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城镇化调研报告.doc
《财政局城镇化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局城镇化调研报告.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莱芜市财政局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的 调 研 报 告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后,我市坚持把推进城镇化工作作为加快莱芜发展的重大机遇,把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一体化”作为重要平台,全力推进城市与农村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网对接、共建共享,全市城镇化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我市城镇化工作的基本情况莱芜市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辖莱城、钢城2个区,3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1个旅游度假区和20个镇(街道)。2008年,全市城镇化率达
2、到50.48%,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88和4.8个百分点,主要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城镇规模显著膨胀。按照“重点加快发展中心城区,积极扶持中心城镇,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的战略思路,把全市城乡2246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全市形成了“中心镇引领、重点镇支撑、市镇村联结、新型社区呼应”的城乡空间新格局。规划建设了高新区、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加大老城区建设改造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6.5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31.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达到43万人。二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我们
3、坚持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以重点城建工程为载体,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08年底,全市城市道路达到210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万人拥有公交车14标台,日供水能力达到7万方,供热、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45%和99.4%。馨百、银座、贵和、信誉楼等商贸设施陆续建成,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馆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是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
4、布局、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建设,努力促进三个集中,城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农村道路、通讯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铺开农村集中居住区和村庄改造项目85个,建成居民楼397栋,公交线路延伸到40%的乡镇,城乡联网供水覆盖面超过50%,全市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移动电话、通宽带等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搞好农村中小学改造和乡镇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等服务设施建设,农民就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城镇化有了突破性进展。在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了“八个加
5、强、八个提升”:(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政府决策和驾驭城镇化工作的水平。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莱芜市委、市政府把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市的优势,积极开展城镇化工作。于09年12月 日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由市委于书记主持,马市长就全市城镇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组织各区、乡镇(办事处)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青岛、潍坊、临沂、济南、威海等先进地市参观学习。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精品城市建设、城中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小城镇建设等城镇化问题,各级强
6、化机遇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调查研究,政府决策能力和工作指导能力全面提升,全市城镇化工作得到快速稳步推进。(二)加强城镇规划编制,提升规划水平和城市价值。我们把城镇规划作为发展城镇的第一要素,作为政府管理城市的第一责任,靠科学的规划创造财富,努力实现规划的最大效益,提升城市价值。一是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把除5个街道办事处以外的现有14个镇、1个乡整合为6个小城镇;将城镇规划建成区外的828个行政村集约整合成87个中心村,224个基层村,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民点梯次分明、发展有序的四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二是全面铺
7、开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农村住房规划编制。积极开展了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2009年,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新一轮总体规划和片区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启动并基本编制完成。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09年6月30日经市政府审批实施。三是开展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目前全市已有17个中心村和60个城区村、镇区村完成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加强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开展城镇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加强精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设档次彰显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工作中,我们注重吸收外来优秀元素,一是牢固树立精心精
8、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切实提高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水平,打造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二是大手笔实施城镇“增绿”工程。突出城区关键路段、重要节点、窗口地带,因地制宜、因景制宜进行带植、丛植、群植,努力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园林绿化水平。09年我们完成了莲河公园续建和长勺路、龙潭东大街青草河公园的绿化补植,栽植各类苗木35万株,出色完成了第七届国际园博会莱芜园的建设布展工作,成为齐鲁园中的精品园。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了占地640亩的综合性植物园,在各乡镇驻地建设了占地10亩以上的中心公园和绿化广场,并通过河道沟渠两岸绿化及城市周边山体绿化,将城乡绿化有机相连,构成了城乡一体化生态
9、体系,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城乡森林覆盖率达到33.1%;三是创造性的搞好“添亮”工程。着力抓好灯光景观设计和建设,追求灯具造型的大气和现代气息,使莱芜的夜晚华灯四射、流光溢彩,全年完成了万福路等10条路段的路灯工程,亮灯率超过98%。四是加快了城镇“治水”步伐。大搞水系改造规划,做足“水景”文章,使城镇所有的水都成为流动的水源、清洁的水面、繁华的水景。如我们实施的青草河治理工程,由过去的一条臭水沟,如今变成了一条集滨水景观、商业服务、文化休闲和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绿色长廊,既成为莱城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又积累了城市水系治理的宝贵经验。(四)加强城中村拆迁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城中村改造
10、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环节。一是编制改造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打破村居界限,连片开发,连片建设,集中安置,新建、改建的住宅区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万平方米。二是坚持高标准建设。我们打破城中村改造就是平房变楼房、旧房变新房的陈旧观念,坚持高标准建设,鼓励建设高层住宅。在单体设计上,采取形式多样,不搞统一模式;在房屋结构上,充分考虑舒适性、合理性,功能方面力争做到50年不落后。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确保工程优良率达到100%。努力建设精品社区,真正实现“拆除一片旧村、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片环境”的目标。三是依法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拆迁安置坚持以人为
11、本,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把群众思想工作做通、做透。对拆迁房屋合理补偿,对拆迁户妥善安置,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拆迁改造工作程序,严格安置补偿政策,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做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四是落实好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土地、拆迁、安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建设手续费用上,我们出台了具体的减免政策,对城中村改造建设新社区安置房和生活保障用房一律免收市级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同时认真抓好落实,抓好每一个环节,使城中村改造政策真正惠及到广大群众。09年我们结合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拆迁面积80多万平方米,建设安置
12、房和经营性用房38万平方米。通过城中村改造,有效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形象,。(五)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升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把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举措来抓。我市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开端较好,涌现了九龙家园等一批先进典型。由于全市各级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责任,加强了指导协调,强化了调度督查,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09年全面完成了集中居住区1.4万户的建设任务。工作中,我们一是按照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编制完成了全市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二是加大了政策扶持力
13、度,09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村庄改造的意见,制定了扶持政策,规定对城市规划区外农村住房建设、整村迁建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中介性收费一律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最低标准的50%收取等优惠政策。加大了对基层的服务支持力度,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土地、拆迁安置、房产、资金、保障等政策,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新路子。三是开辟了联审联批绿色通道。由发改、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环保等部门组成联审联批办公室,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统一受理,统一审批,
14、一站式服务,审批事项由原来的80多项,减少到23项;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49个工作日压缩到37个工作日。四是突出农村危房改造,把农村居住区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起来,本着先急后缓、分类实施的原则,采取修缮加固、租赁安置、配建安置,发放修缮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快危房改造,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09年全市共发放住房补贴368万元。五是注重培育典型,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注重树立和培养全国全省的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全市城镇化进程。(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功能。我们把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一是
15、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绕城高速,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搞好交通节点规划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改善公交运营条件,多方筹集资金,新购买了16辆新型天然气公交车投入运营,调整了6条公交线路,运营里程增加24公里,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了26%以上,城市公交运营上了一个大台阶。二是加强市政公用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城乡供水处理工艺,提高管道燃气、集中供热覆盖率和供应保障率,健全分配电网和供电预警保障机制,统筹各类工程管线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改造,09年我们重点推进了莱城至雪野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铺设天然气管线15公里,实施了天然气向钢城延伸工程,铺设管道6
16、000米,开发天然气1万多户;完成了莱芜电厂和莱城电厂向莱城供热工程,累计建设热力管线23公里。三是抓了体育公园的建设。对新城区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对旧城区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我们高标准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准的体育公园,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09年6月份建成综合体育馆,成功承办了十一运会女子排球小组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认为我市的综合体育馆是十一运会最好的比赛场馆之一,具备了承接国际赛事的水平。同时完成了1.45万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馆建设。四是完成了路桥改造项目。全年完成龙潭东大街公铁立交项目、孝义河桥、长勺南路路桥、万福路、鹏泉西大街等路桥改造工程。其中龙潭东大街公铁立交工程的桥涵顶进
17、长度位居全国第二。五是大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全年验收节能建筑27万平方米,超出省分配任务2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既改项目12个,改造面积28.5万平方米;加强节水器具的推广,验收新建筑节水器具1.2万余套,积极做好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基础工作;加强排水许可管理和污水处理费征收,全年征收污水处理费900万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七)加强小城镇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城镇综合实力。在小城镇建设中,我们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产业带动。我市确定了“三大产业板块”,“四个功能区”的经济发展框架,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在不
18、同板块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镇域经济,推动城镇化进程。在北部,发挥山水生态资源优势,以雪野旅游区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我们对该板块加强了规划建设指导,突出旅游特色,如雪野、茶叶等镇,大力发展旅游特色型小城镇。在中西部,以莱城姜蒜产业区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种质资源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储运加工基地和产品信息交易中心。我们积极打造农业加工型小城镇,如羊里、寨里、杨庄、大王庄等镇,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在南部,发挥钢铁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钢铁加工物流。如颜庄、里辛、黄庄等镇,依托莱钢,发挥钢铁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打造钢铁物流加工型小城镇。坚持把镇域经济作为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支撑点,
19、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协调机制,抓好产业招商,实施产业支撑,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城镇集聚,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相互促进。二是突出重点镇带动。我们以国家级重点镇和省级中心镇为重点,按照小城市的标准,重点加强了口镇、颜庄、寨里、牛泉4个省级中心镇建设,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扩大其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小城镇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同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积极打造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建设了一批功
20、能齐全、设施配套、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品牌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城镇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有力的促进了“三个集中”。(八)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一是加强公共设施管理。我们按照迎全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突出比赛场馆、广场等重点部位的整治,加强城市主次干道沿线治理,组织开展了安全文明示范路创建和城市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重点抓好了城乡道路、高速路沿线、风景名胜区、乡镇驻地的环卫保洁,极大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为十一运会和国际航空体育节的胜利召开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二是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配套联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市处理”的
21、模式,重点推进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通过“四个机制”的建立完善,形成了农村垃圾集中治理网络,全市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镇村环境明显改观。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和谐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体上看,我市城镇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我市城镇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一)城镇化水平与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地位不相称,中心城、城区和小城镇实力相对较弱。我市是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经济总量、城镇化发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局 城镇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