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学课时:认识人民币 作者单位:巩义市康店镇礼泉学校 作者姓名: 张会琴 杨艳利 教 材与 学情 分析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级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掌握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有3个方面: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有一方面是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认识人民币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一年级学生需要
2、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学习重点难 点学习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习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学习准 备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并起着灵魂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评价任务设 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进率:
3、1元10角,1角=10分。学习目 标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学习过程评价环节一一、激趣导入。1由主题图引入教学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学生1:第一张图片的主人公在购买文具。学生2:第二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票。学生3:第三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报纸。学生4:第四张图片的主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教师:
4、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介绍人民币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知道人民币的名称。环节二二、探究新知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小组汇报: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如果有
5、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教师: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对于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教师应给予指导,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指黑板上的教具),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学生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学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学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在学生汇报完不同分法后,教师应适时总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照人民币
6、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愿意吗?教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请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教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的硬币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个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教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请你任选角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个硬币。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总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换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 0角,也就是1元
7、。(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1角=10分。教师:老师手中有1角钱,可以怎么换?学生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在知道1角可以换1 0个1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拓展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由此加深对“1角=10分”的认识。 (3)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师:有了刚才的分析,你能正确地完成下面的“换一换”吗(呈现下面的练习)。5元=( )角 7角=( )分 30分=( )角 20角=( )元1、能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2、能给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3、知道元、角、分自己的进率。环节三三、应用拓展1“选钱、摆
8、钱”活动教师: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1元6角、6角9分、2元5角、3元2角),再从学具中选出合适的人民币摆出这些钱数,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人民币,相互判断是否正确。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钱数的,介绍经验。教师总结:看来先找大单位再找小单位或先找小单位再找大单位的有序方法很有效。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的(呈现32元、64元、95元、120元等价格),还用你手中的人民币付钱够吗?如果有很多张好凑吗?学生1:面额太小,不够了。学生2:如果有很多张,够用也会很麻烦。教师:那就需要更大面额的人民币了。通过你们的课前调查,你知道还有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吗?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较大
9、面额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教师:有了这些纸币的加入,人民币家族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大家族。你能准确地认出每一种面值的人民币吗?学生认识5元及5元以上大面额的人民币。2“换钱”活动教师:请你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它能换几张1元的纸币?如果换1元的硬币呢?教师:一张1 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元的人民币?教师:一张1 0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 0元的人民币?教师:请同桌两人任选一张人民币(两人选不同的),分别说一说,一张( )元的可以换( )张( )元的。3“选钱、摆钱”活动教师:老师有一天在超市购物时共买了78元6角3分的商品,请小组同学合作帮老师摆出应付的钱数。
10、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和分,其中元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货币单位。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根据这些关系,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可以在等值的前提下进行兑换,例如,1张20元的可以换2张10元的,或4张5元的,20张1元的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在生活中解决许多问题1、能够认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2、会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摆出所需的钱数。环节四四、课外延伸教师:在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了解到了许多外国货币的知识,这很好。其实,每一种货币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独特丰富的形象和符号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11、不同国家的货币和货币单位。教师: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许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吧。达 标测 评课本53页、54页“做一做”1题、2题。作 业布 置课本55页3题教 学反 思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内容(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学课时: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作者单位:巩义市康店镇礼泉学校 作者姓名: 张会琴 杨艳利 教 材与 学情 分析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
12、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地理解。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方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学习重点难 点学习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习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学习准 备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并起着灵魂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评价任务设 计通过学习,初步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掌握计算的方法;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
13、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学习目 标1会综合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解决购物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3沟通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过程评价环节一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小熊最近开了一家商店,咱们快去看看吧(出示商店情境,分食品区和书籍区)。环节二二、复习旧知,作好铺垫教师(呈现下图):请你扮演售货员,帮我们介绍一下商品的价钱好吗?教师(呈现下图):这时有两只小动物来买东西,你能帮助解决问题吗? 教师揭示课题:同学们真会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解决购物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能准确说出商品的价格;
14、2、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环节三三、研究讨论,获得方法教师:小熊的商店还专门为大家准备了一此杂志。看!小象和小猴正在讨论一个问题(呈现下图)。1理解问题教师: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我们知道了每本杂志的价钱,还知道了用13元钱去买,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哪两本杂志?”教师:问题中用了一个词“正好”,“正好”是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有方向、有顺序地思考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解答呢?预设:由于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学生对计算很熟练,因此学生最多的是“看数凑13”,答案很可能是脱口而出的。此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是否还有其他答案等。同时应让每个学生都有说出自己
15、思考过程的机会,尤其应突出调整方案的过程和有序罗列的方案。如果学生不出现教材中的方法也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处理。教师:小象和小狗的计算不是很熟练,但它们也都有各自的想法,你们看它们的想法行吗(出示下图)?(1)教学“尝试一调整”策略。教师:小象随便选了2本,结果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根据它的思路应怎样调整呢?学生得出:结果比13多了,应把其中一本换成便宜一些的。教师:你觉得小象的解决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当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尤其是数据大时,可以先选两本试一试,根据试算的结果再进行调整,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如果我们先选择了8元和7元这两本书,我们又该怎样调整?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看
16、来,在试的过程中难免一次就试对,应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信息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大了,就把一本调整成价格便宜一些的;反之,第一次试算的结果小了,就将一本调整成价格贵一些的。直到找出答案。(2)教学“有序罗列”策略。教师(出示下图):下面是小猴的想法。教师: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一试,这样的方法行吗?请你们也像小猴这样算一算,看哪种情况是可以的。学生思考后汇报:把5元的这本拿出来和剩下的每一本去试,找到了一种答案。教师:要想把用1 3元正好能买的两种杂志都找出来,应该怎样继续下去?(引导学生继续选下一本,并有序搭配。)教师:这样选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归纳:有序思考,想得全面。)教师
17、小结:先选出一本,再拿这本和其他杂志一本本地按顺序去搭配,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但能够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3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这个问题解答得正确吗?我们应该怎样检查?教师:对,可以看看你选的两种杂志的价格加起来是不是正好是13元。用这个标准检验一下,看看你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在帮助小动物解决购书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又学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地调整,另一种是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它们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能根据题意,找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进行有序思考。环节四四、巩固复习,拓展提高处理第5 8页的“做一做”。教师让学生在审题后思考:如果你先选一本,你会选“4元”一本的去试吗?为什么?你会选择6元一本的去试吗?为什么?教师小结:选数据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怎样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能够理解题意,并根据题意解决实际问题。达 标测 评课本59页1题、2题、4题、5题作 业布 置课本59页3题。教 学反 思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