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版初中物理《认识声现象》教案精品.pdf
《word版初中物理《认识声现象》教案精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版初中物理《认识声现象》教案精品.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2.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
2、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一、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二、教学难点二、教学难点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情景导入1921 年 5 月 9 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 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 70160 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奇怪的是,从半
3、径 160300 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 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 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 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你想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去认识“声”的世界吧!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声源;(2)声的传播;(
4、3)声传播的速度;(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一、声源一、声源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参考器材: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等。方案 1: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思考问题:(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筋、尺子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尺子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设计意图:对于橡皮筋、尺子的振动,学生能直接看见,它们发出的声音学
5、生能直接听见,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观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方案 2: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所示。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鼓面、音叉的振动,但可以从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和球是否被弹起判断发声的鼓面、音叉是否在振动。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实验的物体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发声时现象振动振动振动振动无声时现象不振动不振动不振动不振动结论橡皮筋振动时产生声音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归纳
6、橡皮筋、尺子、鼓面、音叉等物体发声时具有的共同特征,验证自己当初的猜想,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交流探究: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设计说明:1学生探究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如果学生不会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
7、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二、声的传播二、声的传播多媒体演示水波的运动。问题:(1)谁能描述一下你看见了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2)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3)我手中有一张纸,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学生体验:抖动手臂,引起纸的振动,发出声音。问题:(1)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2)水滴使水面振动,发出声音,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会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
8、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如图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乙。鼓声在空气中传播方式:鼓面向右振动,压缩右面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左振动,使右面的空气变稀疏;鼓面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由近及远向四周传播出去。结论: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实验探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气体、液体、固体能否传声。实验 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列举事例: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
9、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现象一: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现象二: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实验 2:液
10、体传声实验将能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声。也可以在水槽里装水,然后在水里敲打石头,耳朵贴在容器壁上听。水中的鱼儿可以被声音吓跑等,如图所示。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 3:固体传声实验(1)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2)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次实验时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的条件下继续写“一”,与上次实验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1、?(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吗?(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隔墙有耳”)师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1)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2)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3.声可以传递能量引导学生活动:会“跳舞”的烛焰如图 3-1-10 所示,打开音响,播放一曲你喜爱的音乐,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你会发现,烛焰在随着音乐“跳舞”!请和同学们讨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静止的烛焰舞动起来了,说明它获得了能量。这些能量是由声源发出,经声波传播而来的。声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声现象 word 初中 物理 认识 现象 教案 精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