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docx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警察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学生姓名 陈佳宜 学 号 15127042 系 部 公安管理系 年 级 2015级二区队 专 业 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 李梦璐 职 称 讲师 完成日期 2019年5月1日 作者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兹提交的毕业论文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是本人在指导老师 李梦璐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论文中所引用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在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本人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有关规定
2、,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学生(签名): 年 月 日福建警察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承诺保证书本人郑重承诺:我已按有关规定对本篇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内容进行了认真指导和审核,且提交的毕业论文终稿与上传至“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检测的电子文档相吻合,未发现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本人愿承担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福建警察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查重检测报告截图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目录一、相关概念界定及阐释2(一)网络谣言的概念2(二)网络谣言的特征21.传播性广22.身份匿名性23.传播速度快3(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
3、络谣言3二、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危害性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4(一)网络谣言的成因41.造谣者的利益驱使42.媒体的道德失范,缺乏政府监管53.民众的信息需求54.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6(二)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61.网络谣言直接地干扰个人生活62.网络谣言间接地影响社会秩序73.网络谣言无形地损害政府形象7三、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不足与策略优化8(一)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存在的不足81.政府对造谣者惩戒力度不够82.政府对网络谣言反应较慢83.政府线上应对网络谣言效率低9(二)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策略优化91.政府应及时公开信
4、息和辟谣92.政府应加强线上网络平台管理103.政府应加大网络谣言犯罪惩治力度10参考文献11福建警察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管理学视域下网络谣言治理对策探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政府治理研究 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的匿名性与开放性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表达途径,但随之也为谣言提供了场所。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政府形象,研究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必要课题。本文结合了政府危机公关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过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和途径、衍生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不足和应优
5、化的治理措施,以期待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谣言,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关键字:网络谣言 突发公共事件 政府治理Research On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 of Network Rumors in Sudden Public EventsTaking the Chongqing Bus Incident For Exampl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has facilitated peoples lives, and the anonymity and openness o
6、f the network have provided a variety of channels for the masses to express themselves, but they have also provided a place for rumors. Network Rumors disturb social order, destroy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study the network rumors in the emergency has become a necessary subject of the Internet.
7、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government crisis public rel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uses and ways of network rumors and the negativ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sudden public events through the incident of Chongqing bus crash.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our
8、government in dealing with sudden public events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optimiz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network rumors and create a healthy network environment.Key words: Online rumor Public emergencies Government governance一、相关概念界定及阐释(一)网络谣言的概念“谣言”是网络谣言的根基,在定义“网络谣言”这一概念之前,对谣言
9、的基本概念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在我国古代,“谣言”不带有贬义色彩,其具有两种含义:一是有颂赞意思的歌谣,二是表示诽谤、诋毁的话。但随着时间推移,谣言逐渐演变成一种“没有事实依据”的言论。笔者从收集的文献中可知,陈雪屏、卡普费雷、纳普、奥尔波特、陈雪屏等早期都对网络谣言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后来,沙莲香对谣言的定义为:特定主体根据特定的动机和目的,散布真实性尚未明确的内容,在非组织的一系列连锁活动中流传的言论。1从字面意义来说,网络谣言就是借助网络平台流传的谣言,即网络谣言以互联网为载体,传播者在没有事实依据、未经证实的情况下,传播、发布对个人、群体甚至国家产生一定程度危害的言论。网络谣言是依靠网络这
10、个媒体进行快速大范围的传播,而不是口口之间小范围慢速的人际传播,互联网为谣言打通了“绿色通道”,使谣言迅速发展,并且对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2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的特征包括传播性广、造谣与传谣者身份的匿名性、传播速度快。(二)网络谣言的特征1.传播性广网络为谣言打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摒弃了传统谣言的局限性,使得谣言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网络谣言结合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演变为一种新型“拷贝式”报道方式,媒体对“错误信息”的报道歪曲了许多事实,使得众多报道失真。目前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了50%,这就为人们更加方便、快速地接触到网络谣言创造了条件。同时,网络谣言伴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
11、而愈演愈烈,每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发布和转载各式各样的信息。例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微博随时随地分享,对新闻事件即刻发表评论,或是转载朋友圈文章,随着广大网友的热情传播,加上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网民在线,这样就无形地为网络谣言提供了众多的传播者与接收者,使网络谣言泛滥成灾。2.身份匿名性传统谣言是面对面地直接进行交流,因此造谣与传播者的身份信息可以被识别,谣言的接收者能够根据对方的身份信息来判断其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身份的透明约束了谣言者的行为。而网络谣言却是在彼此完全匿名的情况下进行传播的,无法判断对方的身份信息,也就放肆了谣言的传播。“网民”是一个虚拟的群体,不同于真实的个人,人们敢于把他们
12、在真实世界中不敢做或说的事情转移到互联网上,隐藏他们的真实身份,畅所欲言。网络的匿名性为言语的自由提供了条件,如此一来,造谣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扩散谣言,以隐匿的传播方法来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避免了道义与法律上的顾虑。造谣与传谣者得不到责任追究,即便被追责也无果,于是就更加肆无忌惮。3.传播速度快网络谣言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走向实时和高速。人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周围发生的新鲜事儿等发布到网络,浏览者是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同时,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只需稍动手指即可复制转载消息,无需报纸、广播和电视也能够轻松获取各地最新的消息。互联网上,分享信息几乎是所有软件平台都具有的功能,一键转发也将网络
13、谣言分享给了更多的人。假设一名网友发表了一篇文章,他的好友或陌生人浏览后即可进行转载分享,再经过网友们的多次转发,那么这篇文章就可能会被数以万计的网友浏览,随之带动的传播威力可想而知。若该网友传播的为不实消息,短时间以内,该网络谣言将十分迅速地向外传播,而在这个过程中,每名转发者都成为了传谣者。例如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一小时的时间,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己了解到该消息,并陷入热烈的讨论与传播中。(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国内外目前还未统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基本遵循了中国政府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中国政府网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即突然发生,造成
14、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3根据现有的专家学者对突发公共事件概念的阐述,笔者将突发公共事件所应具备的条件与特点做出了以下归纳:1.事件的发生与结果是无法被预料;2.事件会对公众的生活带来影响,与社会公众密不可分;3.事件吸引媒体眼球,具有高新闻价值。综上所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会影响公共安全和利益的社会热点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网络谣言的“重灾区”,2003年SARS、2011年日本核辐射、2012年北京特大暴雨事件、2015年天津特大爆炸事故、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谣言和突发
15、公共事件总是相互伴随的,突发公共事件后总是跟随者网络谣言的影子。因此,政府除了进行救援、调查、重建、善后等工作以外,对网络舆论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发现网络谣言、澄清网络谣言,避免网络谣言带来的不良影响。二、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危害性 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10月28日上午10:08,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公交车与一辆正在行驶小轿车发生碰撞,随后公交车坠入江中。12:00万州区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正在吊车事故发生的原因。13:59有媒体报道称万州应急办透露,事故是小轿车女司机驾车逆行导致,女司机已被警方控制。14:0317:46多家媒体(包括官媒)转发“事故系小轿车女司机驾车逆
16、行导致,女司机已被警方控制”,期间各大自媒体、网络大V、网民对女司机声讨和攻击。17:46平安万州官微发布警情通报:“经初步事故现场调查,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超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10月29日上午全网删帖,向女司机道歉,随即又出现“公交司机K 歌疲劳论”的谣言。10月30日在官方信息还未出来之时,网络上又出现有一名学生成功跳窗逃生、公交司机彻夜K歌到天亮后开车睡着导致车祸、不实的女乘客生前吵架视频、“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导致车祸等谣言。11月1日公安机关调取了监控录像、行车记录仪视频等,潜水员打捞出车辆驾驶记录和SD卡,SD卡数据恢复成功,并且
17、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还原:一名女乘客因错过下车点,而与司机发生了争吵引起了司机缩回操作方向盘的右手,冲上左边。车辆失去控制,并与这正常行驶的轿车相撞后冲到路边,撞向护栏,坠入河中。11月2日上午,重庆市政府在万州新闻会上宣布该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以及车内的黑盒子的视频。(一)网络谣言的成因网络谣言流传速度迅速、范围之大、危害之广。因此,从根源上追溯其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经笔记分析,网络谣言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造谣者的利益驱使基于一定的目的,谣言传播者在网络上编造谣言,进行发布和传播,意在揭露所谓的“真相”,编造的故事有板有眼,并狡猾地利用当下社
18、会存在的矛盾问题,制造谣言引起话题,寻得网民的共识,激起公愤,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以此达成个人某些目的。更有甚者雇佣网络水军,制造主流的民意,蛊惑人心。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之后,全国网民万分关注,伤亡者家属悲痛不已之时,一部分自媒体和“看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没有顾及事实的真相,也没有进行调查,就传播此事件是由于该轿车女司机逆行而造成的,特意放大了“女司机”这个标签,从而引起网友对“女司机”的网络暴力。卡斯R桑斯坦曾说:“一些谣言传播者是狭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通过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来谋求一己之利。他们散布谣言以赚取金钱,在竞争中取胜,或在其他方面出人头地。”4当今社会,在经济利益以及追求
19、名利的影响下,有些网络谣言的传播者仅考虑到自身利益,将道德置于脑后,更不把法律放在眼里。部分网络谣言传播者为了在网络世界中获得满足感,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来引起公众对他们的关注,提升名气。2.缺乏政府的监管一些媒体一味地追求信息时效性而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突发公共事件中传播的信息不经验证,没有核实便进行报道,实虚假信息泛滥于网络。例如重庆公交车事件发生后,种种关于“女司机”的谣言也扑面而来,网民爆料该名女司机“醉驾”、“逆行”,一些微博媒体者在未经采访当事人和核查事实的情况下便直接转帖,加快了该谣言的传播速度,使该名女司机成为舆论风暴的焦点,面对大众的批评。虽然近几年互联网发展如日中天,但是与之
20、相应的政府监管体系却还落后,政府监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并没有严格监控网络信息发布的内容,使得网络谣言泛滥于各个平台而得不到抑制。并且,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网络谣言这方面处罚过于从轻,还不足以使人畏惧,尚未能够遏制人们对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行为。网民身份不易确定,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到位以及监管行为不够,给网络谣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造谣者可以使用各种高科技技术轻易逃脱网络舆情管理与公安部门的跟踪,使自身行为的风险性大大减小。3.民众的信息需求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发生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中间延迟的时间十分短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民众往往会渴望了解事件真相,从而通过各种渠道挖掘信息,并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
21、。当掌握了所谓“真相”后,人们会如释重负,这种状态会使人无法对所有获取的信息都进行理性的分析。在突发事件发生到政府能够给出权威的解释说明这一段时间是“信息空窗期”,也是民众最希望了解事件真相的时期。这时,网络谣言便应运而生来填补这一段信息的空白期,引导着舆论走向,发挥“替代性新闻”的作用。在这时期,一些被传播着的网络谣言便成了公众心中认定的“真相”,一遍遍地被转发,大范围地被传播,扭曲着事实、扰乱着社会人心。重庆公交车事件发生后,在公交车的黑匣子还没有被捞出,真相还未浮出水面前,谣言已经散布了整个微博,网民们等不及地不停更新微博动态以获取最新消息,面对种种谣言,民众来不及分辨真假便纷纷转发,以
22、至于谣言愈加泛滥。4.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使得传播的手段日益成熟,传播工具走向多元化,高科技已经成为互联网谣言迅速传播的助手。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更新,各种应用程序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5人们在接受网络谣言的渠道上已不仅限于短信和电子邮件,而是走向多样化。尤其是一些先进的互动在线交流工具,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技术条件的改善,为网络谣言的产生创造了优厚条件,也为网络谣言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3、。每个网民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也许是随手的一个赞、一条评论,就能带动一则信息的热度,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二)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谣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仅扰乱了网络舆论环境,也影响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民众已经深刻感受到网络谣言对个人生活、经济市场、社会心理和公共安全的影响。1.网络谣言直接地干扰个人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但每个人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受众群体。关于公民的个人权利,网络谣言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影响着个人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在网络谣言被广泛传播之时,其受害者可能是任何一个普通的公众。因此,网上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发 公共 事件 网络 谣言 政府 治理 研究 重庆 公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