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八单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八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之第八单元.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单元第八单元统计统计龙街中心小学保玉琼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单元继续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彩电的销售情况统计等。例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等等,使学
2、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册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物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一一)第一课题第一课题统计统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 106、107、108 页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的问题。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学
3、难点:教学难点: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采用提探拓提探拓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展开的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开讨论交流、小结归纳等方式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自己称好体重。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1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到什么?2、学生提问。3、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并预设以下问题。(1)、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二、探究学习。二、探究
4、学习。1、出示自探提示。(1)、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怎样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2、各组把一年级的体重统计。3、出示统计表(1):体重(千克)15 及 15 以下 16-20 21-25 26-30 31 及 31 以上人数。4、师生互动: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5、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6、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组长把课前自称的体重统计并上交。7、出示统计表(2)体重(千克)15 及 15 以下 16-20 21-25 26-30 31 及 31 以上
5、人数.8、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7、共探。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三、应用拓展。三、应用拓展。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6、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6、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体重千克年级人数15 及2125263031 及31 以下15以下1620一年级二年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课题第二课题统计统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09、110、111 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
7、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 格表示 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教法和学法:教法和学法:采用提探拓提探拓教学模式,学生根据教师展开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通过自探、合探、展开讨论交流、小结归纳等方式解决问题。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一、提出问题。1、观察课件。2、教师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
8、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3、学生设疑:预设以下问题:(1)、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分别有几辆?(2)、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1、出示自探提示。(1)通过观察,数数,发现数车又快又准确的方法。(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3)明确用 1 格表示几个单位的统计形式。2、学生自学。3、针对自探提示的问题,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发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的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记录完后,交流: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
9、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产生了困难,因此顾此失彼。)3、共探。(1)、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2)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3)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4)、学会制作统计图。a、分组讨论:如果用每个表示 2 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小结:用 1 个表示 5 辆车比较合适。b、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C、小结;用 1 格表示 5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三、应用拓展。三、应用拓展。(一)、练一练。
10、1、独立完成第 111 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 13 题。(二)、全课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九单元第九单元找规律找规律龙街中心小学龙街中心小学保玉琼保玉琼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新课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第八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