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调研工作汇报材料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调研工作汇报材料三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振兴调研工作汇报材料三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尽管在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但很多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是继建设社会主
2、义新农村之后对农村发展战略的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求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涉农经济制度,而且注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经过对相关政策学习梳理,并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实际,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状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一)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
3、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产业调整成效明
4、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
5、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1、农民业余文化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群众自发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在提升身心素养和幸福指数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
6、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在攻坚脱贫方面,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
7、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二、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考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
8、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
9、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
10、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2、强化干部服务意识,提高干部队伍对新思想、新任务的认识,紧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改革创新、攻坚
11、破难,要着力构建“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的城乡规划机制,要着力构建“重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改革创新机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坚决把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精选二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精神,5月29日,年轻干部班第四学习小组9人,赴枫林镇坳上村、樟桥村、大畈村进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基本概况枫林镇地处鄂赣边陲,富河下游南岸,东往庐山、西接城关、南临木港、北靠长江,与江西省瑞昌市五个乡镇接壤,属省际边界“口子镇”、阳新的东大门。31
12、6省道、武九铁路、杭瑞高速、麻阳高速(在建)穿境而过,“武九高铁”专线枫林站建成运营。是一个交通发达、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的农业大镇。全镇版图面积268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总人口5.2万人,拥有耕地50782亩、山场207212亩、水面19610亩。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农业大镇,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劲牌酒厂白酒生产基地。枫林镇坳上村、樟桥村及大畈村,都是枫林镇的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初期因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资金匮乏导致集体经济落后,且因居民外迁比重较高,造成农村无人劳作,发展资源大量浪费,因病、因残等多种致贫原因导致整个村贫困,但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在镇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的带动下
13、,这些村已经分别整村脱贫出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产业精准脱贫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总体要求枫林镇的当前的总体布局是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活镇、商贸富镇”为总目标,以做大做强劲牌酒业和畅和竹业园区为着力点,精心打造枫林新老两街品味,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镇域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镇,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至202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2万人,城镇
14、化率达36%,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劲酒之城、旅游之乡。三、主要发现调研过程中,通过与镇村相关领导的座谈以及实地走访查看,自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枫林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结合实际,全面规划了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秀美和谐新枫林。1、党建引领:坚持党建第一政绩,促进组织振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派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村当支部书记
15、。创新抓好“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试点工作,以榜样力量激发党员干部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情。规范村庄理事会建设,支持和保障理事会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开展自治活动,以点带面,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维护村庄稳定、促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构建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产业发展:始终把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突破口,继续着力打造“三个产业示范带”,打造中药材基地“示范带”,大力发展以腊米为主导,多种类中药材种植结合,实现长短结合,长久收益,围绕腊米做好“文章”,腊米作为枫林镇的传统种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技术,且经市场调研,近期市场行情较为稳定,所以下一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确
16、保到2019年达到2万亩规模;同时计划发展腊米种苗培育基地,成立培训中心,实现统防统治,推动发展腊米深加工,真正做到规模化,品牌化,把腊米打造成为枫林镇的地理性标志品牌;打造旅游产业“示范带”,依托劲牌工业旅游,石佛泉洞、石田古驿等旅游景点资源,借助交通优势,打造乡村旅游,结合“腊米”名片,真正把枫林镇打造成为“有氧健康特色小镇”;打造工业企业“示范带”,就是以劲牌酒厂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建成有机肥厂,依托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增加就业岗位。3、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第一位置,促进环境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挺在最优先的位置上。按照“整洁是基础、美丽是特
17、色、和谐是根本、宜居是目的”的要求,大力实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气”工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大绿色保护力度,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道路问题。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鸟语花香、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4、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摆在压倒性位置,稳扎稳打,做足绣花功夫,确保群众高质量脱贫。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投入,把修路、电网改造、绿化美化、公益设施、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等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汽的目标,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感受到党和政府释放出的民生“温度”。以社会主
18、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四、存在的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分析该镇在发展振兴产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人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人口比例从1960年的33%上升到2016年的54%,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36%攀升至2016年的57.4%。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带来的是农村人口的锐减。大量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城市定居。农村更多是“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组成的“空壳村”,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乡村人口结构,农村活力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
19、是第一资源。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需要人、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和更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复合型人才和“工匠”型的专业人才。农村是否有活力,核心是人,关键看人才。但现实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不能回乡。以村干部为例,现在村干部待遇低,村里工作任务繁重,学历高、能力强、素质好的年轻人不愿回来当村干部,村级组织存在后备干部不足、无人愿干的尴尬局面。如何吸引人才回流是当前应该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2、产业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基底有多牢固、有多厚实,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大厦能有多高、能有多宏伟。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把产业兴旺摆在第一位。就目前枫林镇农村产业而言,旅游产业、特
20、色种养产业等等,农业产业结构不优、层次较低,三产融合做得不够。比如,枫林镇樟桥村的土地虽说有1300多亩,但其中800多亩都是山地,在种养产业用地方面受到制约,在种植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适合山地种养的品种。另外在全镇已经形成了以中药材吴茱萸、金丝皇菊、丹参、知母等种植产业,后期必须要有配套的深加工项目,真正做到三产融合,否则仅靠售卖这些种养产品,要实现乡村振兴,远远不够。3、土地与规划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对中国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大量的土地闲置或流转,土地没有发挥最大化价值。就大多数乡村而言,农民依靠的更
21、多是土地,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将是乡村振兴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村庄规划跟不上,功能布局不优化,村庄无序建设,土地粗放利用,村庄千篇一律,整齐划一,没有特色韵味,让人记不住乡愁。4、资金问题。镇村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线,但实际可支配财力明显不足。就枫林镇而言,财政增长渠道窄,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还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致使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困难。同时,村级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比如,村干部的工资,财政只保障一半,其余部分靠村集体自筹,此外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范围。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缺乏
22、自身造血功能,对经济发展思考不多,项目建设几乎空白,造成很多村集体支出压力大。5、公共服务问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极为匮乏,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公共服务往上集中,农民被迫进城。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美好生活。农民的衣食住行上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不解决好,乡村振兴就谈不上有质量。6、环境问题。生态宜居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虽然枫林镇的交通区位在全县优越,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然资源也比较优裕。但该镇也由于道路交通便捷,大型货车车流量很大,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等问题持续存在,同时由于该镇村落距离较远,部分村都在山林脚下,生活垃圾污染在该镇也不同程度存在,这
23、些污染问题不解决好,生态宜居就是空话。五、对策与建议(一)让产业旺起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居第一位。不过,目前枫林镇的现状是产业有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当前要快速地把资源变资金,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动现代农业、“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让产业快速旺起来,主要发展万亩腊米,万头藏香猪,万亩油菜,万亩果园、茶园、苎麻园,及200万棒食用菌基地。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品一特,一特一优”,保证有
24、劳动力的农民有业就。(二)让乡愁浓起来。在每个人的心目中,乡村的模样不尽相同,可以是幸福生活的家园,也可以是休闲旅游的乐园。2017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是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产业、文化、管理、服务,实现净化、绿化、文化、亮化,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城乡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1、让基础设施硬起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是简单地按“村庄建设”或者“新房建设”,而是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既要美化农村环境,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现在的农村现状还存在着资金短缺,建设缓慢的问题,农村垃圾污水建设和运行管护相对滞后问题
25、。所以文明乡村建设需要足够的耐心,需要坚持不懈地完善地方的基础设施,要让基础设施硬起来,能足够支撑美丽的乡村发展。2、让公共服务体系全起来。(1)要想乡村振兴,就要缩小城乡差距,要完善乡村的医疗卫生,能使全职医生培养得起来,留得住,实现得了,必须建设健全的医疗体系,提高全职医生的待遇,提升医疗水平。保证乡村的农民都能享受全职医生医疗服务,乡村的慢性病也能得到医疗的保障。(2)缩小城乡差距,要扩大镇区的基础教育,彻底解决大校制、大班制。要储备优秀的师资力量,优化教育环境,倡导师德德风,尊师重教,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的教育,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先。(3)充分体现交通优势。
26、想致富,先修路,农村兴,交通便。希望村里老百姓也能享受公交带来的便捷,而不再是“村村通”。(4)以镇区为单位增加养老投入。乡村振兴,老有所养,特别是乡村的现状,孩子们为了谋生,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的问题也是乡村的大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要加大养老机构的硬件建设和力量配备,队伍建设,让老有所乐,老有所养。3、让环境美起来。让山绿起来,让水清起来,让天蓝起来,让地肥起来,让村庄美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领头雁作用,让党员的身影自然地活跃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发挥老百姓的主体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办,制定可行的乡规民约;发挥村庄理事会的理事作用,把一些急需解决和难解决的问题,发展
27、问题,让理事会成员主动作为,主动谋划,主动实施,使各项事宜快速推进。4、让农耕文化传起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并不是要摧毁旧的农耕文明,要以改造为主,以新建为辅,突出农味、土味、原生态味,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农耕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对古老建筑、古树名木,尽量不改变地形地貌、道路水系,不破坏植被,突出农味、土味、原生态味,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1)鼓励更多乡土文化资源进村。依托文化礼堂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民新的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充足,农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丰富,要经常送戏下乡,为乡村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2)把乡土文化传承
28、下去,留住乡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理解,深入挖掘、继承泥土里酝酿的独有文化,增强对传统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心,广袤的农村大地培育出了大量的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枫林车灯、手工油面、鱼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传承和发展双赢,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3)易风易俗过出生活新滋味。坚持用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成为乡风主流,把老百姓身边的好故事、好榜样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让新风尚在广阔乡村生根发芽。(三)让农民富起来。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29、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那么该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呢?一是让农民的脑袋富起来;二是让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三是让集体经济壮起来。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乡村振兴,既要立足于富农户,又要立足于壮集体。(四)让人才动起来。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亲的人更有信心,让愿意返乡创业的能人更有决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精选三篇一
30、、做法及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重大事项亲自过问、关键难题亲自破解、重要问题亲自解决。先后召开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深化农村改革专题会等会议,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加压推进。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市里进一步明确了“五大振兴”牵头单位,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注重规划引领。一是推进
31、规划全覆盖。由市发改委牵头,已编制出台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新发20194号)。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以县为单位编制或修编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目前我市8个县(市)已全部启动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其中县、获嘉县、县已完成初步成果。二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为解决村庄规划“实用性差、科学性不足、实施性不强”等问题,改变当前“村庄改造大拆大建,村庄规划千篇一律,村庄建设千村一面”的现状,我市结合省自然资源厅开展“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工作,确定了182个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目前已启动180个,其中75个已完成初步成果。三是坚持多规合一。将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
32、展规划、生态宜居等要统筹规划,将村庄规划与“国土三调”、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多规合一”等有关工作充分有机衔接。根据“实用性规划”的要求,结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落实“一户一宅”的有关规定,综合安排乡村发展空间。(三)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一是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坚持藏粮于地,重点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587万亩,全市粮食总产490.8万吨,比上年增长2.9%,实现丰产丰收。坚持藏粮于技,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小麦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平原示范区国家生物育种中心项目、县农业高
33、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二是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围绕“四优四化”、积极调整优化结构,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调优产业结构,全市优质强筋小麦收获面积140万亩,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的11%; 优质花生面积120万亩、蔬菜面积100万亩、优质水果面积30万亩; 优质奶牛存栏4.8万头。打造示范基地,特别是县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国家奖补资金1亿元; 县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科技小院; 县市食用菌总产达到22万吨,是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 县金银花种植规模稳定在6万亩以上,产量6000多吨,是
34、全国主要的金银花原料供应基地。(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以“城乡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推进乡村增绿添景。目前,99%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6%的村庄“三清一改”成效明显,累计完成改厕28.6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良好进展。长垣市全域农村垃圾分类效果显著,县市孟庄镇东夏峰村、县朗公庙镇毛庄村、获嘉县照镜镇楼村、东彰仪村等不少村庄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成效显著。(五)强化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一是抓好“五好”乡镇党委建设。在全市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好、队伍建设好、推动发展好、服务群众好、社会
35、治理好“五好”乡镇党委建设活动,推动乡镇党委在基层基础建设中转观念、有思路、当主角,全市涌现出26个示范“五好”乡镇党委,占21.6%。冀屯镇探索形成了“红分”管理制度,全镇近5万人注册“红分”会员,20多万人次参与积分,形成“干部带头、党员主动、群众自觉”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二是创建“五星支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在全市深入开展争创基层党建、稳定脱贫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平安建设“五星”党支部的活动,建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全市共评选出“星级党支部”371个,上调村干部报酬2600余人,激励推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三是实施“五个一批”选优配强“领头雁”。坚持广开渠道、“下深水
36、”选人,不断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持续深化“双好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工程,健全“选育管奖”全链条,大力实施“五个一批”。2018年以来,全市从“两委”成员优育595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优召654名、退休人员优请38名、退伍军人优选239名、机关党员干部优派21名。同时,在全市建立“五个一批”人才库,储备优秀人才18943人,村级带头人队伍进一步优化,“头雁效应”进一步显现。四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统筹利用各类公益性培训资源,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扶贫攻坚“雨露计划”、农民工及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培训等,相继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打造了一支由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组成的“新型
37、职业农民队伍”。(六)深化农村改革。市以深化农村“五项改革”为突破口,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推进改革扩面、提速、集成,以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一是深化土地利用综合改革,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整治力度,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预留空间。二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承包地确权颁证率达99.9%,有效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积极探索宅基地改革,长垣市腾退集体建设用地8453.6亩,村均增加集体收入35万元。全市240个(不含长垣)示范村完成了摸底调查,正在积极稳慎推进。四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清产核资全部完成,核实村级集体资产总额16
38、6.25亿元,98.4%的村完成股份制改革任务,有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由改革前的24.9%增加到88.6%。五是做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完成入市前基础调查,初步调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5.6万亩。通过农村“五项改革”,释放村庄建设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节约集约用地,优化产业用地布局,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提供空间保障。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规划编制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规划编制费用不足、县乡编制人才匮乏,导致规划编制进度不快,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有的没有把产业、人口、土地、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规划很好衔接起来,没有体现多规合一; 有的没有
39、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有的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规划没有统筹考虑、相互衔接,没有体现城乡融合理念; 个别村庄没有规划就开始建设,且随意性较大等。二是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我市乡村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状况。传统产业缺乏竞争力,经营效益偏低; 特色农业有规模但经营水平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 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三是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短板。一是进展不平衡,由于历史欠账多,加上各地重视程度、保障力度、措施办法的差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二
40、是推进机制不协调。比如垃圾治理,不同的县由不同的部门牵头,有住建部门的、有城管部门的,也有农业农村部门的,造成工作指挥调度不统一、上传下达不畅通,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整治经费投入不足,乡村保洁队伍不稳定,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不高,不少村庄仅限于环境卫生整治,对亮化、绿化、美化、公共设施方面标准低,人居环境整治未形成长效机制。四是由于组织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的参与意识还不够强,垃圾分类工作比较滞后; 虽然不少村庄将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了,但是雨污分流问题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四是乡村引才难,留才难依然存在。一是乡土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日益显著,一大批
41、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高素质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人口代表。二是乡土人才回归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需要健全。现行的人才政策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才发展需求,影响了扎根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乡土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培养方式和手段,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五是农村改革进展不平衡。一是个别地对农村改革认识不到位。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县(市、区)对深化农村改革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真正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来谋划推进,存在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县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42、、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等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有些宅基地改革相对缓慢,多数处在调查摸底阶段,实质性进展较少。三是改革效果不平衡。有些地方,通过改革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增收、财政增收,提升了村容村貌、基层组织面貌、广大群众精神风貌; 有的地方,对改革政策不研究,工作没思路,推进没办法,存在“等靠要”思想和不想触及矛盾的惰性。三、意见和建议一要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农办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的意见精神,树牢“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资”理念,坚持“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宜居
43、等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各具特色,不搞千村一面; 坚持规划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规划编制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科学合理编制,获得大多数群众认可。要注重示范引领,以“两县十乡(镇)百村”为试点,在全国聘请一批不同设计风格、设计理念的设计团队编制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做到规划一个,评审一个,实施一个; 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就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二要坚持产业支撑,城乡融合。产业兴则乡村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村庄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牢固树立“无产业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意识,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推进
4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产业发展落实到农民持续增收上来; 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人才、土地、资源、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相互流动和平等交换,释放农村发展潜力; 要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百村百态”“百村百业”,选准产业定位,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要着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业产业工人,提高现代农民素质,发挥其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同时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更加注重产业振兴,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要坚持文化传承,生态宜居。
45、良好的生态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村庄植入了文化元素,美丽乡村就有了文化传承。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突破口,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实现农村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使农村成为绿色生态宜居的亮丽风景线。要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历史文化、乡愁故事,打造田园综合体,使其成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的载体。四要坚持改革驱动,激发活力。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继续用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集
46、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金字招牌,积极推广长垣县“三块地”改革和获嘉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挖掘农村内部潜力,充分解决好乡村振兴资金不足和土地瓶颈制约。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全面组建农村集体股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要加快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稳妥推进宅基地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序推进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清理一户多宅,盘活闲置宅基地,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 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47、解决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活力。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住房抵押、有偿退出和流转机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广“积分管理”,激活基层基础活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实现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五要坚持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化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工作台账,建立考评督导体系,定期研究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统筹谋划,科学安排,积极稳妥推进。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以“两县十乡(镇)百村”示范点为重点,安排市县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示范引领各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城乡资金、技术、产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融合发展; 要发挥驻新高校、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人才资源优势,制定落实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驻新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营造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仅供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