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逻辑的力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合乎逻辑、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 等 19 项体育活动。B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因为现在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C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D对于成年人来说,阅读是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的消遣,而对于学生们来说,阅读则是他们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乃至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跳绳、羽毛球、拼图、
2、棋类、卡拉 OK 等 19 项体育活动”概念混乱,“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 OK”属于文娱活动,两者都不属于“体育活动”。B 项,因果关系倒置,麦田里的守望者被部分高等学校和大多数中学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不应该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应该是因为它是经典,所以被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C 项,“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自相矛盾,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那么“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的应该是后者。故选D。2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得到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是(A不矛盾律
3、)B同一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反证法的能力。从题干的选择要求来看,题干要求选出反证法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首先明确何为反证法,反证法是“先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论断为假,然后得到原论题为真的论证方法”。A 项,“不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这与“反证法”不一致,所以不能成为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 B 项,“同一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所运用的每个概念、判断的含义都必须是确定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与“反证法”不一致,所以不能成为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C 项,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为假,必有
4、一真。这与“反证法”是一致的,是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D 项,“充足理由律”指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在推理和论证中,结论的前提和论题的论据都必须有充足理由,这与“反证法”不一致,所以不能成为其依据的逻辑基本规律。故选 C。3以下违反排中律的一项是()A小陆踢完足球回到宿舍,小陈问他:“赢了吗?”小陆说:“没有。”小陈问:“那么,输了?”小陆说:“也没有。”B小周在回答招聘单位面试的问题时说:“我的专业不是社会学,也不是教育学。”C甲、乙二人下完棋后,一位观棋者笑着说:“看来你俩是谁也赢不了谁。”D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逻辑推理方
5、式的能力。所谓“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 要么非A”。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A、B、C 三项都存在两种以上的可能性,因此跟排中律无关。D 项,战争的性质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两种可能性,而选项说“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违反了排中律。故选 D。4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人的口供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A说假话
6、的是甲,作案的是乙。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乙和丁的口供相互矛盾,根据不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的口供是真的。因为甲的口供是真的,所以作案者为丙,加上丙的口供,故丁也是作案者,由此也可以断定乙和丁中,丁讲的是假话。故选B。5下列各项中的诗句,没有运用间接论证方法的一项是()A云想衣袋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其一)B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
7、上听?(苏轼琴诗 )C史家多认为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李商隐独持相反的意见,并以此为例写出讽喻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D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A 项,“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运用了排除法。B 项,一、三句作者分别假设琴声发自“琴上”“指头上”,二、四句以琴“在匣中不鸣”“于指上无声”推出假设观点的不正确,运用了归谬法。C 项,李商隐不认可汉文帝励精图治。求贤若渴的观点,先以“宣室求贤访逐臣”假设这一观点成立,后以汉文帝宣室召
8、见贾谊,夜半倾谈“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运用了反证法。D 项,“不畏浮云遮望眼”是结论,“身在最高层”是原因,运用了因果论证法。故选 D。6下列各句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B吴晗说过:“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C会议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不是生病了就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组的李师傅貌不惊人,年纪又大,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逻辑思维的能力。B 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
9、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因此不能推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C 项,“生病了”和“路上又堵车了”只是张主任开会没到的原因中的两个,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因此“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路上堵车了”。D 项,相貌好坏、年纪大小和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属于强加转折。故选 A。7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项是( )A因为经常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B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所以说汪精卫也是有骨气的。C会议开了一半,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D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
10、又矮,但思考问题时比谁都周密。【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分析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B 项,这是一个演绎推理,结论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汪精卫虽是中国人,但“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中的“中国人”是一个集合概念,“有骨气”是“中国人”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未必都具有。C 项,“一定”过于绝对,可以说“可能”。D 项,肤色、身高与人思考问题是否周密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故选A。8下
11、列各句中,没有不合逻辑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把萧红的呼兰河传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一个女作家对童年生活的小城的文学化回忆的话,那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思想深度。B根据举报者提供的线索,执法人员经过周密计划,将不择手段仿造假冒产品的三名犯罪分子抓获归案。相关部门将对犯罪分子处以重惩。C今天的彩排,本是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就可完成的事,可是老杨故意拖时间,找了我们不少的茬,结果一天下来都没把彩排弄好。 D在刚刚过去的“双 11”活动中,她趁着网购促销活动之机,为一家老小购买了中国生产的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了分析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
12、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B 项,“仿造假冒产品”应改为“仿造名牌产品”。C 项,“甚至”是递进关系,“两节课甚至一个上午”应改为“一个上午甚至两节课”。D 项,“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并列不当,“毛衣、帽子”和“换季衣服”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可将“和”改为“等”。故选 A。9“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以下除哪一项外,都与题干推理所犯的逻辑错误近似?()A甲:“厂里规
13、定,工作时禁止吸烟。”乙:“当然,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B有的写作教材上讲,写作应讲究语言形式的美。我认为语言应该朴实,不应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C有意杀人者应处死刑,行刑者是有意杀人者,所以,行刑者应处死刑。D象是动物,所以小象是小动物。E.这种观点既不属于唯物主义,又不属于唯心主义,我看两者都有点像。【答案】E【解析】此题考查了分析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的能力。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题干中有个小陷阱
14、,“除哪一项外”,意思是找错误最不类似的。首先要了解题干的错误。题干中两个“共同语言”是不同的概念,不能等同对待:第一个“共同语言”主要指相关的思想话题,第二个“共同语言”主要指语言工具。所以,题干犯的错误为“偷换概念”。A 项,偷换了“工作”这个概念,前“工作”指“工作时段”,后“工作”为“具体工 作”,错误类似;B 项,偷换了“形式”这个概念,把“语言形式”中的“形式”给偷换成了“形式主义”;C 项,偷换了“有意杀人者”;D 项,“小象”的“小”为年龄的小,“小动物”中的“小”为体积的小,同样为偷换概念;E 项,“既不属于又不属于”和“两者都有点像”前后矛盾,和偷换概念无关。故选 E。10
15、下面哪种推断是正确的()A金属是导体,铁是金属,所以铁会导电。B共产党领导一切,他是共产党员,所以他领导一切。C天一下雨地就湿了,现在地湿了,所以天下雨了。D鸟是会飞的,苍蝇也会飞,所以苍蝇也是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B 项,“共产党”是一个集体名词,而“共产党员”是个体的身份,所以不能得出“他领导一切”的结论;C 项,“地湿”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天下雨了”的结论;D 项,“会飞”的物种有很多,所以不能得出“苍蝇也是鸟”的结论。B、
16、C、D 三项都是不完全归纳,这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现象,出现归纳推理错误。故选 A。11“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鲁迅先生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对这两个推理,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A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B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C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 D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的相关知识。第
17、一个三段论推理犯了中项两次都不周延的错误,甲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所以不能得出第一个推论。第二个三段论推理是有效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是相同的。故选 B。12下面文段存在三处逻辑问题,其中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这样会导致病毒快速传播,何况北方使用暖气,室内空气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入侵。因此,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另外,要少熬夜,“夜猫子”是流感病毒最喜欢的对象之一。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A“冬季流感流行,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室内活动,也不经常开窗换气
18、”过于绝对,其实导致流感的原因很多,不止不经常开窗换气这一种。B“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黏膜比较脆弱,必定被病菌入侵”太过武断,因为不是所有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一定会被病菌入侵。C“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能够有效预防流感”模棱两可,只要经常开窗通风并使用加湿器,一定能够有效预防流感。D“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就能避免得流感”条件关系不当,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一定就能避免得流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解答逻辑推理题,应逐一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定这些说法的错误,比如说法不能太绝对化。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的力量 第四 单元 逻辑 力量 同步 习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