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及其应用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及其应用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第 1 1 课时)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
2、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三、三、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本节课设计的基本
3、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2、通过观察
4、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1(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五、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
5、作特点。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六、教具六、教具1.演示实验器材:单滑轮 2 个,铁架台 1 个,自制简易刻度板 1 个,绳子 2 根,大钩码 1 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 个,红色记号笔 1 支。2.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 1 个,简易刻度板 1 个,绳子 2 根,大钩码 1 只,小钩码若干个,单滑轮 2 个,弹簧测力计 1 个,红色记号笔 1 支。七、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一)新课引入教师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带来方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滑轮 及其 应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