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化脓性中耳炎讲义.pdf
《(2.3.4)--化脓性中耳炎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4)--化脓性中耳炎讲义.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好发于幼儿及儿童。临床上以耳痛,耳流脓,鼓膜充血、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急性脓耳”(acute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范畴。【病因病理病因病理】一、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湿邪外袭,也有因污水入耳,外邪之气内侵,湿蕴于中,郁而化热,湿热郁蒸耳窍,化生脓汁形成脓耳;或肝胆之火内蒸,邪热结聚于耳窍,蒸灼耳膜,搏于气血,血肉腐败,化生脓汁,而
2、成脓耳。二、西医病因病理西医病因病理1.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通过以下三种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或跳水、擤鼻不当等,引起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致病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另外婴幼儿基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哺乳位置不当也可引起本病。外耳道鼓膜途径:鼓膜外伤、不正规的鼓膜穿刺或鼓室置管,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侵入中耳。血行感染途径,较少见。2.2.病理病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中耳黏膜充血,血浆、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多形白细胞渗出,鼓室黏膜增厚,纤毛脱落,杯状细胞增
3、多。鼓室内有炎性渗出物聚集,并变为脓性,室内的压力随鼓室积脓的增多而增加,鼓膜受压而贫血,因血栓静脉炎,终致局部坏死溃破,出现穿孔,脓液外泄。若治疗得当,局部引流通畅,炎症可迅速消退,黏膜恢复正常,部分穿孔可自行修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症状症状(1)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畏寒、发热、怠倦。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2)局部症状: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耳漏。患者耳深部痛,表现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疼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咳嗽时耳痛加重,严重者夜不成眠,烦躁不安,伴耳闷,听力渐降,可有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
4、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耳闷、耳聋减轻。若病变侵及内耳,则伴眩晕,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黏脓或纯脓。2.2.体征体征(1)鼓膜检查: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鼓膜穿孔前,在隆起最明显部位出现小黄点,然后从此处出现穿孔。开始穿孔一般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之鼓膜有闪烁搏动之亮点,或见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融溃,形成大穿孔。(2)耳部触诊:局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3.3.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本病常见并发症有急性乳突炎、内耳及颅内并发症。【辅助检查】【
5、辅助检查】1.听力检查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2.血象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3.X 线检查线检查乳突呈云雾状,但无骨质破坏。4.耳分泌物培养耳分泌物培养常见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诊断】【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专科检查,结合纯音听阈测定等实验室检查,一般诊断不难。【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由于病因及症状相似,又可以相互转化,故现代学者常统称急性中耳炎。成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一般自觉耳内胀痛、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自声增强。耳科常规检查:鼓膜完整、
6、早期充血、内陷,光锥消失,如鼓室渗液较多,鼓膜可外凸,常于鼓膜表面隐约可见液平,其中杂以圆形或椭圆形气泡。鼓膜活动性差。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声阻抗检查:B 型或 C 型鼓室压力曲线,蹬骨肌反射消失。2.2.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 耳痛剧烈,多有挖耳史,外耳道红肿,牵拉耳郭痛,鼓膜完整,听力一般正常。【治疗】【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中医及西药治疗效果都较好。一般可以中医辨证治疗,以祛邪为治则,疏风清热或清肝泻火、解毒排脓为治法,配合局部应用抗生素滴耳液。一、中医治疗一、中医治疗(一)辨证方药(一)辨证方药1 1.风热外袭风热外袭证侯 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听力下降,耳鸣,
7、闭塞感,疼痛连及患侧头部,呈锥痛或跳痛,流出脓液后耳痛随之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头痛,全身不适,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小儿患者的全身症状一般较成人重,多见高热,啼闹不安,甚则神昏,抽搐,项强等症状。局部检查 鼓膜充血,表面标志消失。鼓膜穿孔后流出脓液,若穿孔较小,可呈闪光搏动现象。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方药 蔓荆子散加减。(幼幼集成)基本处方:蔓荆子、赤芍、生地黄、桑白皮、菊花、茯苓、升麻、麦冬、木通、前胡、炙甘草。发热恶寒者,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口苦咽干者,加黄芩、夏枯草以清热解毒。2.肝胆火盛肝胆火盛证侯 起病较急,耳内剧痛如锥刺,疼痛牵连至头部,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
8、闷感。常于剧痛之后,耳膜穿孔,流出脓液,流脓之后,耳痛及其他症状,也随之减缓。全身症状可见发热恶寒、面部潮红,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局部检查 初期见鼓膜红肿外突,血络显露,正常标志消失。鼓膜穿孔后,有脓液流出,若穿孔处较小,多见闪光搏动,耳道积脓黄稠,量较多或带红色。治法 清肝泻火,解毒排脓。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医方集解)基本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患者出现耳痛症状伴有全身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胸烦腹痛,小便不利,去龙胆草、栀子,重黄芩、柴胡清热化郁,加用法半夏辛散化痰和胃。小儿脓耳,易因邪毒内陷或引动肝
9、风,故要倍加注意,一般可在上述方剂内加入钩藤、蝉衣以平肝息风;若见烦躁、神昏、项强、呕吐等症,则宜清营凉血,解毒开窍,参考“脓耳变证”。(二)其他中医疗法(二)其他中医疗法1.外治法外治法(1)滴耳: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去脓作用的药液滴耳。滴药前应先清除耳道内脓液,并注意采用正确的滴耳方法。(2)吹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敛湿去脓作用的可溶性药粉吹耳,吹药前应先清洗耳道内脓液及积存药物,吹药时用喷粉器将药物轻轻吹入,形成薄薄的一层,不可喷入过多,更不可将药物倒入塞满外耳道,妨碍脓汁引流而引起不良效果。本法对穿孔小者不宜用。(3)涂敷:如脓液刺激,引起耳郭或耳后有红肿疼痛者,可用紫金锭磨水
10、涂敷。或用如意金黄散调敷。2.体针体针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全身辨证远端取穴。可针刺听宫、听会、耳门、外关、曲池、合谷、阳陵泉、侠溪等穴,每次选 23 穴,用捻转泻法,不留针。3.滴鼻法滴鼻法鼻塞流涕者,用滴鼻灵滴鼻,也有助于脓耳的治疗。二、西医治疗二、西医治疗(一)全身治疗(一)全身治疗1.1.抗生素治疗 早期应用足量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一般可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鼓膜穿孔有脓者可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参考其结果改用适当的抗生素。2.2.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疏通大便。全身症状重者注意支持疗法。(二)(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1.滴鼻滴鼻用 1麻黄碱溶液滴鼻,其目的是使咽
11、鼓管通畅,有利于鼓室引流。2.鼓膜穿孔前鼓膜穿孔前用 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因该药遇到脓液后释放苯酚,可腐蚀鼓室黏膜及鼓膜。3.鼓膜穿孔后鼓膜穿孔后(1)可用 3过氧化氢清洗外耳道,并拭净外耳道的脓液,脓量多时可用吸引器吸出脓液。(2)局部用药以抗生素水溶液为主,鼓膜穿孔或鼓膜切开后可用 0.3氧氟沙星滴耳液。(3)脓液减少、炎症逐渐消退时,可用甘油或酒精制剂滴耳,如 3硼酸甘油,3硼酸酒精等。(4)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愈合。流脓确已停止而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可作鼓膜修补术。(三)(三)病因治疗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样体肥大、
12、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四)(四)单纯乳突凿开术单纯乳突凿开术对于重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乳突化脓性炎症,乳突有积脓,应作单纯乳突凿开术。此术目的是通过切开鼓窦,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的病变组织,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根据症状和鼓膜情况一般诊断不难,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高,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而耳部症状容易被忽视,应引起注意。治疗上中医西医治疗效果都不错,临证可以中医辨证论治,配合局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注意应该干耳后一周才能停药,以免复发。对于婴幼儿,早期全身症状较重,鼓膜充血
13、肿胀尚未穿孔,可给予足量抗生素和必要的对症处理;鼓膜穿孔后,注意局部清洁,保持引流通畅;同时要积极治疗上、下呼吸道疾病。【古医籍精选】【古医籍精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疳:“此证耳内闷肿出脓,因脓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得震耳;出白脓者,名缠耳;出黄脓者,聤耳,俱由胃湿与肝火相兼而成。宜柴胡清肝汤主之,气实火盛者,以龙胆泻肝汤服之。唯风耳则出红脓,偏于肝经血热,宜用四物汤加丹皮、石菖蒲服之。外俱用酱茄内自然油滴之,俟脓净换滴耳油,时时滴入,肿消生肌自愈。续名医类案 卷十七:“一妇人因怒发热,每经行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胸胁乳房路清,或寒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或小
14、腹胀闷,皆属肝火血虚,先用栀子清肝散二剂,又用加味逍遥散数剂,诸症悉退,乃以补中益气汤而愈。”(孔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粘膜、粘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伴有或不伴有听力下降为特点。常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严重,经一般治疗未能痊愈而致。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后 8 周尚未痊愈者,转为慢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制订了2012 版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3 化脓 中耳炎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