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实录一、课文导入课文导入5 5分钟分钟教师以音频的形式导入,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同时PPT展示一幅水墨赤壁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思绪,静静感受。教师:大家所听到的音乐是?生:笑三国演义!教师:对,证实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是著名歌唱家杨洪基用他非常雄浑的声音来演绎的这么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么刚刚在一开始播放的时候我也听到大家都发出了笑声,应该来说,这首歌曲跟大家经常听到的流行歌曲是有别的。这是一首雄浑激越而又含蓄深沉的歌曲。透过这首歌,我们似乎也有一场穿越,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人物。随着滚滚长江滔滔而去,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被浪
2、花淘尽,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那么在北宋年间,就有这么一位诗人,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心潮澎湃,大笔挥洒,写下了一首千古杰作。这位诗人,就是大文学家苏轼。那首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教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学习目标。PPT展示第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二,我们要试着去初步掌握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体会这样一首豪放词派代表作的艺术。在正式上课之前,我还想介绍苏轼著名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PPT展示大家可以做一点记录,直接记录在课本上即可。那什么叫八面受敌读书法呢?就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或者是在学习诗歌的时候,要反复多次地去阅读。那么在
3、每次阅读的时候,你要做到的是:第一,整体感知。第二,深入理解。即每次侧重在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揣摩情感,或者是体味语言的魅力。最后,是要能够把同一类词或文章去作比较,即比较鉴赏。比方说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可以和其他的豪放词派作比较,也可以和婉约词派作比较。这是三个步骤。好,我们今天呢,也不妨也借鉴一下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来学习、鉴赏他的这首古诗词。好,我们首先来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5 5分钟分钟教师:大家来说说看,我们要整体感知这首词,首先我们应该要做什么?生:读!教师:好,那我就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哪位主动来试一试呢?见一名女生举手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还
4、是可以站起来主动发言的,很好,请,肖艺萌你先来给大家朗读!学生甲女:大声朗读大江东去一时多少豪杰!教师打断:很好!请坐。换一位同学,闫金鑫,请你继续朗读。学生乙男:要想公瑾当年一尊还酹江月!教师:不错!很好!请坐。环视全班那么这两位同学大家来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位同学在这一开始就悄悄地把自己的情感放到了词的朗读中?生:齐声闫金鑫!教师:我也觉得是闫金鑫同学。在读的过程中,我能够感觉到他的心里有一股很浓重的情感。这一首词,刚刚两位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字音这块都没有出现问题,读的非常准确。像“羽扇纶巾”、“强虏”,都读的挺好的。只是这里“早生华发”的“华”请大家注意一下,读成“花”,是通假字,课文下面
5、有注释,花白的头发。还有“一尊还酹”中的“酹”的意思也有注释,洒酒酬月的意思,请大家划起来。好,那我们一起来读,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词。师生齐读。教师用带着感情的语调引导学生,让学生放开去朗读去感受。教师:“小乔初嫁了”中“了”读什么?生齐答:liao第三声!教师:对!至于为什么读“寥”声不读“勒”声,稍后讲解课文是为大家细说。三、深入理解三、深入理解2525分钟分钟教师:那么首先先请同学们看到这首词的课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从此的角度来说,哪一个是题目?生齐答:赤壁怀古!教师:好,赤壁怀古。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不如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那大家来说说看,这首词属于哪一种题材。生犹豫。教师提
6、示:其实在题目上已经提示大家了。生肯定:怀古诗!教师:赞赏地环视一周嗯,很好!怀古诗!我们说呀,怀古诗,往往是这样一个结构:从作者眼前之景,引起他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最后到达抒一己之怀这样的目的。PPT展示结构图这首词就是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的,请大家把它写在课本上。生记笔记,教师走下讲台一一查看。教师:好,那请同学们来速读本首词的上阙。生快速默读。教师:请大家来再次齐声朗读上阙,带着这样一个问题,从课文中找出能够概括上阙的一个词语。大江东去一二!生齐读:大江东去一时多少豪杰。教师:很好!那么请问词中哪个短语可以概括上阙的内容?学生乙低声:江山如画。教师肯定,让该生再大声说一遍
7、。同时鼓励其他同学要勇敢发言。教师:好,观眼前之景江山如画。PPT展示好,那既然是如画的江山,那么请大家来找一找,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如画江山的写景句是哪一句?学生沉默,未有发言。教师点名。学生丙起立,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极快教师:读的时候需要这么快么?面对这样的景色,我们应该怎么读呢?来,慢一点,再来一遍。学生丙害羞一笑,后正正神色朗读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教师:肯定点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此句,示意该生就坐这13个字,浓墨重彩的描写了赤壁雄奇的景色。也表现了苏轼词作豪放的风格。人们都说,这几句描写有动态、有气势、有色彩、有声音边说边板书:动态、气势、色彩、声音,
8、把这个景色写活了。那么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从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这几个角度,看看这 13个字中那些词语表现了这些特点,我们来加以赏析,看看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小范围的互相讨论讨论。学生低声讨论,2分钟后教师开始点名答复。教师示意学生丁,请该生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丁低声答复:“惊涛拍岸”写出了它的那种气势。教师:肯定重复,继续引导嗯。“惊涛拍岸”写出了它的气势,那这个“惊”字写出了它的什么?“惊涛”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学生丁:我想到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教师:嗯,很好,你展开了想象!每个人都是有想象力的,而语文正事借助于那么美丽的汉字,然后靠我们自己取赋予它独特的风格和形象。对的
9、,这个“惊”字写出了波涛的这种汹涌的气势。我查过了字典,这个“惊”他的本意是指马受到了刺激而狂奔,那么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从说文解字里追本溯源,实际上是把巨浪比作是奔跑的马!非常的形象生动!更能够表达出江水的速度和气势!大家再去展开想象感受一下江水激涌的速度和气势。你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了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大家还记得吗?教师环视,有学生点头。教师继续:嗯,有同学记得。那么在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富春江急流中有这样一句话。(PPT展示句子和一幅巨浪的图片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教师:这里写的就是汹涌的浪比奔跑的马还要快,课文中的“惊涛”,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好,不错,刚刚我们这位同学
10、开了个好头。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说,陈紫瑶!请你来说说看。该生起立,答:“惊涛拍岸”写出了江水的气势。教师:嗯,你又把刚刚同学的话重复了一遍,说明你理解了。还有别的吗?生答:“乱石穿空”的“穿”字,表达了它的动态。教师:嗯,很好!动态的,继续!生答:写出了它的一种气势。教师疑问:嗯,乱石穿空,写出了他的一种什么气势呢?还有“乱石”怎么理解?大家也想一想,“乱石”怎么理解?突出的是什么?全体默然,教师点名。学生李芳健起立,沉思。教师引导:就说说你对这四个字“乱石穿空”的感觉,或多或少用会有感觉的吧?大胆的说一说。该生继续思考。教师继续点名:伍静静!学生伍静静起立,答:表现动态的是“穿”、“拍”和
11、“卷”,写出了汹涌澎湃的气势。教师提问:“乱”和“穿”也是写出了汹涌澎湃的气势吗?汹涌澎湃的是浪涛啊,“乱石穿空”可不是写浪涛呢!生默然沉思,教师示意该生就坐。教师:我先来举个例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乱”字。“石”写的是山崖,那么这个“乱”是形容山崖的,那么写出了山崖的什么特点?试着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思考,一女生起立答复:嶙峋。教师重复,大赞:嶙峋!很好!这个语感出来了!怪石嶙峋,或者说陡峭也可以。好,请大家写起来。乱石写出了山崖的陡峭,而这个“穿空”写出了山崖的动态,就像刚刚我们陈紫瑶同学说的一样。这个感觉就对了,大家要把脑子用起来,去思考,去表达。看看,穿空啊,直插云霄的感觉,写出的是
12、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好,继续。刚刚有同学提到了这个“卷”字,打架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对这个“卷”字做个赏析。这个“卷”字给你什么感觉?储杨梅同学!该生起立,答:“雪”在词中指的是浪花,“卷”相当于浪涛拍击着江岸打起的层层浪花。教师:微笑对,非常好!把惊涛汹涌而来卷起了层层浪花这样一种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而这个“雪”,刚刚我们储杨梅同学说的很对,这里的雪,肯定不是真的指雪,而应该是浪花。但是这个浪花,是有颜色的,这个“雪”就写出了它的颜色。也写出了长江水在回溅过程中的一种气势。实际上还可以从别处来分析,比方像这个“拍”,打架能够从哪个方面去联想呢?想象一下这个动词。某生答:声音。教师:
13、嗯,声音!能够想象得到吗?这种巨浪搏击江岸的时候那种声音!那种威力!那种巨响!所以,同学们,展现在苏轼面前的是这样一幅江山如画的景色。你们认为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秀丽还是生答:壮丽,壮美!教师:很好!壮美!板书:壮美这样的景色我们用壮美来形容。赤壁江山,用了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刚刚我们所欣赏到的,主要是以动词为主,还有形容词,还有名词。让我们感觉到赤壁风景就在山崖,长江浪花就在脚下。这样的一幅赤壁奇景图。PPT展示一幅赤壁奇景图来,那再给大家一个任务,请你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我们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要能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抓住它的形、声、色来描述一下这一番赤壁奇景。用一段文
14、字来描写一下这13个字!虽然只有短短13个字,但实际上意蕴深长。我不需要你们去深挖这段词的内涵,我只需要你们给我描绘这幅景色。加上声音,加上色彩,加上动感,描绘一下,口头作文。某生被点名,起立。教师:稍微有点难度,给你时间,组织一下语言,或者写一些。面向全体大家也动笔写一写。学生动笔,教师示意该生坐下,去动笔。同时,教师给学生时间,走下讲台,认真催促、指导。教师继续点名,鼓励道:慢慢来,能说几句是几句。学生甲:江水向东而去沉默。教师鼓励:嗯,开了个好头,我发现大家在语言表达这块的训练还是太少了。那我们就以接龙的形式继续吧。学生乙:陡峭不平的石块教师鼓励:嗯,陡峭不平的石头,怎么样啊?学生乙继续
15、:直插云天教师鼓励:嗯,直插云天,很好啊,继续。学生乙:波涛汹涌的江水,拍打着江岸,卷起了千万的雪教师疑问:雪?学生乙纠正:浪花!教师一笑:嗯,很好,浪花。环视教室还有没有更好的描述?似乎只是一种翻译。刚刚我们也进行了一些鉴赏。既然是江山如画啊,那这是一种沈阳的气势?什么样的画面?我们说这样的景色是壮美的,刚刚我们两位同学的描述似乎还不够壮美。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学生万畅起立,答:江水向东奔去,嶙峋的怪石,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惊涛骇浪搏击着两边的江岸,发出了巨大的声响,江水波涛汹涌,卷起了层层的浪花。教师赞赏:嗯,这就有她的想象了!而不只是仅仅对这个词句进行字面上的理解。好,我确实有感而发,也写
16、了一写,请大家看到屏幕。PPT展示教师的描写文段。请大家来读一读。是不是还算得上绘形绘声绘色?生齐答:嗯!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齐声读一读,好不好?在读的过程中去想像一下,去感受一下那种壮美的景色。好,“大江两岸”一二!生齐读。读毕。教师:就是这样短短13个字,经过这样一种惊人的想象和联想的演绎,加上自己的感慨,是能够在我们眼前展现的这样壮美的景色。好,那我们再来一起朗读以下这13个字!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把那种气势读出来,我总觉得你们的声音还没有放开,很多同学还憋在心里头,例如像“穿”、“拍”、“卷”要读出那种气势。“乱石穿空”一二!生齐读,教师跟读引导。教师:嗯,很好!感觉有了。我们再来一遍
17、,要读的更好!坐直了,头抬起来。生齐读,教师引导读重点字词。教师:嗯,语速应该再读的慢一点。我觉得,有些同学就已经读得很好了。我们请万畅同学来读一读,因为我站在前面,听得比较清楚,我觉得她读的很好。生万畅起立,朗读。教师:好,请坐。因为声线的原因,加上还是有些腼腆,声音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啊。来,我示范朗读一遍。“乱石穿空千堆雪!”四、比较鉴赏四、比较鉴赏4 4分钟分钟教师:好,这是上阙的写景句。我们说写景的目的是抒情和写人。即使是同一个词人,面对同一条长江,因为自己抒发的情感不同,笔下的长江表达的也是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美。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他非常有名的前赤壁赋,写作的时间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差不多的
18、,在前赤壁赋中他描写长江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PPT展示字帖图片。再来比较一下他的这13个字的手稿,PPT展示字帖图片。我们看到,首先他的整个字体都不一样,是吧?生点头。教师继续:一个是写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想像一下这个画面,写出的是长江的一种恬静之美。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想像一下那种壮美之景。好,在这里用尽笔墨写长江的壮美,是为了引出怎样的人和事呢?五、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1 1分钟分钟教师:好,这个问题留到我们下节课再说。现在请大家把作业拿出来。先完成课后的一、二两道题,写在作业本上。另外,请大家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赤壁的壮美景色,课堂上时间比较仓促,
19、可能大家想象地还不够。课后请大家用100个字左右,发挥想象,同样写在作业本上。以上两个题目。好,下课。点评点评: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表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有“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比较鉴赏”三大教学板块组成,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能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注重朗读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读的内化要求,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使学生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语感。同事,教师能不断的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去思考,去表达。另外,教师较好地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总的看来,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我们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改革有比较好的借鉴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