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一、学科简介我院数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42人,专任教师中69人具有博士学位。学科拥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等6 个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点。其中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涵盖了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组合数学、复分析与泛函分析、几何与拓扑等优势和特色研究方向。学院动力系统和常微分方程是本院传统优势研究方向,研究实力强,影响大。研究领域涵盖动力系统的若干主流方向:维数理论、光滑遍历论、Hamilton 系统、Hilbert 16 问题等。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曹永罗教授因其在动力系统
2、理论研究的卓越成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 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本方向目前以年轻人居多,潜力大,后劲足,杨大伟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 可望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动力系统和微分方程的研究上取得更多令人称道的成绩。组合设计与编码的研究在全国相同类型的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组合数学的研究中也有重要影响。标志之一就是作为国际组合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本院的朱烈教授获得这一领域的权威大奖“欧拉奖”。这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华人数学家。由本院培养的组合设计方向的众多毕业生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有的已受聘为“长江学者”。殷剑兴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t
3、-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的项目主持人。本院的季利均教授在组合设计的研究中成绩斐然,获得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复分析与泛函分析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本学科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学术带头人之一沈玉良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Teichmuller空间理论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的主持人。该领域既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拟共形映射和Teichmuller空间理论,解析函数空间上的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非线性泛函与优化,非自伴算子代数。代数学科梯队建设完整,研究方向涵盖了群论、典型群、交换代数、代数几何、代数编码、代数K理论、代数数论、
4、李代数等重要代数分支。在学科带头人唐忠明教授带领下,在交换代数、代数数论与代数几何方向在国内同类型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包括代数数论专家、江苏省特聘教授莫仲鹏教授。几何与拓扑方向是本学科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流形上的几何结构、辛几何与辛拓扑、拓扑动力系统、低维拓扑与几何群论、几何分析等。在张影教授带领下,研究梯队层次清晰,研究人员搭配合理,各研究领域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生物数学方向是学院新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物数学中的算法、建模和理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杨凌教授和国家级青年人才马欢飞教授领衔的团队在生物数学中取得的相关工作发表在PNAS、Nature
5、出版社、Cell出版社的刊物上。计算数学专业旨在培养既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数学的基础知识,又具备娴熟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开发能力,能解决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应用软件研制、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优化管理、科学研究和数学及计算机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是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钱跃竑教授。 本方向目前年轻人多,有潜力,陈景润教授是国家级青年人才。运筹学与控制论是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系统的建模、分析、规划、设计、控制及优化问题,发挥有
6、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总体目标最优。目前主要研究非线性规划、组合优化问题的相关理论、算法分析、软件设计等。可在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到管理、金融、工程技术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数据分析、技术研发、数学建模、评估与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属于数学学科领域,研究各种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性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中各种类型数据的科学的综合处理及统计推断方法。它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经济金融、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概率统计的思想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中。本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极限理论、重尾分布理论、更新理论、随机过程理论及相关理论
7、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数学教育是本院的传统优势专业,研究领域覆盖了数学教育研究的几乎所有方向: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师教育、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技术与数学教育、数学方法论、初等数学建模等等。近年来本学科科研成果令人瞩目,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课题、重点项目、杰青项目、优青项目、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0多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获评为B+类学科。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1. 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适应社
8、会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学研究人才。具体培养目标: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愿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扎实掌握数学理论基础,并在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方向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有关研究方向上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专业文献。3)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热爱科学研究。2. 基本要求1)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获数学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数学学科坚实宽广
9、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数学学科有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数学及相关学科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在数学和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根据数学学科应掌握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数学学科的研究生课程划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科基础课涵盖数学一级学科应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涵盖数学各研究方向应分别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课涵盖数学各研究方向应分别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课涵盖的专业知识:具体专业课程和所涵盖的知识结构由各研究方向确定。博士专业课程按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而设置,其内容既具基础性又能反映学科的近代发展,带有交叉性,起到拓展博士生
10、知识的作用。此外,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的需要,可适当开设交叉学科课程。2)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以及学术道德。3)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基本学术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4)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是为申请博士学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具体内容见第九部分。三、学习年限直博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博士候选人等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含硕士研究生阶段);申请考核、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4年)。博士研究生最
11、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培养方式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并使博士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博士生的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并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博士研究生的选课、社会实践、开题、中期、答辩、毕业和学位申请等工作由导师负责或导师小组集体负责和决定。五、学分要求公开招考、申请考核类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不少于20个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7个学分,学位核心课不少于4个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5个学分。
12、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博士研究生候选人申请博士学位总学分不少于35个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10个学分,学位核心课不少于14个学分,学位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5个学分。对于国际留学生,公共课不少于6个学分,其中汉语4学分,中国概况2学分。其它学分和国内研究生一致。港澳台学生应与内地(祖国大陆)学生执行统一的毕业标准。港澳台研究生的政治课学分可以由其它国情类课程学分替代。六、课程设置1. 时间安排公开招考、申请考核类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1学年内完成。博士候选人、硕博连读生、直博生等在入学后2年内可修完硕博一体化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按照硕博贯通培养原则,统招三年制博士研究生在硕士阶段
13、已修过的博士阶段课程可在进入博士学习阶段后申请该课程免修,由研究生个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2. 课程设置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程、学位核心课程、学位选修课、必修环节四个模块,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公共课程(7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博士政治理论课543第一学期博士国际交流英语362第一学期专业英语与论文写作362第一或第二学期学位核心课程(不低于4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Teichmuller空间理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函数空间上的算子理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临界点理论及其应用724第一或第二学期代数曲面的纤维化724
14、第一或第二学期Mordell-Weil 格724第一或第二学期李超代数及其表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组合交换代数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导出范畴724第一或第二学期黎曼几何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圆周同胚群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哈密顿动力系统724第一或第二学期非一致双曲理论543第一或第二学期微分动力系统遍历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二阶椭圆型方程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偏微分方程724第一或第二学期热力学形式543第一或第二学期二阶抛物型方程543第一或第二学期光滑遍历论543第一或第二学期计算生物学基础724第一或第二学期代数组合724第一或第二学期有限几何724第一或第二学期计数组合学724第一或第二学期
15、非光滑分析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凸分析与优化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学习空间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非线性变分不等式数值解724第一或第二学期无网格方法及其应用724第一或第二学期Krylov子空间方法724第一或第二学期有限元方法724第一或第二学期有限差分方法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应用偏微分方程分析724第一或第二学期非线性科学引论724第一或第二学期学位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函数空间专题研究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万有Teichmuller空间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顶点算子代数导引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代数拓扑2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双曲流形基础543第一
16、、第二或第三学期相对同调代数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特征p交换代数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合冲理论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量子群导论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特殊函数与模形式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有限域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极值组合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非线性振动中的几何和拓扑方法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哈密顿系统极小化方法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哈密顿系统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动力系统维数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正规型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遍历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SRB测度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
17、学期熵的上半连续性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Pesin理论543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带奇点的动力系统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熵理论及其应用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流体力学方程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部分双曲与非一致双曲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遍历理论与熵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生物数学进展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非线性系统科学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非线性优化与控制论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非线性规划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变分与非变分方法在边值问题中的应用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随机模拟及其应用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库伦多体系统理论建模与分析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
18、固体材料简介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粗糙粒计算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数值最优化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李群结构理论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LBM理论与并行计算724第一、第二或第三学期必修环节(不低于5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时间读书报告1国际交流1博士研究生助教1学术活动2学位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4学分),学位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导师及开设的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上面所列。 3. 课程有关说明 各学科可在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若干供博士生修读的自学课程、补修课程、任选课程等。1) 自学课程。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导师可根据
19、学生特点及论文工作要求,指定学生选修、自学某些必要的课程和学科前沿理论。2) 补修课程。凡欠缺所在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的核心课程(一般不少于2门)。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3) 任选课程。博士生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之外的课程,但须征得导师的同意。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七、培养环节1. 开题报告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数学学科应对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的基本要求及进行开题报告的方式参照学校的开题要求由导师作出具体规定,开题报告需个人申请,先经导师同意后,以专业内相对集中的方式公开进行审核、确定。2. 中期
20、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中期考核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论文进展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数学学科对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参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由学院评定分委员会审议。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通过 6 个月后可提出中期考核申请,经导师(组)确认其科学研究记录的真实性后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递交提交成绩单、获奖证书、发表论文、录用函、科研记录本、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由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小组进行鉴定审核。中期考核分为“通过”与“不通过”,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将不得进入学位论文答辩。3. 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在学院内或国内学术会议作一次学术报告,至少选听30次
21、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论文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4. 博士研究生助教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须参加一个学期的助教工作,且须在毕业前完成。5. 国际交流 博士生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主办的国际会议,鼓励博士生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或进行一个月及以上出国学术交流。6. 读书报告 数学学科应对本学科博士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作出具体规定,并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八、分流机制1.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博士研究生候选人和直博生实行分段考核的分流淘汰机制。第三学期进行“课程考核”和“综合
22、水平考核”两轮考核(即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主要考核其是否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同时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素质等。两轮考核均合格者,可进入博士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按照博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培养;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博士研究生候选人或直博生资格,转入硕士阶段学习,按照硕士研究生的要求进行培养。2. 各培养环节分流培养研究生在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各个阶段都建立了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经导师提出、所在基层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认定不宜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按退学处理;硕博连读生可申请办理博转硕,达到硕士学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一级 学科 学术 博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