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桃花源记》教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课题高效课堂“高效课堂“1234512345”教学案”教学案桃花源记桃花源记课时课时 2 2主备人主备人“1”“确立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2”落实“两个基高效课堂“12345”本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精细“三个过程”(课前酝课、课中导学、课后反思)。“4”研究“四个维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活动方法、学科思想)。“5”做好“五个环节”(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知识导学基础训练能力创新)。1、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2、理解并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3、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理解并积累一些常用文
2、言实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导语: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1、了解.作者: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大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 41 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
3、寒、劳疾一起折磨着他,63 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与农民来往、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2、了解写作背景:本文的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 57岁了。他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三、知识导学三、知识导学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提
4、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铿锵。老师也可以边提要求边做示范,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为业:靠谋生。缘:沿。1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开朗:开阔明亮。穷:穷尽。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舍:舍弃,放弃。平旷:平坦开阔。属:类。怡然:喜悦,心满意足。悉:全。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问讯:打听消息。皆:都。先世:祖先。延:请。妻子:妻子儿女。语:告诉(他)说。邑人:同乡人。既:已经。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
5、。间隔:断绝了往来。诣:拜见。叹惋:感叹,惋惜。遣:派。不足:不值得。志:做记号。如此:像这样。4、归纳点拨.古今词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芳草鲜美”)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阡陌交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魏晋”)今义:不管(连词)。如此古义:像这样。(“说如此”)今义:这样。缘古义:沿。(“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6、。(“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一词多义舍:舍弃。“便舍船”房子。“屋舍俨然”寻:寻找。“寻向所志”不久。“寻病终”志:做标记。“处处志之”标记。“寻向所志”向:以前。“寻向所志”对着。“眈眈相向”.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四、基础训练四、基础训练.1、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五、能力创新五、能力创新.课后练习三、四。2一、情境创设一、情境创设复习导入1.请同学复述课文。第
7、二课时第二课时2.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疏通了文章意思,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二、自主探究二、自主探究1.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开端)第二部分(第23 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第 2 节,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第 3 节,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第45 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故事的结局和尾声)三、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教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