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附答案.pdf
《劝学-导学案附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导学案附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编号 017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四)荀子名言: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1.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及之俱黑。荀子劝学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5、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6、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7、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
2、让。荀子修身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8、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知识导学】【知识导学】9、及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一)作者情况:【预习检测】【预习检测】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字形: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其曲中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规槁暴()輮()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参省()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3、。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跂()而望 舟楫()蛟()龙跬()步骐骥()()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驽马()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埃()土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2.重点文言实词: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1)劝学(2)学不可以已(二)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3)冰,水为
4、之(4)木直中绳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5)金就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砺则利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三)成语积累: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7)吾尝跂而望矣(8)假舟楫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9)而绝或后人胜过前人。江河(10)圣心备焉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
5、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11)故不积跬步金石可镂。”3.重点文言虚词:第 1 页青,取之于蓝()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吾尝终日而思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蟹六跪而二螯()4.通假字:(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5.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古今义:(1)輮以为轮(2)金就砺则利
6、(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特殊句式(类型、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语句翻译:(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编号 018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本所涉及的重要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知识。2.体味文本的论证特点及语言特色。3.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7、。【荀子思想】:【荀子思想】:1.天道自然的思想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及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2.“天行有常”的思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第 2 页是自然的必然性,它不
8、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道不会因为人的情感或者意志而有所改变,对人的善恶分辨完全漠然置之。荀子对传统的宗教迷信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自然的变化及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礼论)3.“天人相分”的思想荀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礼论)“天有其时,地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导学案附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