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 年教师招聘考试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 年 9 月 10 日B1994 年 1 月 1 日C1986 年 2 月 16 日D1999 年 3 月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4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A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5教育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二是(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C
2、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相互制约)6一个刺激引起一种感觉的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称为()A联觉B适应C对比D后象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8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A罗夏克墨迹测验B句子完成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9“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10小明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A场独立型占优势B场依存型占优势C情感型D外倾
3、型11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职业的这一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单一化B专业化C多样化D复杂化12.晶体智力()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C.在 20 岁左右达到顶峰D.是对遗传能力的测量13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14在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中,遗传因素是()A.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B.和大脑的神经系统地解剖结构无关C.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D.包括胎内环境15通过介绍学习内容要点和有关背景材料,说明学习的
4、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情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A尝试导入B演示导入C序言导入D故事导入16.“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 12 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7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1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19最近发展
5、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20“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D针对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3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两种。4.一个人敏捷好动、适应能力强,它的高级神经系统属于。5.概念掌握的行为指标
6、是。6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7.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8课外辅导是上课的,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9教育合力是指以为主体,以为基础,以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10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_,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简述教师的任务。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3遗忘的规律和特点有哪些?4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原则。四、案例分析(本大题共 20 分)材料一:“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学生们很害怕上张老师的课。张老师上课只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换眼镜。
7、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眼镜是近视镜;一副眼镜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近视镜。他一旦戴上了近视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在教室里不听他上课,吵闹得太厉害了,他就换上他的老花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材料二:马芯兰教学法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教师、校长,特级教师马芯兰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积极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在实践中创造了“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教学法”的核心精神其实是重新调整“教材结构”以及相关的“知识结构”,这一改革,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教材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把所有有关的、
8、有联系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做到有纲有目,使之形成为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第二步,根据培养数学能力的需要,自编能力训练的教材,充实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通过对原教材结构进行调整、组合和补充,形成了一个新的教材知识结构。请运用课程实施的有关原理,分析上述两位教师的做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10 分)试述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综合试卷(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略。2B【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宣扬教师中心的观点。3C【解析】新生儿遇冷会哭是生理性的本能反应,属于无条件反射的范畴。4A【解析】课外活动更有益于儿童的个性发展。5D【解析】略。6
9、A【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7C【解析】这句名言是榜样示范法的集中体现。8D【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属于自陈量表测试。9A【解析】刺激的泛化是指某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某种反应,在遇到其他新的、类似的刺激时,还会产生相似的反应的理论。10B【解析】场依存型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11C【解析】略。12A【解析】晶体智力在成年期还有所增长,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测量。13.A【解析】略。14A【解析】略。15C【解析】考查序言导入的定义。16.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
10、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7D【解析】非正式群体没有公共的规范,是松散的。18C【解析】身心发展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做到循序渐进。19C【解析】考查最近发展区的定义。20D【解析】略。二、填空题1学校教育制度2锻炼品德意志3情景教学法4.活泼型 5.运用概念6示范者角色7.性格8必要补充9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10受教育权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1)教好功课;(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6)
11、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7)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2(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3.(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关于遗忘的原因,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4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2、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四、案例分析(答案要点)“照本宣科”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忠实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根据这一取向,预期课程方案的实现程度,就是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分析张老师的做法)“马芯兰教学法”反映了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创生取向,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在创生过程中,设计好的课程方案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或实现“创生”的材料或背景,是一种课程资源,借助这种资源,教师和学
13、生不断变化和发展。(分析“马芯兰教学法”)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辨识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