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1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2 学 分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音乐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从事视听作品配乐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视听作品中音乐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画面配乐的编配能力。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的基本常识,认识到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视听作品中的特殊作用及配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本课程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手段,通过音乐实践,使他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选择音乐作品,从而为画面(包括电视教学片、专题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编配、创作音乐。 (二)本大纲
2、制定的依据根据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管理与评价,并能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要求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与开发技能,并能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能熟练使用电视教材制作设备,并能进行电视教材的摄、录、编等。本课程依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系的教学条件,并与其它相关课程配合,为学生实现课程开发、课件的设计、电视教材的制作等提供艺术指导,尤其是就音乐设计提供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从而
3、实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系统性原则:本大纲依据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乐理基础人手,循序渐进,指导学生音乐欣赏,系统学习音画理论及音乐选配方法; 全面性原则:对配乐的理论与实践由浅人深,全面兼顾; 科学性原则:知识面的覆盖、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合理准确; 实用性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发展的特点,本大纲提供了一套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要求:本大纲制定要求紧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并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 (四)实践环节课程设计1(1)名称:音乐的表现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
4、(2)主要内容与要求:给定音乐,描绘画面:结合各种乐器的音色,试为给定的画面选配音乐。(3)学时分配:1学时2.(1)名称: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2)主要内容与要求:为教学片或多媒体课件配乐(3)学时分配:1学时(五)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节环学教时学称名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其它课程设计小计一音乐基础理论66二音乐的表现手段5218三音乐欣赏概述33四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3238五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地位314六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314七教学片音乐设计基础426八教学片音乐配置的技术处理213总 计2965242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情况、课程作业设计等,
5、共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2试卷成绩: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3综合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艺术基础一音乐 张有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主要参考书:电视音乐与音响郝俊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4 电视声音构成高廷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电视声画艺术张凤铸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艺术教育与鉴赏满天澄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音乐欣赏讲话钱仁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电脑音乐的制作与技巧 张戈 张旭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音乐基础
6、理论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目的;2理解音的特性并说明它们在音乐中的构成方式及特点;3掌握音乐中常用记号的特点及运用4掌握音乐中装饰音的特点及运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的高低 1音的产生 2乐音与噪音 3乐音的特征 4音级基本音级变化音级 5音名、唱名 6全音、半音 7变音记号 8等音 9音组第二节 音的长短与强弱 1音符 单纯音符 2音值的基本划分符点音符3音值的特殊划分 三连音 五连音 六连音 七连音 4休止符5增长的值的记号 6节奏 7重音 8节拍 9.节,小节线,终止线 10拍子,拍号 11单拍子 复拍子 12音值组合法 13切分音 14弱起小节第三节 常用记号和装饰
7、音 1反复记号混合拍子变换拍子 2装饰音 (倚音 滑音 波音 颤音 回音) 3省略记号 4顿音记号 5圆滑线 6重音记号 7保持音记号 8换气记号第二章 音乐的表现手段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学习目的;2理解旋律的定义与作用,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和表现力之间的关系3掌握节奏并说明节奏的进行方式和表现力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常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5熟练掌握各种体裁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表现力;6应用乐器的音色特点,初步为视听作品选配音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旋律 1. 音乐语言 2旋律 3旋律的作用 4旋律的进行与其表现力的关系5上行旋律、下行旋律、平行旋律、级进旋律跳进旋律、旋律
8、环绕进行、旋律波浪进行6旋律的综合运用第二节 节奏1节奏2节奏的含义3节奏的分类 4节奏的进行与其表现力的关系第三节 音色 1音色 2音色的含义 3乐队的分类(西洋管旋乐队4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组民族管旋乐队 军乐队 电声乐队)5木管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木管乐器组音色特点6铜管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铜管乐器组音色特点7弦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弦乐器组音色特点 8打击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 打击乐器组音色特点9常用民族乐器及音色 第四节 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1体裁 2舞曲(小步舞曲 圆舞曲 探戈舞曲 波尔卡舞曲等)3. 小夜曲4夜曲 5奏鸣曲 6交响曲7组曲第三章 音乐欣赏概述一、教学基本要
9、求1了解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总趋势;2理解音乐欣赏的目的及意义:3理解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4掌握音乐欣赏的四种基本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乐欣赏的意义与方法 1音乐欣赏的意义 2音乐欣赏的方法第二节音乐的分类 1声乐 2器乐第四章 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在教育技术中的目的及意义2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3掌握各类音乐题材的特点及其表现力;4熟练掌握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及其在画面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民族乐曲 1民族声乐曲 2民族器乐曲 3欣赏音乐作品第二节 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1舞曲2进行曲3谐噱曲4、小夜曲5夜曲6协奏曲7奏鸣曲8
10、交响曲 9交响音画10组曲第五章 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地位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视听艺术中音乐的发展脉络;2理解视听艺术的特点及其作用:3了解电影与电视的异同;4理解电影音乐与电视音乐的异同;5掌握电视音乐的特征;6掌握视听艺术中自然音响的作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1视听艺术的含义2视听艺术的作用3电影音乐的历史沿革4电视音乐的形成5电视与电影的异同6电视音乐的特征第二节 视听艺术中的声音 1视听艺术中的声音三要素: 人声(对白 独白旁白) 音乐 自然音响 2自然音响的作用第六章 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视听艺术中音乐的特性;2掌握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3应用所学原理分
11、析电视教学片及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4应用所学原理为电视教学片及多媒体课件选配适当的音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视听艺术为什么需要音乐第二节1音乐的表情性2音乐的描绘功能 3音乐的时代感 4音乐的民族特色5音乐的概括性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1音乐烘托与渲染画面气氛2音乐揭示与深化主题03音乐推动剧情发展 4音乐形成作品的色彩和艺术风格 5音乐代替音响 6音乐提示画面段落第七章 教学片音乐设计基础一、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教学片音乐设计的学习目的与意义;2.掌握视听作品中音乐与画面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3.理解教学片音乐设计的思路;4.掌握为教学片配乐的方法:5.应用所学原理为教学片选配适当的音乐。二、教学
12、内容第一节 视听艺术中音乐的创作与选配方式第二节1基本主题贯穿式的音乐选配方式2双主题对比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3多主题、无主题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主题音乐贯穿的方式的优点 4音画式的音乐选配方式5组曲式的音乐选配方式视听艺术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1音画统一2音画并行3音画对立第三节 教学片配乐的方法与步骤 1根据画面内容确定音乐基调 2配乐的基本步骤第八章 教学片中音乐配置的技术处理一、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增减的技术手法;2了解音画时值统一的技术手段;3掌握音响素材的剪接原则。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音乐增减的技术方法1扩充法2压缩法3组合法4AB带组合的增减法5与音响配合的增减法第二节 音画时值统一的
13、几种技术手段1盒式录音机插入式剪接法2利用录音机和调音台等设备配合剪接法3利用计算机合成法第三节 音响素材的剪接原则1.合适剪接点2.不合适剪接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2 学 分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美术基础是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力求简明的介绍艺术基础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本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艺术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寻求发现、判断艺术元素的共同规律。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
14、教育的教育过程已经不是由上述的三个要素构成,必须增加教育技术这个要素。因此,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相应的艺术基础美术方面的基础。在对各种视听教材的制作时,以便大量地使用所学的艺术元素,进行综合。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美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基础,要特别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在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各章各节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理解,要联系当前艺术设计的实际。同时,还要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应用,动口动手,以便检验学习的成效,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四)教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序号节环学教时学称名课堂讲授讨论小计
15、一造型艺术的要素66二色彩66三构图66四图案66五艺术作品赏析1818总 计4242(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提问、作业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2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703综合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打成绩(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艺术基础美术杨改学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主要参考书:1电教美术教程 吴砚方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22高等师范院校水彩画教材 郑震 漓江出版社 19983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材色彩构成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4平面图案设计关尚卿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0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造型艺术的要素一、教学基本要
16、求1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等知识点;2说明线条作为造型方法的特点;3明暗的基本原理及特点:4了解色彩的价值;5了解质感表现的主要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十二点要素第二节 线条 识记十二点要素线条 1线条的造型价值 2线条的表情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的象征性第四节 色彩 1作为信息传递的色彩 2作为表情的色彩第五节 质感1质感的含义2质感的类型3质感的作用第二章 色彩一、教学基本要求1阐释色彩的三要素;2说明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特点及其不同,3掌握色彩对比的原理与方法;4了解色彩的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及运用;5了解色彩的透视变化。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色彩
17、的形成 1光、色、视觉 2固有色、光源色第二节 色彩的属性 1色相 2明度 3纯度第三节 色彩的混合1光色的混合和颜料色的混合2原色3间色4复色5补色6调和色7极度色第四节 色彩的对比第五节 色彩的运用1色彩的符号作用2色彩的知觉和情感3色彩的象征意义4色彩的视觉心理第六节 色彩的欣赏第三章 构图一、教学基本要求1阐释构图的目的和作用2说明构图的因素;3阐释构图的法则;4阐释对比的目的和作用;5阐释节奏在造型艺术中的价值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构图的概念 1什么是构图 2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第二节 构图法则 1平衡 2对比 3节奏第三节 构图的因素1点2线3形4.明暗5色彩第四章 图案一、教学
18、基本要求 1了解图案的分类与组织法则; 2了解图案的形成过程以及变化方法; 3学会初步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以及图案色彩的搭配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案的分类与构成法则 1图案的分类 2图案的构成法则第二节 图案的设计 1图案的创意 2图案的形成形式 3图案的构成形式 4图案的表现技法 5标志图案的设计6图案的色彩模拟电路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4+10 学 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模拟电路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为适应本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基础 音乐 基础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