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pdf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高二年级这次期末考试是扬州市组织的统一考试,试题的内容及形式备受师生关注,大家的期望值较高,希望从中探出一点实施高考新方案后考试题型的特点。调研测试卷不是 2008 年试题样卷,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研究空间,2008 年语文高考的试卷结构、试题内容、评分标准等将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落实新考纲的各项考点等问题都有待我们去研究。1试题内容涉及到史记、语言规范与创新、现代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内容,试卷总体形式没有什么创新,保持了高考语文卷多年来一个面孔的呆板格局,没有对今后高考语文命题做大胆的探索。2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文学作品阅读试题内
2、容多数是现行选修教材的内容,容易给人带来误导,且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是选修教材中加星号的文章,有误导今后教学的嫌疑。试题选择题偏多,主观题偏少。3整套试卷开放性题目不多,不利于考查高中学生的学科综合实力,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导向不明确,不利于促进新课标理念的全面落实。4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取消了字形题,让它转入作文里,这符合2007 年年考纲的新规定,能更有效地检验学生的识字水平和用字能力。5作文分值提高了 10 分,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题目是“争”,实际上也是话题作文的变形,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二、各题得分情况统计表抽样 100 份试卷,抽样均分为 101.06,附加卷均分为 12.16 分
3、。题目选择题非选择题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运用题作文合计附加卷题目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合计赋分3323211370160赋分6122240均分19.5615.4411.423.75094101.06均分33.535.6312.16得分率%592767.135438284672.776316得分率%5029.4225.5930.4三、试题分析,本试卷分必做卷和附加卷(文科学生做),必做卷分两个部分,计 160 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选择题 1111 题,共题,共 3333 分。分。试卷选择题中前一部分本来是 4 道题变成 3 道题,取消错别字辨析题,为了和 2008 年高考衔接,错别字辨析
4、放到作文中考查,2007 年考试说明中规定错别字扣分达到 5 分,重复的不计。这比辨析错别字难,现在考生写错别字很多。同样,这次调研考试也采取了这种形式。1 1、字音辨析、字音辨析 1 1 题题 3 3 分:分:2007 年考纲规定以常用字为主,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这次试卷重点考查多音字,学生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对某些多音字不熟悉,如拾、载、轴、蔓等,这一题主要是针对语言规范与创新的内容考。2 2、成语使用成语使用 1 1 题题 3 3 分:分:这题得分率也不高,主要是学生对“环肥燕瘦”这个成语不熟悉,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体态不同而
5、各有其风韵。也比喻艺术作品风格流派各具特点,各擅其美。这个句子是语言规范与创新教材中专题导读的原句,仔细看书的同学是能够看出来的。3 3、病句辨析、病句辨析 1 1 题题 3 3 分:分: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语病,复习时应按这六种病句类型分类,抓典型例子。此题得分情况也不容乐观,学生对此题中搭配不当、歧义、主语不明确搞不清楚,也就是说学生在利用语法知识判断病句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4 4、科技文阅读科技文阅读 4 4 题题 1212 分:分:实际上这是试卷中的第一篇现代文,仍旧是说明类文章(包括社科类和自科类),由于没有了错别字辨析,本题比
6、 2006 年增加了1 题变为 4 题,命题方向为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理解、信息筛选和推断、想象四个方面。而且选择题题干设置往往是选错误的一项,选项的错误是微小的、局部的,往往是一个词,一个推断,不可能是整句。做题时一定要拿它的选项和文章进行对比来分析,千万不要想当然。这四个选择题主要是第 4 题错得较多,学生不能通过文章的阅读理解“教以人伦”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个词语只是儒家人文教育的要求,不应称之为崇高的人文风尚。5 5、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3 3 题题 9 9 分:分:选材是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因为要选浅易的文言文,因此选人物传记这类记叙性的文章可能性仍然最大,记人、记
7、事、有言、有行,有小小的故事情节。文言文命题的方向是实词、虚词、信息筛选、推断和想像。四选三考查。关于虚词考查,2006 年江苏考试说明规定虚词只考 10 个,2007 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2 个,更换了1 个。增加了“与”和“则”,用“焉”代替了“何”,共为 12 个:而、乃、其、所、为、焉、以、因、于、之、与、则。虚词考查主要根据试卷所选择的材料,很随机。关于信息筛选一个是文章中人物言行富有教育意义,刻画人物突出特点,富有艺术表现力。一个是想象和推断,问题设置是微小的,如2006 年第 10 题 C 项,原文是几个随从跟在董槐身后,而 C 项错误说成董槐跟在几个随从后面。本试题材料选自
8、教材内,学生没有阅读的障碍,甚至学生不去读文章也能了解大意,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第 9 和 11 题错误较多,第 9 题主要是学生对文言虚词掌握不够,11 题主要是学生不了解文化常识,正确答案应该是广武君面向东坐,韩信面向西坐。古文阅读的主要问题:(1)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不够。(2)阅读、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不善于综合权衡、对比、排除。(3)透彻理解文章不够。总之,第一部分仍保持 30 分,10 道选择题以 3、4、3 的结构布局。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观题主观题 1111 题,共题,共 127127 分。分。1 1、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仍为 3 题 9 分,原则上都从提供的文章中找句子,
9、因为文言翻译应结合上下语境去分析。译文首先要直译,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实词,这也是失分的原因。其次句子要通顺,再次注意特殊表达方式、词类活用等。这次考试因为选文出自教材,选文中只选了一句要学生翻译,其他两句选自史记的其他课文,翻译时不少学生不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第 1 小题的“大者、何以、加”,第 2 小题的“入、出、宾客”,第三小题的“下士、不肖、骄”等。翻译部分同学没有注意对准踩分点,且语言组织凌乱。1“如此”误译为“如果这样”,“大者”不会译。2“入”和“出”错译,如意为“进入、进来”,“出”错译为“出去”。3“士无贤不肖”中“无”错误地译为“没有”;“以”错译为“用”。学生很多的错误表现
10、为关键词不能落实,甚至有些有漏译的现象。2 2、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分值 8 分。2007 年考纲表述为“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就是说选择其它时代题材的诗词入题也是可能的。希望考生做题时要大致看懂诗词的基本内容,包括注释。这次考试题目词直接来源于教材,减少了学生思维的量,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第一小题中“情景”会描绘,较准确,“作用”表达欠佳,较好答案如“存托孤独的心情”,“孤鸿”形象答题到位,如“孤独寂寞高傲的词人自我写照”。第二小题中,1、作用易错,答为“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2、意蕴答题不全面,要点不准确。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是考虑不周全,或抓不住答题的重点,如第一题中“情景描写的作
11、用”,只是注意了对氛围的渲染,忽略了主要的对人物心情的“烘托”。3 3、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默写:分值 6 分。原来考试大纲规定是 30 篇,而新课程大纲规定诵读 14 篇,因为江苏已有部分学校提前使用苏教版新教材,考虑到这些因素,2007 年只考查常见的古诗文 13 篇。具体篇目如下:劝学(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离骚(第一段)、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课内4 分,课外2 分,所谓名篇中间有的不一定是名句,如2003 年考查的是李密陈情表中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2004 年江苏卷
12、默写阿房宫赋中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所谓名句就是有思想情感的,有哲理性艺术性的特点,鲜明生动广为流传的句子,当然这几个方面不一定都能够兼顾。本次试题的默写全部出自课内,学生得分率在 60%。主要的容易错误的点在:“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句,学生有的就是不会写,有些是“萧萧”不会写,错写成“潇潇”、“箫箫”等。4 4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21 分。选材趋势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议论性独立成文的文章,因不能太长,故大多是杂文,如 2005 年卷中周国平的波兹曼的诅咒。另一个是文艺性散文,以散文为主,小说不大可能入选。前面第一卷科技文阅读选材如是选论说类文章,那第二篇大阅读只能选散文。现代
13、文阅读占的分值比较高,考生应重视,选材多以大家作品为主。希望考生做题时应先读懂写了什么,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怎样评价。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有问必答,不然要吃亏。本次试卷的选文出自教材,所以学生对内容很熟悉,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看文章,就能做题,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第 15 题第 1 小题学生答题情况良好,最佳答案和参考基本一致,本题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答题情况良好,得分率接近 100%。第 17 题,最佳答案与参考答案基本稳合,无论是父亲性格,还是举例分析的内容都恰当、合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只写父亲的性格,未举例分析,最多给 3 分,有的写了父亲的性,举例不明确,例如勤劳见第1 段、对儿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期末 试卷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