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pdf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答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语文答案1A【解析】根据第一段的定义,提取句子主干,即“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A 项正确。B 项,“是智能体”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C项,“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错误,应是“对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D 项,“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错误,应是“对人脑思维的实现”。2B【解析】A 项,“模拟人类行为”错误,应为“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C 项,“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错误,“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没有理解能力;D 项,“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错误,希尔勒认为“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是无
2、稽之谈。3B【解析】“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不合文意,原文只说联结主义学派“研究大脑的结构”。4D【解析】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D 项中“虽然事情不会发生”错误。5A【解析】B 项,“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人工智能“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C 项,“总有一天会到来”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是否会到来并不确定;D 项,“在任何情况下”错误,原文说“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6C【解析】AB 项是合理利用人工智能,D 项和人工智能无关。7答案要点
3、:早期研究的关注点是在对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的认识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认识到必须应对由此带来的伦理、奇点、异化等问题的挑战。人类应始终把对社会负责作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提。【解析】题目要求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并且要求综合两则材料内容进行说明,材料一关注机器有无智能、何为智能,材料二谈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开发人工智能应坚守的原则。注意根据关键句子作答。8D【解析】行:品行。9C【解析】A 项,日:每一天。B 项,胜:尽。C 项,之:代词,这助词,表停顿。D项,代词,那。10D【解析】D 项,“失”应为“过错”的意思,这句应译为“赐,你做错了啊
4、”。11参考答案:德行虽然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不领取金钱的话,就不再会有人去赎人了。【解析】(1)关键词“如”(好像)、“鲜”(少)、“克”(能够)、“举”(举起)。(2)关键词“则”(就)、“复”(再次)。12答案:第一则:能积微者速成。第二则:(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参考答案:第一则:标题:积微(说积微、积微与速成)。理由:本则内容是重视小事,积小事之成才能成就大事。第二则:标题:察微(说察微、萌芽与预见)。理由:本则内容是观察到事物微小的萌芽才能有所预见,避免在大事上犯错。【解析】题干已经指出两则材料的中心是“要重视微小的事物”,两则短文
5、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语句一定要体现“重视微小的事物”这一观点,并且是一个概括性语句。标题要根据两则短文的具体内容来拟定。【参考译文】(1)积累微小的成果,每个月积累不如每天积累,每个季度积累不如每个月积累,每年积累不如每个季度积累。一般人喜欢轻视怠慢小事,等大事来了,然后才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努力去做它。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事出现得很频繁,它牵扯的时间多,它积累起来的成果也就大。大事出现得很少,它牵扯的时间少,它积累起来的成果也就小。所以善于每天积累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善于每一季度积累的君主就能称霸诸侯,出了漏洞再去补救的君主就危险了,政事很荒疏的国
6、家就会灭亡。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慎重地对待每一天,称霸诸侯的君主重视每一个季度,勉强存在的国家陷入危险以后君主才为它悲伤,亡国的君主到了国家灭亡以后才知道会灭亡,临死的时候才知道要死,亡国的君主造成的祸害和失败,多到悔不胜悔。霸主的功业很显赫,可以按季度来记录;称王天下的君主的功绩名誉,就是每天记录也不可能全部都记下来。财物货宝以大为贵,政教功名却与此相反,能积累微小成果的君主才能迅速成功。诗经中说:“德行虽然看起来轻如毫毛,但人们少有能举起它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假设治和乱、存和亡的区别像高山和深谷,像白土和黑漆那样分明,那就没有必要运用智慧,即使愚蠢的人也可以知道了。然而治和乱、存和
7、亡的区别并不是这样的。好像可知,又好像不可知;好像可见,又好像不可见。所以有才智的人、贤明的人都在千思百虑、用尽心思去探求治乱存亡的征兆,尽管如此,尚且有管叔、蔡叔的叛乱事件和东夷八国不听王命的阴谋。所以治乱存亡,它们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像秋毫那样。能够明察秋毫,大事就不会出现过失了。鲁国的法律规定,鲁人在诸侯那里做奴隶,谁能替她赎身,谁就可以从府中取得赏金。子贡从诸侯那里赎了一个鲁国人,来到府中却推辞,不要赏金。孔子说:“赐,你做错了啊。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去赎人了。”取得赏金,那么无损自己的品行;不领取金钱的话,就不再会有人去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用一头牛来感谢他,子路接受了。孔子
8、说:“鲁国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救落水的人了。”孔子从小事情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13参考答案:三次回答: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他谨慎些。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概括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注意理解文言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作答。第二问要求说明短文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需重点思考第三段孔子回答公西华的话。对同一问题,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参考译
9、文】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请问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勇于作为,所以要约束他。”14D【解析】“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中“正”是正当的意思,这里是说现在正是万里飘雪、梅花盛开之时,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15A【解析】B 项,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意在强调祖国山河的壮丽与英雄人物的辈出等;C 项,“担忧”“望其早归”错,该典故是鼓励友人建功立业;D 项,“儿女泪,君休滴
10、”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而非“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6参考答案: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解析】本题要求从诗歌的谋篇布局以及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具体作答时,应先分析题干中陈廷焯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评论,抓住“龙吟虎啸”“和缓”两个关键词,回到原词找寻相关词句并加以阐释。【诗歌鉴赏】淳
11、熙十一年(1184)冬,词人闲居江西上饶,为送别友人李正之入蜀赴任而作此词。开头两句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意,直点送友人入蜀,文字十分简练。接着两句抒发离别时人所共有的感伤情绪,表达了词人与李正之的深厚情谊,暗示自己中年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这两句气魄宏大,词人以乐观的勉励代替离别的感伤,用诸葛亮上出师表和司马相如拟喻巴蜀檄两个与蜀地有关的典故,鼓励友人入蜀后,要像诸葛亮那样坚持北伐抗金;要像司马相如那样体察民情,安抚百姓。下片重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友人一路上注意寻访名胜,写下歌颂山河的瑰丽诗篇。“儿女泪,君休滴”承上启下,安慰友人不要因
12、暂时的离别而悲伤。“荆楚路,吾能说”亲切平和。接着词人分别列举了“庐山秀色”“赤壁浪花”“襄阳明月”的盛景,希望李正之不要错过机会,到这些名胜去走一走,看一看。结尾两句照应开头,以万里雪飘、梅花盛开、相互忆念结束。全词以送别友人入蜀为线索,既有抒情、记景,也有叙事、议论,风格遒劲豪壮。【白话诗歌】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中年仍被闲置而生出更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劝君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试题 北京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