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_的教案.pdf
《《登高》杜甫_的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杜甫_的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登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为教学知识目标。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为本次教学的意境目标。培养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教学方法:引导法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教学内容:对登高诗意的解析及对诗意境的赏读。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1200 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2、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这个老人是谁呀?是杜甫。二、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又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的作品大都收在杜工部集里。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
3、,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 潼关吏 新安吏)、“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无家别)等。三、背景简介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年),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四、整体感知1、示范朗读,初步
4、感知诗歌2、生齐读。教师发现诗歌朗读的问题并做朗读指导。五、重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品味鉴赏(提问讨论答问点拨解疑)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2、急 风、高 天、哀 猿、清 清、白 砂、飞 鸟,各 给 人 什 么 感 觉?设 身 处 地 想想。明 确:急风,使 人 感 到 非 常冷。既 有 身 体 的,又 有 心 灵 的,但 更主 要 是 心 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
5、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探导:3、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明确: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4、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意境:凄凉,凄清、高远,广阔情感:“猿啸哀”之声,使顿生悲情,悲伤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杜甫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