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01-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01-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课件+同步练习.zip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 1 课时我与社会第 1 课时我与社会基础过关全练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 1感受社会生活知识点 1感受社会生活1.(2022 山东曹县期中)我们中学生要积极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下列方式中恰当的是()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手机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走出家门,去网吧玩自己最喜欢的网络游戏主动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A.B.C.D.2.(2022 广西横县期中)走进社区,各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齐全;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说明()A.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B.我们的社会不需要继续发展了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D.所有物品都是人民用劳动换来的3.关于无偿献血的调研问题确定后,西安市 6 名中学生实地走访了基层采血车、市中心血站等单位,进行了街头问卷调查,请教了血液研究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 13次大改、30 次小改,20 000 字的调研报告最终浓缩成 2 000 字的“模拟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了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守护生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A.B.C.D.4.(2022 安徽淮北期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电脑和书本里种不出水稻,要多联系实际,多到试验田走走看看,把论文写在稻田里,写在大地上。”这启示我们要()A.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B.勤钻研,学会独立思考C.多阅读,体味读书乐趣D.立大志,树立远大理想知识点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知识点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5.(2022 独家原创)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这是因为()A.每个人都具有同情心B.每个人都会帮助他人C.我们都是情绪的主人D.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7.(2022 北师大附中期中)“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启示我们()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社会生活绚丽多彩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D.社会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发展的条件8.(2022 福建福清期中)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下列选项对应的社会关系正确的是()妈妈和李阿姨是同事业缘关系爸爸和姑姑地缘关系张叔和小邵是同乡血缘关系我和小华是邻居地缘关系A.B.C.D.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9.(2021 湖南怀化中考,23,)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A.B.C.D.10.(2022 山东菏泽牡丹区十一中期中,11,)观察图片,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与他人没有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以相同的身份融入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A.B.C.D.11.(2022 安徽池州贵池区期末,15,)个人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打疫苗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共筑免疫长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共筑免疫长城,需要我们共同尽责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B.C.D.12.(2021 河北石家庄栾城区期中,16,)张苗苗是小学教师,她的爱人是一名医生,一直忙碌在一线。居家隔离期间,她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手坚持上“网课”,做好班级管理和语文线上教学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区“空中课堂”的录课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她虽然没有去抗疫前线,却用自己的担当守护好家庭“大后方”,默默地在另一个“战场”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居家隔离期间,张苗苗具有哪些身份?(2)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素养探究全练素养探究全练13.(2021 广西柳州三江期中,实践创新)实践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融入社会生活实际,鼓励创新)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社会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其中。【生活日记】日记一:7 月 6 日今天我带领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但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我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日记二:7 月 25 日今天我应同学的邀请一起去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锄菜园里的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我感到很快乐。日记三:8 月 3 日今天我在小区里参加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1)运用本课时知识,分析上述日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生活视角】某实验初中 155 名同学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别参观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和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结合我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中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有何意义。【活动天地】(3)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设计几种活动方式。答案全解全析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基础过关全练1.B1.B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可以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可以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可见,符合题意。去网吧玩游戏,没有走进社会生活,排除。2.C2.C本题考查走进社会生活的感受。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 两项说法错误,D 项说法太绝对。题干材料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选 C。3.A3.A通过实地走访、街头问卷调查、请教血液研究专家等方式,6 名中学生写的关于无偿献血问题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一方面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可见,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应当排除。故选 A。4.A4.A本题考查走进社会生活的必要性。B、C、D 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我们需要走进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袁隆平说的话启示我们要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故选 A。5.D5.D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B 两项说法太绝对,C 项与题意不符。大多数人之所以甘愿分担他人的不幸,是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故选 D。6.C6.C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题干中的名言可以看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A、B、D 三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C 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 C。7.A7.A通过审题不难发现,B、C、D 三项与这段话的意思不符。材料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选 A。8.B8.B本题考查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其中,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可见,妈妈和李阿姨属于业缘关系,我和小华属于地缘关系,对应正确。爸爸和姑姑属于血缘关系,张叔和小邵属于地缘关系,对应不正确。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9.B9.B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可见,符合题意。夸大了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应当排除。10.C.C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图片中提供的信息是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这告诉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可见,理解正确。说法错误,不能选。11.A.A打疫苗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共筑免疫长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砖”。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这告诉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共筑免疫长城需要我们共同尽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见,都理解正确。12.12.答案 (1)居家隔离期间,张苗苗具有教师、班主任、妻子、母亲等身份。(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张苗苗老师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包括张苗苗老师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张苗苗老师在家庭、学校等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解析第(1)问考查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张苗苗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手坚持上“网课”,做好班级管理和语文线上教学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区“空中课堂”的录课任务。这说明张苗苗具有教师、班主任、妻子、母亲等身份。第(2)问考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可。素养探究全练素养探究全练13.13.答案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有利于中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利于中学生延展生活空间,与更多的人打交道,扩大交往范围;有利于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等等。(3)召开主题班会;写倡议书;出一期黑板报;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第(1)问属于启示类问题。材料中的日记内容启示我们,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意义类问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我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从感受社会生活、扩大交往范围、形成社会关系、关心国家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要求为本次探究活动提供几种活动方式,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题目中“鼓励创新”,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设计出有创意的活动方式。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材知识全解易错易混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一感受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知识点二知识点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教材知识全解1.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典型的社会生活画面感受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1 1感受社会生活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1)原因: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2)表现: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意义: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2.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1 1感受社会生活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2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2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相关链接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2022河南漯河期中)久居异地的人,常常会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淡淡乡愁,如偶遇家乡的人,更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乡情。中国人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A.人缘关系B.地缘关系C.血缘关系D.业缘关系例例B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2 2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材料不符。老乡与老乡之间的关系直接建立在空间与地理位置基础上,可见,中国人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地缘关系。解: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2 21易错易混全解易混点个人与社会是互生、互动的关系,两者互相建构、互相塑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第一,社会由人组成。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就无社会可言。社会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无数的个人因生产、生活和交往而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第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提供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支持。第三,社会与个人互相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构、互相塑造。社会是各种行动的条件和前提,而个人行动又影响社会的发展,两者处于持久的互动状态。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
收藏
- 资源描述:
-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 1 课时我与社会第 1 课时我与社会基础过关全练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 1感受社会生活知识点 1感受社会生活1.(2022 山东曹县期中)我们中学生要积极了解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下列方式中恰当的是()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使用手机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走出家门,去网吧玩自己最喜欢的网络游戏主动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A.B.C.D.2.(2022 广西横县期中)走进社区,各种全民健身基础设施齐全;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国庆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说明()A.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B.我们的社会不需要继续发展了C.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D.所有物品都是人民用劳动换来的3.关于无偿献血的调研问题确定后,西安市 6 名中学生实地走访了基层采血车、市中心血站等单位,进行了街头问卷调查,请教了血液研究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 13次大改、30 次小改,20 000 字的调研报告最终浓缩成 2 000 字的“模拟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了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守护生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A.B.C.D.4.(2022 安徽淮北期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电脑和书本里种不出水稻,要多联系实际,多到试验田走走看看,把论文写在稻田里,写在大地上。”这启示我们要()A.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B.勤钻研,学会独立思考C.多阅读,体味读书乐趣D.立大志,树立远大理想知识点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知识点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5.(2022 独家原创)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这是因为()A.每个人都具有同情心B.每个人都会帮助他人C.我们都是情绪的主人D.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6.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个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7.(2022 北师大附中期中)“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启示我们()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B.社会生活绚丽多彩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D.社会的发展为个人提供了发展的条件8.(2022 福建福清期中)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下列选项对应的社会关系正确的是()妈妈和李阿姨是同事业缘关系爸爸和姑姑地缘关系张叔和小邵是同乡血缘关系我和小华是邻居地缘关系A.B.C.D.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9.(2021 湖南怀化中考,23,)劳动体验和研学旅行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的大课堂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炼意志。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我们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A.B.C.D.10.(2022 山东菏泽牡丹区十一中期中,11,)观察图片,下列理解正确的是()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与他人没有关系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以相同的身份融入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A.B.C.D.11.(2022 安徽池州贵池区期末,15,)个人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打疫苗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共筑免疫长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共筑免疫长城,需要我们共同尽责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A.B.C.D.12.(2021 河北石家庄栾城区期中,16,)张苗苗是小学教师,她的爱人是一名医生,一直忙碌在一线。居家隔离期间,她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手坚持上“网课”,做好班级管理和语文线上教学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区“空中课堂”的录课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她虽然没有去抗疫前线,却用自己的担当守护好家庭“大后方”,默默地在另一个“战场”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1)居家隔离期间,张苗苗具有哪些身份?(2)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素养探究全练素养探究全练13.(2021 广西柳州三江期中,实践创新)实践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融入社会生活实际,鼓励创新)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社会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其中。【生活日记】日记一:7 月 6 日今天我带领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但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我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日记二:7 月 25 日今天我应同学的邀请一起去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锄菜园里的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我感到很快乐。日记三:8 月 3 日今天我在小区里参加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1)运用本课时知识,分析上述日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生活视角】某实验初中 155 名同学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别参观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和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结合我与社会的知识,谈谈中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有何意义。【活动天地】(3)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设计几种活动方式。答案全解全析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基础过关全练1.B1.B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我们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可以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可以到科技馆做“小小解说员”。可见,符合题意。去网吧玩游戏,没有走进社会生活,排除。2.C2.C本题考查走进社会生活的感受。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B 两项说法错误,D 项说法太绝对。题干材料说明,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故选 C。3.A3.A通过实地走访、街头问卷调查、请教血液研究专家等方式,6 名中学生写的关于无偿献血问题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委员带上全国两会。中学生的行为启示我们,一方面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献计献策。可见,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应当排除。故选 A。4.A4.A本题考查走进社会生活的必要性。B、C、D 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我们需要走进社会,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袁隆平说的话启示我们要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故选 A。5.D5.D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B 两项说法太绝对,C 项与题意不符。大多数人之所以甘愿分担他人的不幸,是因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故选 D。6.C6.C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题干中的名言可以看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A、B、D 三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C 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选 C。7.A7.A通过审题不难发现,B、C、D 三项与这段话的意思不符。材料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选 A。8.B8.B本题考查社会关系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其中,业缘关系是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可见,妈妈和李阿姨属于业缘关系,我和小华属于地缘关系,对应正确。爸爸和姑姑属于血缘关系,张叔和小邵属于地缘关系,对应不正确。能力提升全练能力提升全练9.B9.B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我们会更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可见,符合题意。夸大了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应当排除。10.C.C本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图片中提供的信息是社会是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结点”,这告诉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可见,理解正确。说法错误,不能选。11.A.A打疫苗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共筑免疫长城,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砖”。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这告诉我们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共筑免疫长城需要我们共同尽责。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说明“我们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可见,都理解正确。12.12.答案 (1)居家隔离期间,张苗苗具有教师、班主任、妻子、母亲等身份。(2)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张苗苗老师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包括张苗苗老师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张苗苗老师在家庭、学校等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解析第(1)问考查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张苗苗一手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手坚持上“网课”,做好班级管理和语文线上教学工作,并主动承担了区“空中课堂”的录课任务。这说明张苗苗具有教师、班主任、妻子、母亲等身份。第(2)问考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即可。素养探究全练素养探究全练13.13.答案 (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2)有利于中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有利于中学生延展生活空间,与更多的人打交道,扩大交往范围;有利于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发展;等等。(3)召开主题班会;写倡议书;出一期黑板报;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第(1)问属于启示类问题。材料中的日记内容启示我们,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运用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属于意义类问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我与社会的相关知识,从感受社会生活、扩大交往范围、形成社会关系、关心国家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要求为本次探究活动提供几种活动方式,属于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题目中“鼓励创新”,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实际,设计出有创意的活动方式。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教材知识全解易错易混全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一感受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知识点二知识点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教材知识全解1.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典型的社会生活画面感受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1 1感受社会生活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1)原因: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2)表现: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3)意义: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2.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1 1感受社会生活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2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2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相关链接1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2022河南漯河期中)久居异地的人,常常会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淡淡乡愁,如偶遇家乡的人,更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乡情。中国人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A.人缘关系B.地缘关系C.血缘关系D.业缘关系例例B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2 2知识点对应全练版 P通过审题不难发现,A、C、D三项与材料不符。老乡与老乡之间的关系直接建立在空间与地理位置基础上,可见,中国人这种浓厚的乡土情结属于社会关系中的地缘关系。解: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2 21易错易混全解易混点个人与社会是互生、互动的关系,两者互相建构、互相塑造。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第一,社会由人组成。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就无社会可言。社会以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无数的个人因生产、生活和交往而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第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社会提供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支持。第三,社会与个人互相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构、互相塑造。社会是各种行动的条件和前提,而个人行动又影响社会的发展,两者处于持久的互动状态。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必须保持适当的平衡。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 我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