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pdf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12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2掌握从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朗读诗歌,预习字词,理解诗歌大意。2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教学难点1掌握从诗歌题目获取内容信息的能力,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2、情。2背诵自己课外搜集的关于爱国的古诗。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今天,让我们从示儿开始,去感受古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恃”和后鼻音“杭”。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祭”等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乃、杭、拘
3、”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同音字歌示例:祭:清明祭烈士,寄托我哀思。汇报好成绩,满怀新希冀。形近字歌示例:乃:猫咪把奶喝,扔球来取乐。仍旧爱睡觉,乃是因性格。拘:小狗汪汪叫,马驹蹦蹦跳。相互不拘礼,见面就拥抱。(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祭”的上部横撇和捺伸展,下部撇、点对称。“乃”的横折折折钩书写要斜中取正,重心平稳。“熏”的平撇稍短,第二笔横最长,中间“口”扁宽。“杭”的“木”左伸右收,“亢”横画略长。“亥”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恃”的左窄右宽。“拘”的左窄右宽,右边的“句”要写得饱满。(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亢:杭(杭州)肮(肮脏)航(航行)句:拘(拘束)
4、狗(小狗)够(足够)(4)多音字。kng:空气天空空kng:空地空缺zhng:中心居中中zhng:中毒中选ng:重新重复ch重zhng:重要重量ng:降临降落ji降xing:投降诱降(5)重点词语释义。元:同“原”,本来。但:只是。悲:悲伤。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们的父亲。邸:旅店。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喑,沉默。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示儿,结合生字词释义,思考问题。(1)大家对这首诗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呢?明确: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5、)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2)“示儿”是什么意思?明确: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3)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明确:本来也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哀伤没有见到国家统一。到了宋军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祭祀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4)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事?明确:他想要告诉儿子们,等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时候,祭祀时不要忘了告诉自己。(5)初读诗歌,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情绪呢?明确:感到十分哀伤。(6)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首诗呢?明确:用悲伤、低沉的语调来读。临死之际,诗人却仍然满怀心事,深深为国家统一大事而忧虑,这是何等悲哀之事。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6、学习第一、二句诗。(1)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是关键,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明确:“悲”。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与苦闷。(2)第二句诗中“但”表示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明确:“但”表转折,意思是诗人尽管知道人死后什么都没了,但依然为国家尚未统一而感到悲伤。突出了诗人心中“悲”的程度之深。(3)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明确: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犹如“灵魂”飞出了人的身体,照耀着山河,令人肃然起敬!2学习第三、四句诗。(1)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临死之际最关注的问题是
7、什么?明确:国家统一大事。(2)诗人的遗愿是什么?明确:收复失地、国家统一。(3)诗人既然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明确: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爱到此境,直抒胸臆最感人!3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明确:一般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留的遗言多是财产分割及对家人的照顾,而陆游的遗言是对国家平定中原的关注。以此体会到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非常人
8、所能做得到。4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明确: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日”而“悲壮”;为“家祭告乃翁”而“悲欢”。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示儿的作者是_,_(朝代)_、_、_。明确: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2)比较一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本诗的异同。明确:同: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爱国之情;本诗是通过“悲”来表达爱国之情。2总结。陆游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 年级 上册 教案 12 古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