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word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word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word学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导学学案导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5、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转化 2、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内部圈层横波:只能通过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能通过2、圈层结构:、二、岩石圈1、结构组成: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物质组
2、成:(1)岩浆岩成因: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成因:(2)沉积岩特征:、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成因: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物质循环(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2)意义:形成地球上丰富的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三、内、外作用与地表形态1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2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4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
3、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2)褶皱:形态:和岩层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拱起判断方法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向斜常形成或盆地构造地貌背斜顶部受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侵蚀后地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常形成(3)断层:含义:岩层受力并沿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大断层,常形成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构造地貌: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或,如渭河平原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有时有泉、湖泊 5、外力作用:(1)主要表现:作用、
4、作用、作用、作用等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2)流水作用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风蚀作用:例如、(3)风力作用风积作用:例如、巩固训练: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1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岩石圈主要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 C岩石圈不包含软流层 D.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之一图 1 是“护送 2008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 2 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08 江苏)2、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位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秘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 第二 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 地表 形态 word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