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2课-国学的形式和内涵(共3页).doc
《国学第2课-国学的形式和内涵(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第2课-国学的形式和内涵(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学的形式和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 学习华夏精粹何为国学?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说:国学就是研究我国传统学术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考古学、中医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的学问。 三种国学的概念: 第一种: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指学术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如民俗等。 第二种: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括在内。即国学就是中华各民族历史文化中产生的学术、学问。 第三种:指近代以来我国学者采用古今结合的方法对传统学术与传统文化所作的研究体系,即国学研究。国学包涵什么? 经、史、子、集“经” 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
2、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 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 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 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国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古文、诗、词、曲、赋、民俗节日、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
3、服装、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1、民俗节日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 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一、蕴涵的信仰 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人生智慧“天人感应”。 易书:“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人们希望像天那样刚健、胸怀博大;像地那样厚德载物。 新年: “三元”之殊(日之元、月之元和岁之元),人们获得一年丰收的喜悦后,首先要感谢上天的恩赐。 元宵节: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据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
4、之辰,故燃灯庆贺。 中秋节:礼记祭法中记载:“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夜明,祭月也”,因此被列入祭祀对象。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蕴涵的感恩 华夏礼仪极重祭祀,最初源于人们对于天地的敬畏、感恩和诚敬。 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 礼记郊特性记载:“万物本乎于天,人本乎于祖,郊之祭也,本反始也。” 司马迁:“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从除夕开始,也是一种感恩的开始,一种庆祝的开始,感念天地化育,感念风调雨顺。 礼记月令记载,天子在元日要举行祭天大典,还要举行“祈谷于上帝”和农神后稷的活动。1.1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蕴涵着中华传统美德 “忠、孝、诚、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形式 内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