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减数分裂及分离定律.doc
《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减数分裂及分离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减数分裂及分离定律.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减数分裂与遗传的基本规律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一·解析:同源染色体和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过程精原细胞( 级精母细胞)(次级 母细胞)(联会 )(四分体)(减次中)(减次后)(减 )(减前期)(减中期)(减后期)(减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思考:1.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意义: 保证同源染色体准2.同源染色体分开的意义:与受精作用共同保证亲子代遗传物质的恒3.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 次分裂4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区别?有无同源染色5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第二次分裂 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6.减数分裂的结果产生了4 个细子胞,它们有什么特点?遗
2、传物质两两相同例题1.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是AaBb的体细胞分裂方式、时期及特点时 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中减中减后图 示画出减数分裂其它组合图染色体数48424染色单体数80840DNA分子数88844同源染色体对数24200四分体数00200染色体组数24212三·解题小窍门:1.减数分裂与基因基本定律的关系遵循的遗传定律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发生时期基因的分离定律等位基因分离减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非同源染色体自2.怎样给细胞中染色体分组?看相同染色体条数3.怎样根据体细胞基因型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几个例1 下
3、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 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 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例2 下图A是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和表示着丝点,1表示的是X染色体),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图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0 对,染色体组 2 个。 图A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B中的 8-9 时段。 请写出该动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 BdXA、BdXa、bdXA、bdXa 。 图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4、_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_,图A中2和3叫做_常_染色体,1、2、3叫做一个_染色体组_。例3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B )A. 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 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 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 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例4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一个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根尖细胞示意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B )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5、图中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该细胞的突变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该细胞已发生基因突变,即A突变为aA. B. C. D. 例6 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 )A. 1:1 B. 1:2 C. 1:3 D. 0:4练习题:1. (2018年石家庄联考)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C)。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B
6、.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2.(2018年九江模拟)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
7、式为XY型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4.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D)。A.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之比B.一只红眼果蝇(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C.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类型之比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两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5.(2018年长治二模)拟南芥(2N=1
8、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下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都含有10条染色体C.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D.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的BC段6.(2018年岳阳二模)下图1表示某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表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发生的主要变
9、化是DNA的复制 ;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2)图中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212 。 (3)正常情况下图中细胞的基因型为Ab。 (4)若图1中细胞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如图2所示,则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同一极 。 遗传的基本定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生活力相同,且受精的机会均等。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
10、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4.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5.各对相对性状之间不存在互相影响。6.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的细胞核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无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和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无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基因的遗传不遵循。7.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且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关基础知识(一)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P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自交杂交母本或雌配子父本或雄配子实验材料:豌豆面 。实验步骤:去雄 套袋传粉统计分析 。(四)
11、实验结果:高茎豌豆在杂交中无论是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F1都是高茎,F2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1.分离定律实质: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表现的规律特点:F1雌雄个体各产生2种配子且比例为11;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F1测交后的性状分离比为11。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一).遗传图解 明辨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设”“演绎推理”“测交实验”“假设”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之后,对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解释。“演绎”不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
12、推导,后者则是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二)基因的分离定律(三).分离定律核心概念间关系模型的构建(四).基因分离定律细胞学基础的构建(五)“三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1)自交法 (2)测交法(3)配子法(花粉鉴定法)基础 训练1.(2019·海南卷,T21A)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为红花,F2中红花白花31,能作为直接证据说明“核糖核酸是遗传物质”。(×) 2.(2018·全国卷,T1A)我国科学家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3(教材必修2 P5“文字信息”)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吗?提示: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
13、有两种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Aa11,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4(教材必修2 P7“图16信息”)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提示: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5(教材必修2 P5“文字信息”)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满足哪些条件?提示: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14、。6(教材必修2 P7“技能训练”)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请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程序。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课上练习1(2019·海南卷,T18)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2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
15、量相等的雌雄配子”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C)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4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C)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出的种
16、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5(2019·全国卷,T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显性性状_。(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2)思路及预期结果: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
17、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六)基因分离定律的热点题型:题型一性状显隐性的判断与实验设计1根据子代表现型判断显隐性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3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判断双亲表现正常,后代出现“患者”,则致病性状为隐性,如图甲所示,由该图可
18、以判断白化病为隐性性状;双亲表现患病,后代出现“正常”,则致病性状为显性,如图乙所示,由该图可以判断多指是显性性状。4假设推证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课上练习1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B)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
19、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2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马群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B)A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后代白色马明显多于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小马都是栗色,则栗色为显性C自由放养的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D选择多对栗色公马和栗色母马交配一代,若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3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获
20、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1)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_显性_性状;若子一代未发生性状分离,则需要_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形为隐性性状_。(2)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写出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_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_。4.已知
21、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参考答案:(1)不能确定。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AA和Aa。AA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