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研究_石贤光[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研究_石贤光[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研究_石贤光[1].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1 年第 8 期 总第 118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No 8, 2011 Serial No 118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 石贤光 经济学与管理学系,河南 商丘 ) 摘 要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18 个目标城市的 “城市质量 ”进行综合评价 。 依据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利用城市引 力模型,以优势城市郑州为中心计算城市间相 互作用力,通过确定郑州的有 效吸引区界定中原城 市群的空间范围, 进而确定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模式 。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引力模型;城市质量;空间发展模式;空间范围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
2、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91X( 2011) 08 0018 03 2003 年 ,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实施中心 城市 带动战略的决策,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即建设以 郑 州为中心的、 1 个半小时的经 济圈(包括洛 阳、开封、新乡、 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而国家发改委宏观院项目 组 所做的 “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 ”中却提出:从空间关 系和中部崛起的实际需要来看,中原城市群应该以郑州为中 心,在 2 小时经济圈内包 括河南的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 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安阳、鹤壁、濮阳、商丘、周口、驻 马店 以及山西的晋城、长治和山东菏
3、泽等 18 个省辖(管)市的城市 密集区 ”。基于这两种不同的中原城市群空间范围,本文拟运 用引力模型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出发定量界定中原城市群的 空间范围,进而确定其相应的空间发展模式。 一 、 理论基础 经济动力学中的经济引力论认为,万有引力原理也适用 于经济联系,即区域经济联系也存在着相互吸引的规律性 ”。 1 城市引力模型认为,两个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这两个城市 的人口规 模(表示城 市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平 方成反比。其一般形式即引力模式公式表示如下: d 式 中, Fab 为城市 A 对 城市 B 的吸引 力, M1、 M2 分别 为 城市 A、城市 B 的人口规模,
4、d 为城市 A、城市 B 之间的距离, G 为经验系数。 这个公式现在虽被广泛应用,但它仍然只是由万有引力 公式转换过来的一个基本模型,对区域发展的一些特点、规律 及其影响因素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存在一些缺陷,需要 进一步修 正。 修正一:城市质量的确定 2。城市是由人口、物资、资金、技 收稿日期 : 2010-12-17 术、信息等所组成的巨大 “磁场 ”,所以单一人口指标并不能反 映城市质量。本文是通过城市经济发展综合影响力指标体系 的建立来考察城市质量的。 修正二:距离的确定。万有引力公式中的 d 是指物体的空 间距离,但在城市引力模型中简单应用空间距离无法体现城 市间的引力关系。对
5、于城市这样一个具体的经济主体来说,距 离更多地包含了非空间因素,所以现在把 d 改设为一个时间 距离的概念,在数值上等于两地之间按日常最主要的交通 方 式所花费的时间。 二 、 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 (一) “城市质量 ”的确定 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可行性原 则,建立 “城市质 量 ”评价 指标体系。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 究院( IUD)经过多年理论研 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中的相关指 标。借鉴他们的成果,确定如下评价指标体系: 表 1 “城市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领域 评价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 经济总量 市区生产总值( GDP)(万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地
6、方财政收入(万元 ) 地方财政支出(万元) 经济人均占有量 人均市区 GDP(万元)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经济结构优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作者简介 :石贤光( 1980-),男,河南濮阳人,教师,硕士,从事数量经济及区域经济学研究 。 18 M1M2 Fab G 续表 1 评价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 科技实力 城市 规模 “城市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交通运输 客运总量(万人) 货运总量(吨) 邮电通讯 邮政业务总量(万元) 移动电话用户数(万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 能源供给 人均生活用水量(吨)
7、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 城市设施水平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万册) 科技投入 教育经费总投入(亿元) 技术市场交易成交额(万元) 专业技术人员(人) 科技产出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数(件) 工业增加值指数(上年 =100) 人口规 模 市区人口总量(万人) 市区人口密度(人 平方公里) 城市面积 城市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进而界定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 根据前面修正的引力公式,得城市 A 对城市 B 的吸引力 d 式中,为城市 A 对城市 B 的吸引力, M1、 M2 分别为城市 A、城 市 B 的 “城 市质量 ”, d 为城市 A、城 市 B 之
8、 间的时 间距 离。城市质量 ”、时间距离分别取表 2、表 3 的值, G 取 1。得到 郑州与各城市间的吸引力如 下表: 表 4 郑州与各城市间的吸引力 洛阳 开封 新乡 焦作 平顶山 许昌 漯河 济源 安阳 郑州 4.74 3.89 3.96 0.399 -0.242 -2.76 -1.91 -1.33 -0.055 鹤壁 濮阳 商丘 周口 驻马店 晋城 长治 菏泽 郑州 -2.48 -1.123 -0.302 -0.78 -1.04 -0.76 -0.11 -0.03 三 、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范 围界定 表 4 中,吸引力的值越大,意味着该城市与省会郑州的经 济联系越 紧密,其中吸引 力
9、大于 0 的城 市有 4 个 ,在 0 和 -1 之间的有 7 个,小于 -1 的有 6 个。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 定一个吸引力 e 作为临界值界定城市群的范围,吸引力大于 e 的区域为城市吸引力的显著作用区域 “有效吸引区 ”。 4 若取 e=0,则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只包括郑州、洛阳、开封、 本文的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要素层、基 本指标层相互联 结而成,运用主成份分析法,使每一层次指标均由下一层指标 综合而成,运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对 “城市质 量 ”的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 ,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得到各城市的 “城市质量 ”如下表: 表 2 各个城市的 “城市质量 ” 城市
10、 郑州 洛阳 开封 新乡 焦作 平顶山 许昌 漯河 济源 城市质量 5.848 1.731 0.482 0.599 0.193 -0.271 -0.492 -0.893 -0.796 城市 安阳 鹤壁 濮阳 商丘 周口 驻马店 晋城 长治 菏泽 城市质量 -0.046 -1.258 -1.061 -0.295 -0.783 -1.043 -0.747 -0.245 -0.047 注:表中数据间接来源于 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河南年 鉴 、 河南统计年鉴 中相关指标的 初始数据资料,运用统计分析 软 件 进行主 成份分析,具体 步骤如下:运 用主成分分析 法,使每一 层次指标得分均由下一层指
11、标综合而成,从而 构造出各层综合函 数, 然后再算出城市质量 。 由于篇幅所限,并且主成份分析过程与本文中 心目标没有多大关系,故直接给出城市质量 。 (二) 距离的确定 根据中国交通地 图册( 1999),量出 郑州与各个 城市间的 交通距离,对其进行处理算出两个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如下表: 表 3 郑州与各城市间的时间距离 洛阳 开封 新乡 焦作 平顶山 许昌 漯河 济源 安阳 郑州 1.46 0.85 0.94 1.68 1.53 1.02 1.65 1.87 2.20 鹤壁 濮阳 商丘 周口 驻马店 晋城 长治 菏泽 郑州 1.72 2.35 2.39 2.42 2.42 2.39 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原 城市群 空间 发展 模式 研究 石贤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