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课教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复习课教案教学说明:上海高考试卷 2000 年起强化了对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对鉴赏评价能力的重视,就是对考生文学素养考核的重视,而重视文学素养,正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阅读、吟诵、背默以至赏析一部分古诗词,小而言之,可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大而言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塑造和谐的人格鉴赏古诗词同学习古代经典一样,它的价值在文化不在实用。”(2000 高考命题意图三人谈)事实上,几年来的高考古诗词考察,不仅导向了考生重视古诗词学习,更导向了考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文学鉴赏和评价的学习。学情分析:作为完中成绩排名全区靠后的学校中的普通班学生
2、,学生们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兴趣不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均较差,导致诗歌鉴赏类试题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有畏难情绪,认为鉴赏类试题要求自己要对作者情况、所选的诗歌的背景、高度概括的诗句本身有了充分、正确的理解后才能接触题目,平时不敢也不愿接触此类题目。大部分学生对这类题目的鉴赏角度分类常常混沌不清,需要教师借助教学进行一次集中整理。本课设计目的:借助高考试题的分析,解除学生的包袱和顾虑,学会答题方法技巧,提升鉴赏水平。教学目标:1 梳理有关鉴赏的相关知识点(鉴赏的角度分类等),了解知识点与考察点的关系。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引入一套可操作的百字左右的写作格式:引述简析短评。2 散读、朗读全诗明确:准确理解
3、和把握古诗词的内容是鉴赏的根本。品味、揣摩语句明确:正确感受和把握古诗词的意境是诗歌的灵魂。了解并掌握诵读、品味是提高鉴赏能力的基本方法。鉴赏成文,交流探究:鉴赏类考察题得分点以及应对策略。3 体验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诗词作者的志向、追求,从而重视古诗词学习,学会文学鉴赏和评价。教学重点:梳理有关鉴赏的相关知识点教学难点:鉴赏成文,探究鉴赏类考察题得分点以及应对策略。学会文学鉴赏和评价。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环节一1展示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上海市 2002 年语文高考题)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
4、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如何读懂这首词:3引出鉴赏话题:期望目标:通过朗读散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词句及内容,把握主旨高三现阶段古诗词鉴赏与评价等相关知识梳理的必要性环节二1、古诗词鉴赏考察四方面:内容、语言、技巧、意境2、鉴赏古诗词角度:思想内容、艺术表现重点:内容、情感的感悟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应注意:应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应联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避免先入为主,具体诗歌具体分析。应细读序言和注释。4、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几个角度:炼字:着重分析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名句: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修辞: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
5、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借代、双关、互文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或对比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情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笔形及托、比喻象征等。音韵:如长短句间杂的,读起来错落有致,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结构:起承转合、前后照应、卒章显志、伏笔、铺垫等。期望目标:学生能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类别清楚分类。能够正确判断鉴赏类试题的问题指向。环节三:练习1、阅读明代杜庠赤壁(上海市 2004 年语文高考题)水军东下本雄
6、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歌诗酒。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曹瞒:即曹操。2、鉴赏划线句。对已有鉴赏进行分析点评:作者在诗句中描绘了一幅凄凉、凄清的场面。几块光秃秃的石矶矗立在水中,几只鸥鸟在天空中不断翻飞,满眼望去,一片孤寂与荒芜。与整首诗的氛围极其吻合。末一句通过写景,渲染出了一派萧索凄凉的图景,眼中之景即是心中之情。作者借此景来咏叹历史,感怀历史,抒发了对战争过后的无奈与怅惘的情怀。这是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此句诗在形式上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7、以赤壁的萧瑟之景反映出诗人心中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志的悲情。也可以透射出诗人对当局者的不满,寄予自己希望当局者不学曹操的愿望。作者由此情景展开,情景交融,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得志。而苏轼从前在赤壁怀古,也正是为此。作者于是步了苏轼的后尘,罢官的失落,壮志未酬的痛处,全部都在这诗句中展现了。本诗特色之一便是寄情于景,尤其是末句中“荒矶”、“鸥鸟”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赤壁战场荒凉的景象。诗人在官场不得志,因而触景生情,由此景而引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时光流逝的感叹,抒发了浓浓的哀情。诗末一句,作者以“荒矶”、“鸥鸟”为意象,构建了一派凄迷萧索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愁怀和人生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的淡淡哀伤。尤其是该句卒章显志,以冷景衬哀情,起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期望目标:能够有依据地判断上述鉴赏答案的得分失分缘由。明确本题答题思路可分三层:答出观点(确定鉴赏角度)结合文本(诗句),联系全诗进行分析点明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推荐常用手法:引(叙)析评环节四:布置作业:1思考:鉴赏与评价区别2鉴赏:上海市 2005 年高考、2006 年春考、2006 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任选一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