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课程辅导教案.doc
《《仪器分析》课程辅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课程辅导教案.doc(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仪器分析课程辅导教案(光学分析和色谱分析)课程简介仪器分析是根据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获取物质化学组成、含量、结构及相关信息的科学;它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已由过去的经典分析方法为主转向以仪器分析方法为主。仪器分析在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中,对揭示生命起源、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过程;临床检验中的配合诊断和治疗疾病;预防医学领域内的环境监测;卫生检验领域的职业中毒检验、营养成分分析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仪器分析是卫生检验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是基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独立进行精密科学实验的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处
2、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时安排章学时数累计学时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7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12分子荧光分析法416色谱分析导论420气相色谱法626高效液相色谱法430合 计30参考书目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化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3月,第1版仪器分析 方惠群,于俊生,史 坚编. 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2年2月,第1版仪器分析 郭永等编. 地震出版社出版 2001年4月,第1版阅读说明1. 本教案源自现山东大学卫生检验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使用教材分析化学,邹学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1版. 教案中如有错漏,请以该教材中内容为准
3、。2. 每章中都备有“基本要点”,共阅读时参考。3. 为便于阅读,教案目录中的各个条目均与相应章节链接,点击目录中想要阅读的条目,即可跳转至相应位置以供阅读(想要返回目录页时,建议使用word 工具栏的“返回”符号)。仪器分析教案目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4光学分析法4电磁波4分子吸收光谱6光的吸收定律10分光光度计13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16光度法显色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1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21自测题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3基本原理2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0定量分析方法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干扰及消除32原子吸收实验技术及应用34自测题36分子荧光分析法37基本原理38溶液的荧光强度
4、41测量荧光的仪器43应用与示例44自测题45色谱分析导论46色谱法及其分类46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48色谱分析基本原理50自测题60气相色谱法62概 述62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63色谱柱65气相色谱检测器67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71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75顶空气相色谱法76气相色谱法的应用77自测题78高效液相色谱法79概 述79高效液相色谱仪80色谱分离条件选择84液-固色谱法85化学键合相色谱法86离子交换色谱法87尺寸排阻色谱法88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89自测题9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7学时基本要点:1. 理解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特征;2. 理解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应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条
5、件及其偏离因素;3. 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类型;4. 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5.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光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利用辐射与物质间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光谱法 光学光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荧光分析、原子发射等光 学 其它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X射线荧光等分析法 非光谱法:折射法、偏振法、旋光法、园二向色散法、X 射线衍射法等 电 磁 波一. 电磁波 电磁波:实验证实,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极高速度传播的光量子流。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1. 波动性:其特征是每个光子具
6、有一定的波长,可以用波的参数如 波长()、频率() 、周期(T) 、及振幅(A)等来描述。 由于在真空中,所有电磁波均以同样的最大速度 “C ” 传播,各种辐射在真空中有固定的波长: (1) 但电磁波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通常用真空中的 “l” 值来标记各种不同的电磁波。波长单位: 紫外可见区 常用 “nm” 红 外光 区 常用 “” 微 波 区 常用 “cm”2. 粒子性 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能量的转移用粒子性来解释 特征:辐射能是由一颗一颗不连续的粒子流传播的,这种粒子叫光量子,是量子化的(发射或被吸收)。 光量子的能量: E = hn 式中:h plank 常数,其值为 6
7、.62610-34 JS光量子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 (2)例如: l 为200nm的光,一个光量子的能量是: 由于光量子能量小(10-19J),因此定义: 1eV(电子伏)= 1.602110-19 J 则 上例中 由(2)式 可知: lE, l E 即: 随着 l,辐射波动性变得较明显; 随着l ,辐射的粒子性表现的较明显。二. 电磁波 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紫外及可见光谱区光辐射的吸收特征和吸收程度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分子吸收光谱一.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一)分子能级与电磁波谱 分子中包含有 原子和电子,分子、原子、电子都
8、是运动着的物质,都具有能量,且 都是量子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物质分子内部运动状态有三种形式:电子运动:电子绕原子核作相对运动;原子运动: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其平衡位置上作相对振动;分子转动:整个分子绕其重心作旋转运动。 所以:分子的能量总和为 E分子 = Ee +Ev +Ej + (E0 +E平) (3) 分子中各种不同运动状态都具有一定的能级。三种能级:电子能级 E(基态 E1 与激发态 E2) 振动能级 V= 0,1,2,3 转动能级 J = 0,1,2,3 当分子吸收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光量子时,就有较低的能级基态能级 E1 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及激发态能级 E2 ,
9、被吸收光子的能量必须与分子跃迁前后的能量差E 恰好相等,否则不能被吸收。图1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对多数分子 对应光子波长 光 谱 E 约为120eV 1.25 0.06 紫外、可见区(电子) E 约为0.51eV 25 1.25 (中)红外区 (振动)E约为10-40.05eV 1.25cm 25 (远)红外区(转动) 分子的能级跃迁是分子总能量的改变。当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则同时伴随有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改变,即 “电子光谱”均改变。 因此,分子的“电子光谱” 是由许多线光谱聚集在一起的带光谱组成的谱带,称为“带状光谱”。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结构不同 对不同能量的光子有选择性吸收
10、吸收光子后产生的吸收光谱不同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物质分析的依据。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一)电子跃迁的类型 许多有机化合物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是由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 分子中的价电子有: 成 键 电 子: s 电子、p 电子(轨道上能量低) 未成键电子: n 电子( 轨道上能量较低) 这三类电子都可能吸收一定的能量跃迁到能级较高的反键轨道上去,见 图-3:键 图2 分子中价电子跃迁示意图1. s - s* 跃迁 s-s*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 (l150nm) 饱和烃只有s 、s* 轨道,只能产生s - s*跃迁,
11、例如: 甲烷 吸收峰在 125nm;乙烷 吸收峰在 135nm ( 150nm ) ( 因空气中O2对 150nm辐射有吸收,定量分析时要求实验室有真空条件,要求一般难达到)2. p-p* 跃迁 p-p*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 (l200nm左右) 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p电子,也有p* 轨道,能产生p-p*跃迁:CH2=CH2 ,吸收峰 165nm。(吸收系数 e 大,吸收强度大,属于强吸收)3. n- s*跃迁 n- s* 能量较低 收峰紫外区 (l 200nm左右) (与p-p*接近) 含有杂原子团如:-OH,-NH2 ,-X,-S 等的有机物分子中除能产生 s-s* 跃迁外,同
12、时能产生n- s *跃迁,例如:三甲基胺 (CH3)3N- 的 n- s* 吸收峰在 227 nm, e 约为900 L/molcm ,属于中强吸收。4. n- p*跃迁 n- p*能量低 吸收峰 在 近紫外、可见区 (l 200 700nm)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 -C=O,-CN 等,例如: 丙酮: n- p*跃迁, lmax 280nm左右(同时也可产生p-p*跃迁),属于弱吸收, e n- s* p-p* n- p*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化合物中应用主要以:p-p* 、n- p* 为基础。(二)吸收峰的长移和短移 长移:吸收峰向长 移动的现象,又称 红移; 短移:吸收峰向短移
13、动的现象,又称 紫移; 增强效应:吸收强度增强的现象; 减弱效应:吸收强度减弱的现象。(三)发色团和助色团 p-p* 、n- p*跃迁都需要有不饱和的官能团以提供 p 轨道,因此,轨道的存在是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产生吸收的前提条件。1.发色团:具有 p 轨道的不饱和官能团称为发色团。 主要有: -C=O,-N=N-, -N=O, -CC- 等。 但是,只有简单双键的化合物生色作用很有限,其有时可能仍在远紫外区,若分子中具有单双键交替的 “共轭大p键” (离域键)时,如: 丁二稀 CH2=CHCH=CH2 由于大p键中的电子在整个分子平面上运动,活动性增加,使 p与 p* 间的能量差减小,使
14、 p- p* 吸收峰长移,生色作用大大增强。2. 助色团 本身不“生色”,但能使生色团生色效应增强的官能团 称为助色团 主要有: OH、 NH2、 SH、 Cl、 Br 等 (具有未成键电子轨道 n 的饱和官能团) 当这些基团单独存在时一般不吸收紫外-可见区的光辐射。但当它们与具有轨道的生色基团相结合时,将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长移(红移), 且 使吸收强度增强。(助色团至少要有一对与生色团 p 电子作用的孤对电子)(四)溶剂效应(溶剂的极性对吸收带的影响) p-p* 跃迁:溶剂的极性 长移三.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 又 称吸收曲线,是以波长(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描绘的图形。特征:
15、 吸收峰 曲线上比左右相邻处都高的一处; lmax 吸收程度最大所对应的 l(曲线最大峰处的 l) 谷 曲线上比左右相邻处都低的一处; lmin 最低谷所对应的 l; 肩峰 介于峰与谷之间,形状像肩的弱吸收峰; 末峰吸收 在吸收光谱短波长端所呈现的强吸收而不呈峰形的部分。图3 吸收曲线示意图定性分析:吸收光谱的特征(形状和 lmax )定量分析:一般选 lmax 测吸收程度(吸光度 A) 光的吸收定律一. Lambert-Beer 定律光吸收基本定律 “ Lambert-Beer 定律 ” 是说明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和 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的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6、,是紫外-可见光度法定量的基础。Lambert定律 吸收与液层厚度 (b)间的关系 Beer 定律 吸收与物质的浓度(c)间的关系 “ Lambert-Beer 定律 ”可简述如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含有均匀的吸光物质的吸收池(或气体、固体)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吸收池表面反射;设:入射光强度为 I0,吸收光强度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 I0 = Ia + It + Ir (4) 若 吸收池的质量和厚度都相同,则 Ir 基本不变,在具体测定操作时 Ir 的影响可互相抵消(与吸光物质的 c及 b 无关)上式可简化为: I
17、0 = Ia + It (5) (6)实验证明:当一束强度为 I0 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 c、液层厚度为 b 的溶液时,一部分光被溶液中的吸光物质吸收后透过光的强度为 It ,则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称为透光率,用 T % 表示。 称为 吸光度,用 A 表示 则 A = -lgT = K b c (7) 此即 Lambert-Beer 定律 数学表达式。 L-B 定律 可表述为: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 (A) 与溶液的浓度 (C) 和厚度 (b) 的乘积成正比。它是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二. 吸光度的加和性设 某一波长( l )的辐射通过几个相同厚度的不同溶液c1,c2
18、cn,其透射光强度分别为 I1, I2 In,根据吸光度定义:这一吸光体系的总吸光度为 而 各溶液的吸光度分别为: (8) 吸光度的和为: (9)即 几个(同厚度)溶液的吸光度等于各分层吸光度之和。 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 n 中吸光物质,只要各组分之间无相互作用(不因共存而改变本身的吸光特性),则:A = K1C1 b1 + K2C2 b2 + KnCn bn = A1 + A2+ + An (10)应用:进行光度分析时,试剂或溶剂有吸收,则可由所测的总吸光度 A 中扣除,即 以试剂或溶剂为空白的依据; 测定多组分混合物; 校正干扰。三. 吸光系数 Lambert-Beer 定律中的比例系数“K
19、 ”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 一定条件(T、 l 及溶剂)下, K 是物质的特征常数,是定性的依据。 K 在标准曲线上为斜率,是定量的依据。常有两种表示方法:1. 摩尔吸光系数(e):当 c用 mol/L 、b 用 cm 为单位时,用摩尔吸光系数 e 表示,单位为 L/molcm A = e b c (11) e 与 b及 c 无关。 e 一般不超过 105 数量级,通常: e 104 为强吸收; e e 104 为中强吸收。 吸收系数不可能直接用 1 mol/L 浓度的吸光物质测量,一般是由较稀溶液的吸光系数换算得到。2. 吸光系数 当 c 用 g /L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分析 仪器 分析 课程 辅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