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pdf
《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幕遮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人教版高二选修)王斌教学目的: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3、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教学重点:1、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通过探究,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景和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情感美。教学难点:1、以“荷”为例,探究我国古代诗歌中意象的多元性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蕴。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写尽荷花品格的语句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自周敦颐颂莲之后,历代文人咏荷之作迭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与荷有关的名作-苏幕遮。二、了解作者: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钱塘人。他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是“婉约派”之集大成者,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作品内容有明显不足,多写闺情、羁旅、咏物。三、诵读感知:1、学生自读词文,参看注解,理解词意:2、教师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句:3、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该词的内容和情感?词作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思乡之情。4、刚刚同学已经朗读了这首词,大家有没有注意,这首词读起来很有韵律,为什么呢?因为押韵,上阕:暑、语、雨、举。下阕:
3、去、旅、否、浦。5、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并范读: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荷的英姿飒爽。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诵读时要充满深情,以喃喃自语的形式诵读出来。6、集体诵读。四、赏析:1、“燎沉香,消溽暑
4、”描写的是哪里的活动?怎样的活动?室内的活动。梅雨季节,一场连绵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2、那么大家想想,这两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室内的活动?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包括触觉上的反应。3、“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句中有两个词用得非常精准,请找出并分析。“呼”: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和告诉人们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写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词人没有正面写雨,却从“呼晴”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窥”:(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幕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 教学 设计 人教版高二 选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