也不得不触及到贫困问题。一、贫困与环境的涵义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后,贫困问题依然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减少贫困乃至消灭贫困始终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主题之一。(一)贫困、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所谓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与资源环境文 献 标 识 码:A文 章 编 号:之间的一种失败(失衡)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贫困指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匮乏,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绝对贫困指一种生活条件,它受到文盲、营养不良、疾病和预婴儿死亡率
3、期寿命的严重限制,而使受害者出生时带来的基因的潜力不能得到发挥。实际上这是一种处于生存边缘的生活。对基本生存资源和其他环境资源的不平等占有,是构成相对贫困的基础。相对贫困是“穷人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其他不同成员的生活水平之间相比较”而言的,它是根据社会需要而不是根据基本的物质需要来下定义的。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和较低的健康和教育程度,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二)环境、生计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环绕任何事物的物体或区域,一般是指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中心事物的不同,环境的概念也就随之不同。主要分为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中的环境是指
4、自然环境。环境给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空气、水和食物(自然资本)等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还提供了用来构建居所、制造衣服和工具、建设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物质资本),这些能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由维持基本生存提高到小康和富裕。但在贫困地区或群体中,环境与生计,或者说环境风险与生计风险密切相关。因为贫困群体依靠自然资源为生计基础,而自然资源的丰饶与匮乏又会间接影响到其它生计资本的得与失、多与少,使贫困地区常常依赖于自然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涵养水土、水和养分循环、净化空气等,并且自然环境提供的生计资本和生态服务功能又易遭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和自然灾害冲击。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域生计模式就是人与自然长期
5、相互作用的结果存在物的一种表现,也形61象地说明了贫困地区的人们与当地环境资源的关系。生计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计。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最贫困的人口生活在世界上恢复能力最低、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由于穷人比富人更加依赖于自然资源,如果他们没有可能得到其他资源的话,他们或许会更快地消耗自然资源,或许会更加难以生计。二、贫困与环境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问题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一)破坏环境资源导致贫困一直以来,我们以地大物博而自豪。然而,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6、、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土地沙漠化、洪水四起等等,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所赖以生存的土地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些资源富集地区,有的地方只重视资源开发,无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采用非常落后甚至很原始的方式掠夺式开采,不仅开采效率低,资源浪费也很严重。中国 390 座矿城中的 50 座矿城面临资源衰竭,将受到波及的职工达到 300 万,更多的城市人口走进贫困行列。贫困是许多地区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对那些勉强度日的赤贫者来说,生存的需要压倒一切。由于贫穷,他们无法拒绝低成本高污染生产方式的诱惑,更不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治理污染。在某些地区,贫困迫使农民对土地进行超负荷的经营,从而
7、造成土壤的退化和盐碱化;而某些地区,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很快就使土地的生产力丧失殆尽。在农村,由于贫困,农民为种植经济作物而破坏森林,森林破坏而影响气候,气候恶劣而影响农作物收成,最后导致更加贫困。贫困和资源耗竭、环境恶化互为因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二)贫困与环境不必然矛盾与贫困相联,有些人眼光短浅,只是挖掘环境资源,而不是利用资源,但短视并非穷人的本性与专利。实际上农民在日常生活和劳作时,是注重保护当地资源的。农民常在房前屋后、庄头村边种植树木,视它们为护村林、风景林。对于他们赖以生计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他们是知道应该和如何维护这些衣食之本的。对于有稳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资源,他们
8、总是精心维护,而对于利益虚化的资源,他们却没有保护的意识。这也是为什么政府组织的造林活动林木的存活率低,而农民房前屋后的树木长得好的原因。因此,不能把生态环境的破坏,简单地归结为贫困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差和短视,其中有着更复杂的体制、政策和社会的原因。贫困的人群不一定必然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相反,越是贫困的人,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害就越大。当河流被污染时,穷人就只能饮用被污染的浅水井里的水,因为他们没钱去打深水井,更没钱去买桶装水;当山林被砍伐,水土流失毁坏穷人的田地,他们的衣食之源就会断绝;进城的农民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工作中常接触有毒有害污染物,职业健康风险增大,看病又加重贫困;城市的“穷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贫困 环境 关系 刍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