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总复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等教育心理学》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总复习.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一)引言 作为高校教师,当你走上讲台面向大学生授课时,当你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时,当你课余与大学生交流时,当你撰写教学改革论文时你是否意识到,一些心理学规律在有意无意、或直接间接地发生着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精辟指出: “我们并不对教师们说,你们得这样或那样做,但是我们得对他们说,你们 要研究你们想支配的那些心理现象的规律,并且在工作中考虑这些规律和你们想要应用这些规律的情况。 ”(学校应用实例)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
2、识去影响。美国教育心理学吉诺特(Dr.Hain.G.Ginott):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以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我个人采取的方法和情绪,可以让学生愉快与悲惨;可以是启发学生灵感的媒介,也可能是制造痛苦的工具;我可以让学生开心,也可以让学生丢脸;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的恶化或解除,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分析 (一)、高校教师的职责(功能) 1、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育功能) 2、知识经验的传授者(传授功能) 3、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为人师表) 4、学生活动的指导
3、者(组织者功能) 5、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科学家功能) 6、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员(医生功能)大学生喜欢的老师的特征 1、学识与能力:智慧、广博、方法好、有趣味 2、个性与人格:随和、开朗、活泼、有多方面兴趣 3、品德和工作态度:公正、负责、民主、认真、道德、守信用 学生评教表(二)、高校教师的任务 1、教书育人 2、科学研究 3、社会服务 4、精神文明建设(三)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1、教学、科研和育人三位一体的特点 2、智力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特点 3、传递信息与生产信息的统一的特点 4、个别劳动与群体劳动相结合的特点 5、自觉性与奉献性相结合的特点(四)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特征 1、心理品
4、质 自尊自信、重视威望 热爱专业、学而无厌 独立自主、多思唯理 追求成就、淡薄名利 情感丰富、体验深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心理特征 理想崇高事业心强烈 具有执着的兴趣 渴望社会尊重 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 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强 艰苦奋斗意志坚定(五)高校教师的需要特点 1、社会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2、尊重、荣誉需要的关切性 3、精神需要的优先性 4、求知需要的经常性 5、物质需要的 “文化性 ”(六)高校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的冲突 2、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4、多样角色和角色期待的冲突 5、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冲突 6、自觉奉献与社会价值的冲
5、突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1、历史使命感强、具体责任意识弱 2、政治上进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 3、人生进取精神强、集体主义观念弱 4、成材立业愿望强、艰苦创业意识弱 5、社会道德认同感强、基础文明素质弱 6、自主自立意识强、自律自理能力弱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5)p2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的应用课程 它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融入了大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密切结合高校教学与教育实际而成。 是一门自然性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
6、学是一门新的不成熟的应用学科,只有十多年的历史,亟待充实、完善和提高。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帮助和引导高校教师努力作到: 运用心理学知识,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 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运用心理学知识,把握高校教学规律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育人效果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管理水平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践观察法 原则:客观性原则 问卷调查法 发展性原则 经验总结法 实践性原则 自然实验法 教育性原则 实验室实验法 个案分析法六、高校教学过程分析(20分) 完整教学过程的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2、分析任务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设计课程 5、教学 6、评定
7、 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 在教学各环节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教学系统进行整体优化 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举例分析 详见教材P2122六、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知识(心理科学简介、心理过程分析、个性心理分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大学生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引导 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的讲解与分析总结 从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任务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5 对教育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初步认识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哪些环节?心理学在其中有什么作用?10-20高等教
8、育心理学导读(二)心理学概论基础心理学常识一、心理和心理科学: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的对象、个体心理系统、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人的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四、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一、心理与心理科学 人类心理现象: “地球上的最美丽的花朵 ”恩格斯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P210 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心理的实质:人类心理的社会性、人类心理的自觉能动性、人类心理的发展性(三)个体心理系统 1、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也可称为个性心理倾向 2、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3、心理状态:
9、抑制、觉醒、振奋、疲惫、应激 4、心理特征:稳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也可称为个性心理特征(10分)(四)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人脑阶段的产物,人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必要条件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理随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详见图示和实例)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德国莱比锡大学教授冯特于1879年创立了科学心理学(W.Wundt,18321920)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 结构主义学派冯特(W.Wundt) 功能主义学派詹姆斯
10、(W.James)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J.B.Watson) 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M.Wertheimer)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S.Freud)p14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A.Maslow)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布鲁纳 神经心理学从生理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现代心理学的门类 理论心理学类: 普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类: 教育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法律心理学 广告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管理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三、心理过程分析 见投影片 (一)认识过程:感
11、觉、知觉(错觉)、思维、想象、记忆、注意 (二)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情操、(情商) (三)意志过程:目标、困难、调节、实现(一)认识过程分析 1、感觉和知觉 2、错觉及其利用 3、思维和想象 4、记忆和注意错觉及其利用详见投影片长短错觉大小错觉(二)情感过程分析 1、情绪 2、情感 3、情操 4、情商(三)意志过程分析 1、自觉确定目标 2、自觉克服困难 3、自觉调节行为 4、自觉实现目标四、个性及其分析 1、个性及其形成 2、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3、气质 4、性格 5、能力1、个性及其形成 个性: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
12、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做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的、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二者相互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蒙境和自由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
13、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气质及学说类别 1)、体液说古希腊Hippokyrates 2)、神经说俄国巴甫洛夫 3)、体型说德国克瑞奇米尔 4)、血型说日本古川竹二 5)、激素说伯尔曼L.Berman 6)、孔子说:狷、狂、中行 7)、阴阳五行说:少阴、太阴、阴阳平衡、少阳、太阳 8)、儿童说:小懂事、磨娘精、慢吞吞气质概述 A、概念:一个人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B 、含义: 强调个体的情绪方面 偏重生理因素 强调刺激反应(见幻灯片)5、性格及其类别 性格 按性格的优势划分:理智、意志、情绪 按个体独立
14、性划分:独立、顺从 按心理倾向性划分:外倾、内倾 按气质基础性划分:A、B、C、D、E总结 本讲要点: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在高等教育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本讲重点思考题: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10)2 个体心理系统(P27)8 心理特征的概念(P6)5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概念(P1415)5高等教育心理学导读(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与教学心理综述本讲为考试重点 一、学习心理概述 二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三、情感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五、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六、注意在教学中的组织 七、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八、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
15、形成 九、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一、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是人类生活中的永恒主题,理想的人生就是不断学习 的一生,学习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始终。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将重点研究什么是学习?论述现代认知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1、学习(2-5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 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
16、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P82-84)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影响较大的理论流派: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4)联系本学科的教学实际 详见P98110(20分)(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17、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技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的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 心理学 复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