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复习课教案复习课教案兰盾兰盾长度单位复习教案长度单位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重难点:1、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1 米=100 厘米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
2、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二、根据回答整理: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 和 cm。2、回忆 1 米、1 厘米到底有多长。你还记得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 米呢?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 1 厘米。说说生活中哪有 1 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具体估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反馈,两种估法学生投影展示:一个手指估两个手指交替估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新 课 标 第一 网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
3、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0 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0 不见了怎么办?谁估得最准?3、那 1 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生张开手臂。是的,1 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1)、一本书厚约 1()(2)、电脑屏幕长 25()(3)、讲台长约 130()(4)、一棵大树高约 5()(5)、一幢大楼高 20()(6)、跑道长 400()4、厘米与米的关系。教师板书:1 米=100 厘米400 厘米=?5 米=?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1 米1 厘米=()厘米ww w
4、.xkb 1.c o m 1 减 1 不是等于 0 吗?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1 米+1 厘米=()厘米弟弟身高 86 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 1 米。你是怎么想的?1 米=100 厘米100 厘米-86 厘米=14 厘米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1、线段有什么特点?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2、画线段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画一条比 3 厘米多 2 厘米的线段。检查。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长度单位专项训练。100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以
5、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 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 100 以内加减法的计算。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00 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 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
6、习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 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板书:100 以内加减法复习)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一)
7、基础性练习练习一:31+2647+1790-1157-1864+1779-28 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你是怎么算的?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练习二:31+26-18=47+17+17=90-11-28=1、估一估 2、算一算(二)综合性练习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1、课件出示:(比太空船便宜 9 元)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 50 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
8、空船比木马贵多少?如果我玩了 3 项,还剩下 1 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项呢?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给你 40 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三)思考性练习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问:仔细观察周围的 8 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 呢?34+36=7050+20=70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 吗?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老师也想来写一写,
9、(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快?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3、机动:那你还能写-=70 吗?(不允许写整十数)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 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
10、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4、巩固练习,第 105 页第 1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二、发展练习1、完成 105 页第 2 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完成第 4 题:先估算再笔算。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
11、学习的自信心。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575754+6-3-3+2 574 3 6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三、实际应用1、完成 107 页第 10 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 下 36 下 53 下 60 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复习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