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文化小区规划说明书.doc
《世纪文化小区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文化小区规划说明书.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说明书目录第一篇 背景篇一、项目背景二、规划范围三、用地现状第二篇 理念篇一、规划编制依据二、规划理念第三篇 规划篇一、规划构思二、规划结构三、道路交通四、绿地景观第四篇 建筑篇一、设计依据二、住宅建筑设计三、公建建筑设计四、建筑造型设计五、建筑结构设计六、建筑节能设计七、建筑消防设计八、建筑无障碍设计第五篇 技术篇一、竖向规划二、日照分析三、市政设施规划四、技术经济指标五、经济分析估算表静宁县【世纪文化】住宅小区详细规划设计说 明 书 第一篇 背景篇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城市居住空间与居住环
2、境的要求大幅提高,反映在住房消费上,逐步向住宅社区化、现代化、全面化发展,而世纪文化居住小区正是顺应这种市场需求而开发建设的生态绿色居住社区。静宁县世纪文化居住小区(以下简称小区)是由静宁县城建局委托具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公司进行开发的精品住宅区,基地总面积约60.15亩(其中保留建筑占地8.4亩)。公司遵循全新的居住理念以及“品味、品质、品牌和美”的开发理念,力求将世纪文化居住小区建设成为居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物业管理完善的现代化、高品质居住社区。根据国家最新的住宅政策,和现有用地内的拆迁安置实际情况,小区规划户型设计充分考虑了90平方米以下住宅户型的安排,整个小区内90平米以下和90平
3、米以上住宅相互结合并合理分区,同时统一进行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使世纪文化居住小区既能满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宅消费的需求,又可以让广大工薪阶层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住宅小区的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二、规划范围世纪文化居住小区位于静宁县中南部,交通便捷,基地由市区内的西环路、新街、十字街、世纪文化西街围合而成。街区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205米,建设用地面积约2.74公顷,合41.1亩(除去保留建筑用地8.4亩)。三、用地现状此规划范围内用地平坦,为典型旧城平房改造区。规划区东临成纪文化城、西侧紧挨城市交通干道西环路、县历史博物馆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广场一处,周边文化氛围浓重。规划区内部邮电家属院
4、用地一处(规划保留)。第二篇 理念篇一、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4月1日发布实施)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5、住宅设计规范6、静宁县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7、开发单位关于世纪文化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任务书、地形图及修测地形图8、国家及甘肃省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二、规划理念1、坚持超前性与高起点的理念以城市总体规划和本区的控制性规划为依据,设计具备超前性与先导性,体现新理论与新手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进行规划设计,结合当今居住区规
5、划的最新理念与表达成果,建设静宁县具有特色的居住小区。2、坚持“品牌性”的理念以建设静宁县的精品住宅区为目标,设计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康居品牌社区,树立“世纪文化居小区”的品牌形象,为未来的市场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通过交通组织设计,建立社区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统,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区。4、坚持“绿色生态社区”的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的绿色居住社区,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
6、态主题。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开放空间和社区环境,强调绿化空间与居民活动空间的融合,将建筑组群与人工环境有机的穿插与渗透,形成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构筑静宁县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5、坚持“可操作性与弹性”的理念在注重规划超前性的同时,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静宁县的地方习惯与市场需求,使规划具备可操作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规划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具备充分的弹性。第三篇 规划篇一、规划构思小区以业主提供的项目策划及产品定位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总体规划上的临街商业门面进行规划布局,同时进行住宅单体设计,而小区则以围绕会所设计一个景观中心,形成内敛的形式。小区力求在总体
7、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超前性与创新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高尚生活区,优美的栖居环境同时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规划方案注重对现代高尚休闲、娱乐、居住理念体现。场所的建立,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指导我们在规划中,从微观的建筑上升到一个更宏观,综合的角度去看待其整体性。宅前绿的的精心设计,使绿色景观印入每户窗口,区内景观与建筑风貌浑然一体。规划中着重突出建筑特色与公共性活动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彼此交融,并提供居住与休闲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使区内居者在尽情享受阳光、清凉林风、清洁空气的同时,与现代生活、资讯紧密
8、联系在一起。二、规划结构1、规划结构 一心、三组团、多景观节点(1)、一 心:规划主入口处结合会所建筑和水体景观设置公众活动中心,(2)、三组团:由小区道路和景观系统划分为三个组团。西侧高层组团A、多高层混合主组团B、邮电家属院保留组团C。组团和组团之间由公共空间及绿地连接,而组团内部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组团绿地。(3)、多景观节点:小区入口处开放性主景观与私密性宅前景观构成了本小区的景观体系。每一组建筑外的宅前绿地及建筑小品为该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别致的景观元素。三、道路交通系统世纪文化居住小区的交通组织以人车混行为主,并在中心景观功能区内设置小区步行游憩系统,这将能够适应小区居民
9、自身安全和方便的需要。(1)、车行系统小区组团路构成小区道路的骨架。整个小区的车行道路弯曲而流畅,形成内部路网。在小区出入口,主要公建、中心绿地和每个组团内都配置相应的停车场地。住宅设置集中的自行车库。(2)、步行系统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小区力求建设完善的步行系统,并以步行系统为基础组织社区居民游线和观景体系。以小广场和宅前绿地为集散地,以道路两侧人行道和林荫散步道为纽带,将步行空间连接到每家每户和每个公建,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步行空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步行道不设台阶,以方便行人设计成为无障碍通道,路口铺砌还应设置盲道。(3)、静态交通为适应汽车交通的发展,静态交通也是规划的重点,小区充
10、分安排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库。小区停车率指标为:按照每10户3个车位计,小区共需车位186个。本小区机动车停车采用地面林荫停车场、地下车库相结合的方式,地面林荫停车主要设于小区内部的住宅间,地下车库共计设置车位126个,地上停车位60个,共计186个。四、绿地景观系统世纪文化居住小区的绿地由中心绿地、节点绿地、道路绿地、宅间绿地组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公共性绿地和私密性绿地。4.1、绿化系统绿地与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小区绿化环境空间的丰富多样和鲜明的层次感,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环境与业主生活的相协调。我们从居民“公共活动-私密活动”的不同等级的活动特征分析,改变
11、以往住宅区“四菜一汤式”的绿地布局,而采用“中心绿地+院落绿地”的两级布局方式。小区的绿地系统以中部开敞绿地为核心,并根据道路两侧绿化贯穿整个小区,串联小型活动空间与组团绿地,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1)小区主入口结合会所、水体景观布置小区主景观,建筑内设置组团绿地。组团绿地和宅前绿地共同组成小区绿地系统。(2)带状绿化:小区的道路绿化作为绿色的纽带和绿色景观通廊,串连整个小区的住宅组团与公共空间,并争取每栋住宅尽可能地接近绿地、看到绿地、使用绿地,从而满足住宅“均好性”的要求。(3)组团绿地:在小区各个组团的内部形成面积不一、各自独立的绿地,如同散落的明珠分布在小区内。 “
12、点”状的绿地是居民日常休憩活动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同时与道路带状绿地自然的沟通,从而形成整个小区既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的绿地系统。4.2、景观体系小区的景观体系与空间序列是以人、自然、建筑、环境有机融合为主旨建构,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精心组织景观节点、景观轴线、天际轮廓线、视线通廊及观景通道等景观要素,从而形成丰富生动、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小区独具特色的形象。(1)景观节点在小区主入口附近结合公共建筑布局,形成中心绿化景观节点,也是规划区公共空间的核心。由道路绿带串起的宅前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小区的次景观节点。这些次景观节点有的以小广场为主体构成,展现开敞的空间意向;有的以
13、住宅建筑围合而成,体现独特的建筑造型与建筑空间序列,通过广场、绿地、建筑的组合成为展示小区形象的重要窗口。(2)景观轴线小区的景观轴线,依托车行,步行系统和公共绿地形成,是支撑小区景观系统的骨架。4.3、植物选择、注重体现小区风貌和景观特色,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乔木选用适应溴水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花灌木及地被植物选用荫芽力强、花期长、耐修剪、易管理的适宜品种。、适度引进新的优良树种。3、植物配置、植物配置应与其它景观要素如地形、建筑、水体等相协调。、配置中应将乔木、灌木、地被、草皮、藤木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植物空间。、根据景观需要植物配置形式以片植、群植为主,以
14、孤植等为辅,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植物配置中,兼顾景观、生态、遮荫等各项功能。第四篇 建筑篇一、设计依据 静宁县规划局核发的1:1000用地红线范围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003年版住宅建筑规范 GB50368-2005住宅设计标准 DB62/25-3011-200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
15、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62/T25-3033-200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等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及甘肃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二、住宅建筑设计小区以成为静宁县的新型、现代的品牌精品住宅区为目标,以创造具有大众性、超前性、示范性、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为指导思想,力争在住宅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及材料设备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在保证安全、美观、实用、经济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新型建材,并达到住宅设计的先进性及新颖性。1、住宅
16、户型设计根据市场调查和小区的定位,本小区的住宅均为高层、多层6+1建筑住宅。顺应最新的住宅政策,以90平方米以下的套型为主力房型。具体户型比例详见小区住宅房型一览表住宅户型户型建筑面积(M2)单元数总户数A(一梯两户)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三室两厅一厨一卫114134159393C(一梯四户)二室一厅一厨一卫二室两厅一厨一卫90906186186小 计5582、住宅套内设计l 套内分区:住宅套内分区明确,以起居厅为中心,家庭内部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寝居分离、干湿分离。室内布置紧凑,设计尽可能减少开向起居厅门洞的数量,走道短捷,提高面积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住宅套内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在保证经济实用的原则
17、上,力求套内做到全明设计。l 起居室与主卧室:强调大起居厅的活动空间和良好视野,主卧室与起居室均朝南,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南向的直射太阳能,增加室内温度,并在夏季能有效地组织室内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l 厨卫设计:在厨房、卫生间设计上综合考虑现代生活用品设备的布置,满足现代使用功能要求,采用整合设计方法,综合考虑操作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及通风的要求。厨房具良好的自然通风和直接采光,争取冰箱入厨,按操作程序布置厨房器具与冰箱机位,同时设置排烟道,集中处理厨房内排出的油烟废气;在卫生间内设置一道内隔断,将便溺、洗浴与洗漱、洗衣等功能应适当分离与组合,以减少使用干扰。大套型设双卫。l 阳台:各房型
18、除朝南设生活阳台外,在厨房外均布置服务阳台。l 储藏:套内尽可能安排贮藏间,并在卧室内留有壁柜的空间。三、公共建筑设计1、公共中心商业会所综合体位于小区中部的公共服务中心是本小区的一大卖点与亮点,同时也是小区重要的商业区和休闲活动区。2、托幼小区内未考虑托幼,因城市上位规划静宁县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在本方案东北角与十字街一街之隔,规划占地0.24公顷的幼儿园一所。本规划区内学龄前儿童可在此幼儿园内就读。四、建筑造型设计为保证小区建筑彼此间的协调,强化总体景观控制,必须对小区建筑风格提出基本的设计导向,规定建筑的尺度、形式、材料、色彩等设计要素,使小区的建筑风格既具有特色又协调统一。1、住宅造型设
19、计根据小区的风貌定位,小区住宅的建筑风格与色彩必须与“蓝天、绿树”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根据住宅建筑采用具有现代城市气息的现代风格,与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协调。 2、公共建筑造型设计小区的公共建筑、特别是商业建筑,主体为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同时使用轻巧的钢构件,局部装饰结合天然石材、彩色百叶、玻璃和轻巧的片顶,使现代感与传统材料有机的结合。建筑色彩为冷灰色或采用冷色基调配以白色线条的色彩处理手法,使人感到较高的品位和档次。建筑平面上和立面上处理考究,轮廓线丰富,细部处理精细,强调柱廊与灰空间。配套商业建筑与社区会所的风格应现代、明快、具招徕性。立面建筑材料采用淡冷色墙面与钢和玻璃结合,局部以鲜艳的
20、色块点缀,体现通透、明快的时代感;开窗形式丰富、多样,力求形成热闹、繁荣的气氛。用异型作为建筑的基本造型,建筑局部通透并与小广场、绿地结合,体现建筑的现代面貌,营造具有亲和力又具有现代感的氛围。3、建筑剖面设计地下一层:1#、2#、6#、8#、楼为4.8m。一、二层:均为3.6m三层以上:( 3#楼、4#楼、5#楼、7#楼均为6+1层均为2.8m),(1#、2#、6#、8#、楼均为2.9m)。电梯机房:4.5m;水箱间:4.5m室内外高差0.30m 五、建筑结构设计1、设计依据: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3
2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2006年版)5)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2008年版)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质【2008】216号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 WO=0.30KN/M2 (50年一遇)2)基本雪压: SO=0.15KN/M2 (50年一遇)3、海拔高度:1653.5米4)最大冻土深度:0.8米5)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
22、加速度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3、结构设计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2、由于缺少地质资料,故基础形式暂不能确定。4、结构选型:本方案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基础结构选型: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型基础(未提供地勘报告)。5、材料:钢筋:HPB235钢,HRB335钢混凝土:所有混凝土结构构件采用C30填充墙:采用M5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六、建筑节能设计1)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及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外贴50厚聚苯板外保温。墙体平均K0.39W/ .K。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纪 文化 小区 规划 说明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