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ng) 孕育(yn) 翩然归来(pin) 农谚(yn)B.簌簌落下(sh)了解(ji) 销声匿迹(n) 纬度(wi)C.衰草连天(shui) 连翘(qio) 层峦叠嶂(zhng) 弋阳(y)D.风雪载途(zhi) 隧道(su) 头晕目眩(xun) 窥见(ku)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
2、记忆犹新(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A.神圣 B.
3、神奇 C.神异 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
4、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 B C D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1)(4)(6) 、(1)(2)(6) 、(2)(3)(4) 、(3)(5)(6)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A , , 。B 。 ; “ ” 。C , ; ?D 。 , “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
6、题。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句,这段文字是按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4)文中运用了_、_、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
7、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_ _ 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 语言 同步 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