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市场学教案教学设计全书电子讲义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案最全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融市场学教案教学设计全书电子讲义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案最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市场学教案教学设计全书电子讲义整本书电子教案完整版教案最全教案.doc(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章 教学课件素材一、背景资料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历史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咖啡交易屋,即当时商人投资和筹资的场所。 1760年,伦敦的150名股票中间商自发组成了一个俱乐部买卖股票。1773年该俱乐部更名为股票交易所。 股票交易所发展迅速,曾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融资保障。19世纪英国有20多家股票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在1973年进行了大合并,形成现代伦敦交易所的格局并发展至今。现在的交易所大楼是1972年投入使用的。 伦敦股票交易所在保持伦敦国际领先的金融中心地位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是英国最主要的股票交易场所和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股票交易市场。 截至1997年底,
2、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2,683家,其中英国公司2,157家,市场资本额12,514亿英镑;国际公司526家,市场资本额24,291亿英镑。1997年在交易所上市的英国股票交易额10,125亿英镑,比1996年增长37%;国际股票交易额14,432亿英镑,比1996年增长39%;二者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1996年10月,中国证监委和英国财政部签署备忘录,中国公司开始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截至到2000年止,我国已有6家在伦敦挂牌上市,他们是:镇海炼油化工公司、北京大唐发电公司、江西铜业公司、浙江东南电力公司、浙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9年底,世界上60个国家的近5
3、00家公司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市场资本额5,900亿美元。其中99家公司是从亚洲太平洋地区来的,1999年的交易额超过4,300亿美元。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概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参与交易的产品主要包括票据、债券、股票、基金、外汇和黄金等,基本涵盖了现货、回购、远期与期货等重要交易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我国金融市场法律制度逐渐完善,市场宽度和厚度不断增加,市场功能日趋深化,资源配置能力极大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我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推进下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市场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速;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涵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功能日趋深化;金融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向以建设透明高效、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功能完善和运行安全的目标不断迈进。(一)金融市场创新不断推进,已有创新产品发展迅
5、速一是加强基础产品创新,丰富投资人选择。金融债券方面,在一般性金融债券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混合资本债券,兴业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先后发行了83亿元混合资本债券。资产支持证券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也获得突破,信达和东方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重整资产证券,共计37亿元,这对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债券方面,推出了分离交易可转债,先后有马钢股份、新钢矾和中化国际三只可转换债券顺利挂牌上市,这是一种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丰富了证券投资品种,为其他同类产品的推出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加强交易工具创新,深化金融市场功能。为满足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需求
6、,进一步增强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各项创新工具也在不断推出。在前期推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和债券远期交易的基础上,银行间债券市场于2006年2月推出了利率互换试点,对于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11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又推出了债券借贷业务,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促进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盈利模式和风险规避手段。为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市场改革,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先后推出了外汇掉期交易和人民币英镑交易。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白银产品进入试运行阶段,同时扩大了个人黄金业务的覆盖范围。三是稳步扩大创新产品市场规模,推
7、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底,共有210家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4336.5亿元,未到期余额2667.1亿元;一般性金融债券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等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底,已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共发行了一般性金融债券420亿元,拓宽了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解决其长期存在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了次级债券1628亿元;继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2005年分别发行债券11.3亿元和10亿元之后,国际金融公司在2006年11月又发行债券8.7
8、亿元,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步伐。股票市场上,权证业务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交易品种之一,全年累计成交金额合计近2万亿元,列全球第二位。(二)金融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市场交易日趋活跃,交易量快速增长。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累计成交金额达2.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8.0%;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28.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5.4%;我国票据市场累计签发商业汇票5.43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0%;累计办理贴现8.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5.8%。债券市场中,现券成交金额为10.9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0.6%,银行间市场托管的债券存量达
9、9.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4%。股票市场中,沪深两市市价总值从年初的3.24万亿元增至8.9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8%。黄金市场累计成交金额20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75.0%。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6.2%。经过多年的发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外汇市场的平稳发展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对稳定人民币汇率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意义显著;黄金市场的不断发展,有利于丰富投资品种,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10、,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厚度,有利于我国企业和相关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保值增值,而且部分期货品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定价权。(三)金融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市场功能不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措施的不断推出和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提升了金融市场功能,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并为市场顺利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银行间市场方面,我国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定盘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逐步推出,为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参考利率指标,促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做市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做市商制度基本框架的确定,对提高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促进债券市
11、场化发行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的正式引入,有利于推进债券市场建设,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平台,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外汇市场方面,继续推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改革配套措施,加强产品和机制创新。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进一步健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建立央行外汇一级交易商制度。股票市场方面,股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使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长期以来利益分割的局面得以纠正,理顺了市场定价机制,对于恢复资本市场功能、并由此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改革具有的历史性
12、意义,也为资本市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询价制的实施,是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A股市场相继成功上市充分体现了我国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取得的成果。此外,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取得重要进展,清欠工作成果显著;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为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金融市场法律制度、监管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推进。证券法、公司法和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为规范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持。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分工合作,加强了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合作和风险监测,形成了较为完
13、整的金融市场监管架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果,市场交易、托管和结算系统逐渐完善,各子市场之间的联通日益增强。(四)金融市场结构不断改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一是直接融资获得进一步发展,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发挥。2006年来,股票市场恢复新股发行,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筹资步伐加快,融资比重明显上升。国债融资额虽有所下降,但企业债券发展平稳,债券市场各项创新产品更是发展迅速。债券市场中,债券发行量从2005年的1.35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2万亿元(不含央行票据),增幅达41.2%;股票市场中,2006年沪深股市累计筹资总额达2463.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628.6%。二是投资
14、者结构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除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基金公司、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等非金融机构的市场参与程度也快速提高,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主体,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会员中,分别有商业银行339家和289家,部分运作规范、交易规模大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做市商,做市商制度的逐步完善使做市商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上海黄金交易所共有会员150家,其中商业银行17家,产金冶炼企业39家,用金企业94家,金融类交易成员进一步增多。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日
15、益成熟,机构投资者基础日益雄厚,2006年底,我国共有基金公司58家,管理各类基金307只,当年新募集资金的资产净值4028亿元,累计净值达8565亿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累计批准机构达55家,批准外汇额度90.45亿美元;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等加快进入证券市场。三是金融市场主体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参与形式更为多样化。各金融子市场参与主体快速增长,各类投资者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银行不断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主体,先后批准了证券公司、保险机构、证券投资基金、住房公积金、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促进了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截至2006年底,全国银行间
16、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共有703家,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6439家,并引入了货币经纪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开展经纪业务。此外,截至2006年底,股票市场沪深证券交易所开户总数为7854万户;黄金市场共有会员150家;期货市场共有期货经纪公司187家;外汇即期市场共有会员272家。利率市场化介绍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
17、的决定中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放金融市场的需要,人民银行将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
18、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996年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8年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19、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1998年、1999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 1月1 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扩大到70%,下浮幅度保持10%不变。在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推出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结息方式和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
20、的上限等其他配套措施。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1999年10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办由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在5年以上不含5 年),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3年11月,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最低起存金额3000万元,期限降为3年以上不含3 年)。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
21、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回顾1996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国人民银行累计放开、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为119种,目前,人民银行尚管理的本外币利率种类有29种。今后,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将不断扩大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完善利率管理,并通过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引导利率进一步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作
22、用。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功能基本功能金融中介(银行为主要代表)金融市场(证券市场为主要代表)支付结算主要由银行承担 集中和配置资源间接融资实现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直接融资实现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1. 适宜为相对成熟的产业或企业融资。大银行更愿意为大企业融资,中小银行适宜为中小企业融资1. 适宜为高技术成长中的创新性企业或风险项目融资。主要为大型企业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太高资源的再配置银行贷款的再流动性很低,再次配置发生很少市场的流动性
23、强,资源的再次配置普遍发生风险管理1. 能够更好的实现在一定时期内的代际财富转移和跨时风险分担。2. 主要承担着提供各种风险管理手段。3. 在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上:A流动性风险采取分类贷款;B系统性风险采取跨时风险分担;C非系统性风险采取分散贷款。1. 解决某个特定时点上的跨部门风险分担更为有效。2.
24、; 风险管理上灵活性高,不断创造出新型市场实现风险的转移。3. 在应对各种风险的策略上:A流动性风险采取证券买卖;B非系统性风险采取证券组合;C基本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监督和激励1. 为众多分散的资金供给者(储户)间接节省了信息获取和实施监控的成本,监管来自银行而不是储户。2. 靠事前的资金投向选择和事后的经营监控达到公司治理的内部自治。 1.直接为众
25、多分散的资金供给者提供低成本或免费信息,监督来自众多投资者。2. 公司治理靠外部接管、股权和债权的选择和再选择达到外部的监督和内部的激励,尤其对企业管理层有较强的外部约束。 提供信息1. 能够提供一些有关利率和汇率的信息,但很多信息垄断性强。2. 信息不对称相比较小,基本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场 教案 教学 设计 全书 电子 讲义 完整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