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目 录前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 发展回顾( 2 )第二节 面临环境( 4 )第二章 绘就“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第一节 总体思路( 7 )第二节 发展原则( 7 )第三节 发展目标( 8 )第三章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第一节 全力打造三大重点产业(11)第二节 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19)第三节 提升发展两大幸福产业(33)第四章 完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第一节 一主:都市区服务业主中心(40)第二节 一副:都市区服务业副中心(41)第三节 三带:沿海生产性服务业、中部综合性服务业、西部休闲产业发展带(41)第四节 多节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多
2、节点支撑(43)第五章 实施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第一节 改革示范工程(44)第二节 融合创新工程(47)第三节 载体提质工程(48)第四节 消费升级工程(50)第五节 品质提升工程(52)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 完善组织管理(53)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54)第三节 营造良好环境(55)附件: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表(57)“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作出温州贡献的关键五年,更是大力建设“五城五高地”,全力“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
3、”,奋力“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的重要五年。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服务业发展新体系,是温州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根据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编制温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1 至2025 年;规划范围为温州市行政辖区范围。本规划是温州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第一章 发展基
4、础与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温州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持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成效显著,载体建设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温州服务业发展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76亿元,是2015的1.63倍,规模排名全省第三;年均增速达到10.2%,分别高于同期GDP、工业增加值增速2.2个和4.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51.8%提升至2020年的56.4%,服务业作为温州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20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
5、入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56.9%,较2015年提高10.4个百分点。2019年末,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0%,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产业升级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温州积极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延伸。201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427.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9.2%;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15.7%,较2015年增长5.4个百分点。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效益全面提升,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8亿元,是2015年的1.3倍,“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5%。现代商贸、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信息服务、科技服
6、务、数字贸易等新兴服务业加速崛起,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载体建设持续优化。“十三五”以来,温州全力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平台载体建设。全球商品贸易港、现代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开业,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落户温州,温州广告产业园升级为国字号,刘伯温故里获评5A级旅游景区。高品质步行街、月光经济等消费促进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五马-禅街、瑞安忠义街入选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鹿城、瓯海入选省级夜间经济试点。楼宇经济加速发展,截至2020年共实现税收超亿元楼宇32幢,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32家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支撑作用更加突出,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温州金融集聚区、温州总部经济园获评2
7、019年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第3、第6位。鹿城、瑞安2个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培育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取得突破。“十三五”以来,温州大胆探索、改革攻坚形成了一批温州样本、温州典型、温州经验。医养结合试点、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温州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成功获批。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深入开展,民间金融规范制度、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金融信用环境和金融信息管理模式等四大金融制度实现突破,科技经费包干制、成果
8、转化三定向制度、科研诚信红黑榜、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等系列改革扎实推进,服务业规范有序加快发展。“十三五”时期,温州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产业层次尚待提升,温州服务业整体以批发零售、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为主,信息服务、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缺失现象较大范围内存在,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温州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760万元,仅为全省同期的59%。人才制约瓶颈凸显,温州本地缺乏大院名校,“千人”、“万人”专家数较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中高端人才集聚能力较弱
9、,导致温州科技服务、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中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第二节 面临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温州服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机遇,也有不少新挑战。机遇方面,一是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14亿人口)和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4亿人群)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牢固基本盘。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世界银行划分的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水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消费结构自我迭代、优化升级步伐随之加快;同时,国内循环体系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温州加快服务业
1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增量新空间。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嵌入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制造流程和服务业业态,推动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融合、线上线下应用场景的相互渗透、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动能接续,将进一步提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温州服务业创新升级。三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闽浙沿海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带等国家战略带来的能级新跃升。随着一系列跨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间行政壁垒将进一步消解,产业、科创、人才等要素资源将加速流动,温州都市圈在地缘
11、板块中的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有利于温州通过借力沪杭等高能级城市平台和周边地区发展势能,实现对国内外优质资源更高能级、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吸引和配置,进一步提升温州服务业发展能级。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时期,国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温州围绕打造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由多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深化拓展,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温州服务经济发展潜力。挑战方面,一是全球经济大循环动能弱化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陷入持续低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博弈不断升温,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温州服务业吸引外资和“走出去”的进程。二
12、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素红利日趋消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各种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因素交织叠加,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温州服务业发展。三是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空间重构和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的挑战。“十四五”时期,世界级城市群、大都市区和高能级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和产业空间将加速重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区域竞争也将更趋激烈,中心城区首位度和综合能级不高的城市或将面临高端消费、优势产业、高层次人才等要素资源加速外流的局面。综合判断,温州服务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
13、重要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书写温州服务业发展新篇章。第二章 绘就“十四五”发展新蓝图第一节 总体思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温州打造“五城五高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服务优质、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352”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着力推进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温州服务与温州制造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加快形成服
14、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温州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巩固温州在东南沿海服务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增强温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新格局中的综合竞争力。第二节 发展原则坚持科学谋划、适度超前。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展望作用,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推动温州服务业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互促共荣。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温州服务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强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入和迭代,通过不断拓展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
15、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提升温州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发挥“温州服务+温州制造”组合效应。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扩大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壮大人才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支撑服务业强市建设。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推动服务业发展,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顺应服务业发展规律创新
16、经济治理,推动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系统性优化,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稳步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开放竞争中拓展空间、提升水平。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期末,服务业对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品质生活需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构建,“温州服务”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中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主体地位持续巩固。服务业持续发挥温州经济发展主动力和主引擎的作用,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55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55.5%左右
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0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品质化、多样化的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5%左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3万元/人左右。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不断增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载体建设持续加强。加快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充分发挥商务楼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18、全面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总部基地。到2025年,服务业创新发展区数量达到20个,税收超亿元楼宇达到60幢。温州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表分类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总量规模1服务业增加值亿元3877555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4985000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34服务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56.960结构优化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56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23动能转换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2.4158网络零售额亿元203029809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亿元102190载体建设10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个-2011
19、税收超亿元楼宇幢3260注:1.*为2019年数据。2为年均增速。第三章 构建服务业发展新体系第一节 全力打造三大重点产业 一、现代商贸业 (一)发展目标抢抓国内大循环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坚持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统筹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互促共进,传统贸易、新型贸易协同互补,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加快建成区域性消费目的地、时尚消费引领地、内外贸融合示范地,全力构筑新消费高地,推动温州向“国际时尚之都、温馨消费之城”迈进。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亿元。 (二)主要任务优化城市商圈布局。围绕“一主一副三带多节点”都市区发展格局,加快推
20、动市级商业、区级商业、街镇商业、社区商业的优化布局,完善“市级+区级+街道+社区”的四级商业网点体系。以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加快发展商圈经济,打造高品质智慧商圈。以引领时尚消费为导向,加快环五马国际商圈、龙湾中心商圈、瓯海新城商圈等核心商圈商业业态模式创新,高标准打造都市核心商圈。以高度融合温州中心城区为导向,大力提升洞头、乐清、瑞安、永嘉中心商圈建设,打造都市区主中心商圈。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导向,推动平阳、苍南、龙港特色发展,做优南部副中心商圈。以服务本地居民和游客为导向,推动文成、泰顺打造商文旅融合型商圈。专栏1:都市核心商圈建设环五马国际商圈。依托五马、大南、南塘、欧洲城等主要区块,改造提
21、升传统商业街巷,引进布局旗舰型商业项目,强化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高品质推动步行街与慢行系统建设,打造国际化品牌集聚、时尚消费引领的千亿级商圈。龙湾中心商圈。推动万达广场等现有商业载体创新经营业态,提升商户品牌与商品品质,加强体验业态、复合业态发展,结合东站TOD开发、奥体小镇谋划建设特色商业载体,推动永昌古镇改造提升,发展商文旅融合业态,打造温州东部时尚消费地标。瓯海新城商圈。推动大西洋银泰城、温州全球进口商品贸易港、华侨城欢乐天地等项目做大规模,做优业态,围绕君康中心、吹台大厦、瓯商大厦、牛山广场等商务楼宇,做强瓯海中央商务区功能,发展高品质体验式商务消费。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中国鞋都
22、鞋革城、温州大象城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高标准打造温州鞋服、眼镜、箱包等特色产品现代化专业市场,做强批发业态,做优零售体验,做大市场规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温州环贸港、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二期等新建专业市场发展,做强电商、会展等功能。加快打造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构建“一中心一基地多平台”格局,重点推进温州全球进口商品贸易港(中心),提速温州综合保税区(瓯江口)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瑞安侨贸小镇、文成欧陆风情街等多平台建设。实施农产品进城提升工程,以农产品标准化、品质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建设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主体间的直接合作。实施农商互联工程,建立农商
23、互联产业联盟,依托温州菜篮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载体,建设完善农商互联交易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型,加强与阿里、京东等平台公司合作,大力引进新零售项目,加快培育数据驱动、精准营销、业态融合的新零售示范企业。推动数字贸易平台和实体商业企业双向融合,总结推广O2O等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加大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应用。鼓励实体商业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提升消费体验为中心,通过直播电商、社交营销发展“云逛街”等新模式。普及“无人商店”“无人货柜”等线下新业态,打通日用消费品F2C 销售新通道。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强化制造业创新对贸易的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温州市 服务业 发展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