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之气压带和风带.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之气压带和风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之气压带和风带.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2012 学年(上)高三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考纲要求】【考纲要求】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的形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3、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4、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2、读世界一月、七月海平面等温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海洋和陆地冬夏季气压中心的高低。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兴趣。【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重要知识点疏理重要知识点疏理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大气环流概念及作用一、大气环流概念及作用二、三圈环流二、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理想状态,不存在的。2、三圈环流:接近实际,但仍是理想的
3、大气环流。(1)低纬环流(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3)气压带与风带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体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位置、名称气压带成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压:热力原因“副高”、副极地低气压:动力高压。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风带有规律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当地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大体移动 5-10个纬度。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表有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纬向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切断成块状分布。冬夏季海陆气压系统北半球:7 月份,陆地亚洲低压,海面夏威夷高压。1 月份,陆
4、地亚洲高压,海面阿留申低压。南半球:海洋占绝大优势,气压带纬向分布明显,基本成带状。五、季风环流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五、季风环流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季风环流概念、成因、气流性质、世界上以东亚季风最显著。世界上季风气候的类型与分布世界上季风气候的类型与分布(1)热带季气候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是亚洲北半球。成因:冬季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移动。(2)亚热带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2535的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东亚 35N55N 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点难点解析重点难点解析 1 1三圈环流三圈环流(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有规
5、律的大气运动形式。(2)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低高极地高压赤道 低压高低(3)影响因素:高低纬冷热不均十地转偏向力(4)形成极地高极地高副副 极极 地地中纬西风副极地高压带低纬东风带赤 道 低 压 带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称为热力原因。赤道地区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热源,极地是最大的冷源,因此,与之相应的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又被称为热低压和冷高压。在水平方向上,赤道地区的上
6、升气流在高空运动(向北、向南)时,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转成偏西气流并在南北纬 300 上空聚积、下沉,地面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的两股冷暖不同的性质的气流,在南北纬 600 附近相遇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显然,副热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当地冷热状况无直接关系。这样的气压变化称为动力原因。在高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由高压吹向低压的风带(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请特别注意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对风向的影响。说明南北半球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位置以及方向的差异。事实上,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复习 教案 气压 和风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