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教学设计(共7页).doc
《反比例教学设计(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比例教学设计(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反比例教学设计蒙城县河沟学校 曹希超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猜想引入1,说一说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
2、比例的一些知识,现在谁能来说一说怎样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生回答:略师: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首先要看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也就是说是不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而变化(增加或减少);其次就是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同(一定)。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出示课件1)(1) 表格中有那两个相关联的量?(2) 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并说明理由(为什么?)。请学生回答 :略。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
3、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1)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王叔叔想要去游长城,有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供他选择,请大家帮忙算算不同的交通工具所用的时间。自行车公共汽车小汽车速度/千米时104080时间/时1231.5路程/千米120120120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a、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b、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
4、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c、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2)当王叔叔选择自行车时速度是1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是12小时,他坐公交车时速度是4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是3小时,他坐小汽车时速度是8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是1.5小时.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速度和所用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速度,所用时间)所用时间是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师追问: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是怎样变化的?生:速度扩大(增加),所用时间缩小(减少)。速度缩小(减少),所用时间扩大(增加)。(速度是原来的几倍,所用时间反而是原来的几分之一,速度是原来的几
5、分之一,所用时间反而是原来的几倍)师:你还发现了什么?什么不变?(出示课件3)师生:对应的速度和所用的时间,它们的乘积是不变的(也就是总路程一定)师: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式?生:速度×时间=路程(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一定)(2)接着我们再来看一张表格(出示课件4)师: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请把下表填完分的杯数/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120150200300师: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a、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板书:每杯的果汁量和分的杯数(两种相关联的量)b、每杯的果汁量是怎样随着分的杯数变化的?( 引导学生说分的杯数发生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比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