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pdf
《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微粒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2)了解波动说的基本观点及对光学现象的解释和所遇到的问题(3)了解事物的连续性与分立性是相对的,了解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4)了解光是一种概率波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初步建立光与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用概率描述粒子运动的观念3情感目标理解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根据事实建立学说,发展学说,或是决定学说的取舍,发现新的事实,再建立新的学说人类就是这样通过光的行为,经过分析和研究,逐渐认识光的本性的二、重点、难点分析
2、1、这一章的内容,贯穿一条主线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结合各节内容,适当穿插物理学史材料是必要的这种做法不但可使课堂教学主动活泼,内容丰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思想教育本节就课本内容,十分简单,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课本所提到的内容,都是结论性的,加入一些史料不仅可能而且必要2、本节中学生初步接触量子化、二象性、概率波等概念,由于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体会这些概念三、主要教学过程光学现象是与人类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人类在对光学现象、规律的研究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光本性的探究到了 17 世纪,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两种学说(一)光的微粒说一般,人们都认
3、为牛顿是微粒说的代表,牛顿于 1675 年曾提出:“光是一群难以想象的细微而迅速运动的大小不同的粒子”,这些粒子被发光体“一个接一个地发射出来”用这样的观点,解释光的直进性、影的形成等现象是十分方便的在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时,同样十分简便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在解释反射现象时,只要假设光的微粒在与介质作用时,其相互作用,使微粒的速度的竖直分量方向变化,但大小不变;水平分量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变化(因为在这一方向上没有相互作用),就可以准确地得出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与实验事实吻合的结论说到折射,笛卡儿曾用类似的假设,成功地得出了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为一常
4、数的结论 但当光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时,发生的是近法线折射,即入射角大,折射角小这时,必须假设光在光密介质的传播速度较光在光疏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才行一束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何种情况发生反射,何种情况下又发生折射呢?微粒说在解释这一点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为此,牛顿提出了著名的“猝发理论”他提出:“每一条光线在通过任何折射面时,便处于某种为时短暂的过渡性结构和状态之中在光线的前进过程中,这种状态每隔相等的间隔(等时或等距)内就复发一次,并使光线在它每一次复发时,容易透过下一个折射面,而在它(相继)两次复发之间容易被这个面所反射”,“我将把任何一条光线返回到倾向于反射(的状态)
5、称它为容易反射的猝发,而把它返回到倾向于透射(的状态)称它为容易透射的猝发,并且把每一次返回和下一次返回之间所经过的距离称它为猝发的间隔”如果说“猝发理论”还能解释反射和折射的话,那么,以微粒说解释两束光相遇后,为何仍能沿原方向传播这一常见的现象,微粒说则完全无能为力了(二)光的波动说关于光的本性,当时还存在另一种观点,即光的波动说 认为光是某种振动,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围传播其代表人物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他认为,光是由发光体的微小粒子的振动在弥漫于一切地方的“以太”介质中传播过程,而不是像微粒说所设想的像子弹和箭那样的运动他指出:“假如注意到光线向各个方向以极高的速度传播,以及光线从不同的地点甚
6、至是完全相反的地方发出时,光射线在传播中一条光线穿过另一条光线而相互毫不影响,就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当我们看到发光的物体时,决不可能是由于从它所发生的物质,像穿过空气的子弹和箭一样,通过物质迁移所引起的”他把光比作在水面上投入石块时产生的同心圆状波纹发光体中的每一个微粒把振动,通过“以太”这种介质向周围传播,发出一组组同心的球面波波面上的每一点,又可以此点为中心,再向外传播子波当然,这样的观点解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比微粒说的“猝发理论”方便得多,以水波为例,水波在传播时,反射与折射可以同时发生一列水波在与另一列水波相遇时,可以毫无影响的相互通过惠更斯用波动说还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 但他在解释光
7、自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的近法线折射时,需假设光在光密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较小现代光速的测定表明,波动说在解释折射时依据的假设是正确的: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时光速较小但在 17 世纪时,光速的测量尚在起步阶段,谁是谁非,没有定论当然,光的波动说在解释光的直进性和何以能在传播时,会在不透明物体后留下清晰的影子等问题也遇到困难可见,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在解释光学现象时,都各有成功的一面,但都不能完满地解释当时所了解的各种光学现象在其后的 100 多年中,主要由于牛顿的崇高地位及声望,因而微粒说一直占主导地位,波动说发展很缓慢 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还期待新的现象的发现 直到 19 世纪初,人们发现了光的干涉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象性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