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1).docx
《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装 订 线 长春光华学院 毕业论文专用纸序号(学号): 041540514长春光华学院毕 业 论 文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姓 名杨翕冉教 学 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专 业应用心理学班 级心理 15405指导教师邢乃愈 副教授2019年05月28日II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具有社交持续性缺陷、刻板行为、重要领域功能受限等表现症状。音乐疗法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干预方式,能够以非语言治疗方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干预。研究采用音乐治疗方法,对一名3岁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童进行干预,目的是研究音乐疗法
2、的有效性。被试属于高功能患儿,对音乐疗法不排斥。经过40次系统的音乐疗法的干预后,结果表明:(1)在音乐治疗方法的干预下,患儿功能性得到显著提高;(2)音乐治疗能够稳定患儿的注意力、改善认知能力、加强对指令的依从性等。本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其语言能力得到改善,注意力保持时间得以延长,攻击性行为减少。总体来说,音乐疗法对本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干预有效。关键词 音乐疗法 孤独症 康复训练 个案研究Intervention Study of Music Therapy on a Case of Autism Pedigree DisorderAbstract Autism spectrum diso
3、rder is a kind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in early childhood, which has social persistence deficit, stereotype behavior, functional limitation in important areas and so on.Music therapy is a non-linguistic intervention, which can be used to interven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
4、r.In this case, a 3-year-old boy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was treated with music therapy to prove music therapy is useful.The subject is a high function children who did not reject music therapy.After 40 interventions of systematic music thera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With the interventio
5、n of music therapy, the function of children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2) Music therapy can stabilize the attention of the child,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y, strengthen compli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After treatment,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this patient was improved, the attention retenti
6、on time was prolonged, and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was reduced. Generally speaking, music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is cas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Keywords music therapy,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se study II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孤独症谱系障碍11.1.1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与诊断11.1.2 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
7、现状21.2 音乐治疗31.2.1 音乐治疗的定义及发展31.2.2 音乐治疗的神经科学观点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41.2.3 音乐治疗干预方法41.2.4 音乐治疗在孤独症领域的研究5第2章 研究方法72.1 干预对象资料72.2 干预目标及计划72.2.1 前期干预目标及计划72.2.2 中期干预目标及计划82.2.3 后期干预目标及计划92.3 测量工具10第3章 研究过程113.1 治疗安排113.2 治疗思路113.3 治疗阶段性小结123.3.1 前期治疗小结123.3.2 中期治疗小结123.3.3 后期治疗小结13第4章 研究结果14第5章 讨论165.1 治疗分析及督导师评价16
8、5.2 关于患儿治疗状态的影响因素的讨论17第6章 结论19谢 辞20参考文献21附 录23附录1 孤独症治疗评估表(ATEC)23附录2 治疗评估表26II第1章 绪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具有社交持续性缺陷、刻板行为、重要领域功能受限等表现症状。自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列为精神残疾,孤独症患者被纳入相关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68,保守估计到2018年至少有300万人患病,占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类别首位,其中男女比约为5:1,乡村城镇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且发病率一直呈
9、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2。每个国家报告孤独症情况不一,但总体呈上升趋势3。经过近二十年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不断研究,至今仍未发现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治愈效果,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完全康复仍然是一个伪命题。刘艳红的研究认为,针对ASD患儿应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儿个体的兴趣和优势选取适合的治疗,且各种治疗方法均应进行实证研究和循证研究,以此来说明治疗的有效性,对于国外引进到中国的治疗方法,应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进行本土化。音乐治疗学作为一种外来学科,于1971年从美国传入我国,并于近年来在孤独症康复领域推广,其主要采用即兴演奏式、再创造式、接受式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
10、应用度。研究以音乐疗法(音乐治疗)为手段,对一例ASD患儿进行系统干预,以此探究音乐治疗方法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个案研究中的有效性。1.1 孤独症谱系障碍1.1.1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与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发病于3岁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谱系障碍,是对一系列具有相似症状(这些相似症状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总称。孤独症患者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典型孤独症的症状不一定在患儿身上完全的表现出来,一部分患儿虽然在社交上存在缺陷,但语言功能却较为完好,这使得医生无法确定患儿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医学界将孤独症的症状、行为、表现看做为一个谱系,根据症状的表现程度进行划分,处于低端
11、的称为“典型孤独症”,处于高端的则逐渐接近正常人群。将孤独症引入谱系概念后,尽管每个患儿行为表现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但只要满足了Kanner提出的“三联征”的特征(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动作行为刻板和兴趣怪异狭窄),医生就能够做出缺损程度上的诊断。J Coplan就如何判断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类型和发病程度提出了三维ASD观。他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病情会随着患儿各主要症状的轻重、整体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智力发育而产生变化,医生和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来区分孤独症的类型和发展阶段。201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公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进行了如下表述:“孤独症的标志性表现为
12、以下五点:第一,出现局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第二,在多个情境中,社交沟通和社会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症状;第三,这些症状必须出现于童年早期;第四,造成了在临床上显著的、在社交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受限或损伤;第五,这些症状不能够用智力发育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解释。”1.1.2 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现状自奥地利籍儿童精神科医生Kanner 1943年首次描述孤独症以来,临床学者不断探索着孤独症的致病因素及干预方法。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已有的研究发现:孤独症与遗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叶酸以及神经生物学因素具有相关性,但并不具有因果关系4。复杂、不确定的病因,导致了无法开发特
13、效药物,使得如何治疗孤独症成为一道难题。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保守估计,有关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已有一百多种。这些治疗方案虽基于不同流派的理论,但有共同的局限性:几乎每种方法都有使用人群上的限制,并不适用于全部孤独症儿童,又或者是在孤独症的某一阶段有疗效,一旦跨越这个阶段就失去了效果5。LJ Helfin按照孤独症治疗的倾向性将治疗方法分为四类:(1)以促进患儿人际关系发展为基础:如Greenspan提出的地板时光疗法、Gutstein提出的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疗法;(2)以技巧发展为基础:如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ECS、行为分解训练法DTT;(3)以生理学为基础:如感觉统合、听觉统合、膳食疗法;(4
14、)综合疗法,如孤独症及相关障碍治疗教育课程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RDI与地板时光疗法着重关注患儿的心理理论发展阶段,认为使患儿能够理解他人思想是促进患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ABA是对PDD患儿有较好的疗效的行为主义疗法,其系统科学的活动需要患儿保持高强度的训练,需要进行每周30至40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长为3小时。TEACCH强调患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关注患儿的综合性发展6。与此同时,许多开放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明,孤独症的早期治疗能够获得更大的疗效,患儿进行治疗的年龄越小,其改善的程度也越好。国外ASD干预起步较早,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而国内ASD干预主要以康
15、复教育机构为主,近几年公立医院也逐渐开始建立ASD治疗科室。我国孤独症康复治疗机构常用的方法多为ABA行为分析法、感觉统合法、音乐疗法、结构化教育法等,有少数机构也使用中医针灸针刺法、RDI等方法。其中结构化教育的有效性尚存在论证问题,一些学者对此种治疗方法持保守意见。ABA行为分析法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它主要采用DTT模式、PRT模式等来达到帮助患儿适应社会、纠正问题行为、促进社会化的目的,但ABA同样存在耗时长、需要家长掌握一定行为技术、治疗师与儿童家长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缺点7,8。我国目前的ASD治疗发展方向为综合干预与融合教育。由于各个干预手段都存在局限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16、不足,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可以考虑综合多种干预手段对患儿进行干预。LEAP项目的综合干预显示,经过综合干预治疗过的患儿,其社交能力以及智力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融合教育是未来治疗发展的一种趋势,即让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通过基本测试,确认其低攻击性后,纳入正常儿童的班级接受教育。已有研究证明,融合教育能够使孤独症患儿的社交性得到良好的发展。1.2 音乐治疗1.2.1 音乐治疗的定义及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音乐治疗应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学界尚无统一意见,为保证叙述的准确性,在本研究中倾向于Bruscia教授的定义。在其著作音乐治疗定义中,他将音乐治疗描述为“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
17、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被治疗者达到健康的目的”。Bruscia强调,音乐治疗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疗法,它综合了各流派理论的方法。音乐治疗的过程包含着评估、再评估、长期治疗目标和短期治疗目标的建立、行为分析表等,是一个严密的科学系统干预过程。治疗师需要对每次治疗进行:A评估(Assessment)、P计划(Plan)、I干预(Intervention)、E评价(Evaluation)。音乐治疗通过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来达到使来访者康复的目的,并不是被常人所误解的只是简单的聆听音乐,甚至是开“音乐处方”。在整个音乐治疗活
18、动中,音乐治疗师、来访者、音乐,三者缺一不可。将音乐作为联系人精神的一种媒介来使用,可以追溯至史前部落时期。祭祀巫师使用各种音乐来和上天进行沟通,并通过音乐的形式记录传播给部落人民,他们认为治疗性的降神仪式和歌舞活动可以为患者提供精神和情绪的支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接受式音乐治疗的雏形就已经在军队中起到了阵痛、精神康复治疗的作用。受伤的军人通过聆听音乐来放松精神,从而减少麻醉剂的使用9。在20世纪前叶,尽管有Van de Wall、Vescelius、Seymour等人的大力支持,但音乐治疗并没有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医疗职业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一些大学才开始设立音乐治疗师的培训项目。美
19、国音乐治疗国家协会成立后,音乐治疗学教授刘邦瑞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的演讲将音乐治疗带入了中国,而后迅速发展起来。张伯源1984年的研究指出,被试的生理反应会根据聆听的音乐风格,如欢快或安静抒情而变化;普凯元1994年编写了音乐治疗一书,推动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何化均、卢廷柱1995年的著作音乐疗法,为音乐治疗做了科学普及。近些年来关于音乐治疗临床应用的文献越来越多,音乐治疗在各领域的有效性得到了更多的证明。1.2.2 音乐治疗的神经科学观点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音乐治疗学科中最早的文献是一篇发布在1789年的哥伦比亚杂志上,未署名的文章Music Physically Considered。其作者认
20、为“人的身体健康可以由精神状态所影响”,同时“音乐可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因此音乐可作为一种媒介物”。这篇文章的观点在现代神经科学脑电研究中被验证。Koelsch的研究证明“音乐几乎调节了大脑边缘及旁边缘所有的结构”,Blum等人的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负责自主神经系统唤醒的下丘脑、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Salimpoor和Zatorre则发现“音乐干预了形成记忆的海马区以及涉及复杂认知活动的前额叶皮层”10,11,12。神经康复音乐治疗机制研究表明,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够使心血管、自主植物神经之间发生应激反应,进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能够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状态,减
21、轻疼痛。在临床上也有音乐镇痛分娩的应用,相较于止痛药和镇定剂,音乐能够有效的通过一种非侵入的方法缓解疼痛,以平复情绪;当儿童进行静脉注射时,现场音乐演奏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感,降低压力;音乐治疗能够缓解小儿烧伤患者的疼痛、焦虑、抑郁行为;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发现,音乐治疗能够降低新生儿的心率,在刺激撤销后依然能够维持8分钟左右的时间。诸多文献显示,音乐能够降低心率,舒缓疼痛感和不适感,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使用止疼药,进而减少止疼药的副作用13。音乐是幼儿成长的加分项。幼儿在言语发展的0个月至7岁之间,通过聆听轻柔的、富有节奏的音乐,有助于培养更好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法理解力,这是因为人类处理感知音乐节
22、奏与语言的脑区有部分重叠,主要是基底节和左侧额下回。处于前言语阶段的幼儿会出现自发的学习语言,他们会学习重复性的音节,而听音乐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语言必备的节奏感。欣赏音乐或音乐的某一方面,包括父母无意中发出的抑扬顿挫的声音中的感情流向和节奏变化等,都可以增强幼儿大脑的两大语言区,即布洛卡区与威尔尼克区,这与未来语言能力有强相关性。同时,给予幼儿适当的音乐刺激能够影响幼儿语法认知任务的完成14。1.2.3 音乐治疗干预方法音乐治疗有三大主要方法,分别是接受式、即兴式和再创造式15。在孤独症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再创造式治疗方法。接受式音乐治疗主要是使患儿相对被动的接受由治疗师选定的音乐,并在接受的前提
23、下进行有目的的音乐活动。在接受式方法下,治疗师多用简单欢快的儿歌,让患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节拍,有语言障碍诉求的患儿可以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进行发音的练习,有运动障碍诉求的患儿可以通过跟随歌曲节拍,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规律的肢体运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音乐中的素材,还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做出适当的调整。接受式音乐治疗可以即用即停,在理想状态下,当患儿充分熟悉音乐活动并达到活动要求时,这种方式也可进行简单的结构化。即兴式音乐治疗主要是通过治疗师的即兴演奏,配合患儿的动作建立节拍,并根据患儿的反应随时改变节拍,和患儿保持一种音乐性上的互动,建立起双方的信任感和互动感。它更多的是随机的,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疗法对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干预研究 1 音乐 疗法 孤独症 谱系 障碍 儿童 干预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