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框题学习任务教学设计.doc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框题学习任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框题学习任务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框题学习任务教学设计广州市铁一中学 张燕霞( 邮箱lingzifeiyu)一、目 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二)在集体中成长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表现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理解与宽容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品质,与人为善2.2.1生活需要理解与宽容说出生活需要理解与宽容的道理2.2.2理解与宽容的原则与策略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运用宽容的原则和策略,换位思考,谅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共建和谐社会。【课程内容表现标准的变化及其评析】一、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二)交往的品德2.
2、3 尊重、帮助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与人为善。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二、2011版课程标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二)在集体中成长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评析:2003版(实验稿)课程标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由“(一)交往与沟通”、“(二)交往的品德”和(三)“权利与义务”三个部分组成。而2011版课程标准“二、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则由“(一)交往与沟通”、“(二)在集体中成长”和“(三)权利与义务”三个部分组成。对比发现,旧课标中的“(二)交往的品德”改变为“
3、(二)在集体中成长”。旧课标中的“交往的品德”这一部分的课程标准内容并没有消失,一部分内容挪移进入“(一)交往与沟通”中,一部分组成了“(二)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变化不仅没有弱化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相反,更加凸显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科目标的重中之重,其任务实现和有效达标评价是难中之难。因为作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是一体三面、辩证统一的关系。初中思想品德课如果离开了所涵盖的各门具体人文与社会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的学习,就没有认知对的发展,没有认知过程就没有本课程体现“三观”、“四有”、“五爱”核心思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所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4、目标也必然是飘在空中的无根浮云。据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割裂三维目标,而要在知识传授、能力提高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八年级上册的教材的主题词是“交往与沟通”,第一、二、三单元册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领域探讨了交往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进行这三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具体的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也应同时进行交往品德(如诚信、宽容、尊重等)的渗透。进行第四单元宽容、尊重、理解、诚信等交往品德的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设计时,又应该回顾到前面三个单元关于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从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些领域的交往经历和实例选取素材设计教学活动。这样,
5、学生才能领悟这些方法和技巧都体现了宽容、尊重、理解、诚信等交往的品德,明白只有不断修炼、培养自己具有这些交往的品德,才能在交往中自然运用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巧实现有效沟通,并将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上升为一种交往的艺术。【教科书相关内容】思想品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教学目标描述及其评析】目标1. 学生能结合表现宽容的公益广告、典故、美谈等,解释宽容的含义。目标2.学生能能结合正反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宽容所带来的情感慰藉,概括宽容的好处,说明生活需要宽容。目标3.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别宽容问题的是与非,概述宽容的原则和策略。目标4.学生
6、能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宽容的策略,化解冲突,为建设和谐、幸福广州出谋划策。评析:第一个具体目标中,动词是“解释”,名词短语是“宽容的含义”,属于理解事实性知识这个类别;第二个具体目标中,第一、二个动词是“概括”和“说明”,名词短语是“宽容的好处”和“生活需要宽容”,均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这个类别。第三个具体目标中,第一个动词是“辨别”,名词短语是“宽容问题的是与非”,属于分析概念性知识这个类别;而第二个动词是“概述”,意味着概括,名词短语是“宽容的原则和策略”,属于分析概念性知识和分析程序性知识的联合;第四个具体目标中,“运用宽容的策略化解社会冲突” 属于运用程序性知识;“为建设和谐
7、、幸福广州出谋划策”为创造程序性知识。因此,这一目标置于分类表的C3单元格和C6单元格表11 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教学目标的分析知识维度认 知 过 程 维 度1.记忆2.理解3.运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1B.概念性知识目标2目标3C.程序性知识目标4目标3目标4D.元认知知识【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着自我中心、心胸狭隘的心理、道德状况;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明白宽容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往往因为情绪控制能力欠缺或是思维的狭隘,选择了恶言相向的处理方式,导致冲突产生甚至引发社会矛盾;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八年级上册的“交往
8、与沟通”的相关知识已经进行过学习,虽然相隔时间较长,产生了部分遗忘的现象,但是在生活中会尝试运用体现宽容品德的交往策略,如“与父母交往不要太计较”、“原谅老师的错误”等;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作为九年级的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加上对于我国情国策的了解,面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和分析会更加全面客观;2.本课学习内容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本课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其学习条件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本册前三个单元的交往方法和策略的学习中已经对于宽容待人的问题有很多感性的认知和思考;3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提供支架师生探究 体验感悟生成知识明理践行4.课的类型:新
9、授课。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二、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描述及其评析】复习导入并告知教学目标复习前面三个单元学习的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交往与沟通的方法与原则,类比三个领域中学习中“与父母交往不要太计较”、“原谅老师的错误”、“与朋友交往要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面对文化的差异,我们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得出结论:四个交往策略都体现了宽容的交往美德。所以,同学们要能做到:学生能结合表现宽容的公益广告、典故、美谈等,解释宽容的含义。学生能能结合正反情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概括宽容的好处,说明生活需要宽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辨别宽容问题的是与非,概述宽容的原则和策略。学生能结
10、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运用宽容的策略,化解冲突,为建设和谐、幸福广州出谋划策。评析:复习旧课,告知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注意新的学习任务。知识新授观看视频:“宽容的广州”。(广告文案如下:)那天,临时加班,错过了我们在地铁站的约会,本以为你会转身离去,可是你没有那天,放着风筝,撞到身后正在拍照的你,本以为你会抱怨,可是你没有那天,下着大雨,不小心将雨水甩向你,本以为你会发火,可是你没有那天,放学踢球,射出的球差点击中你,本以为你会责骂,可是你没有上天给了你一双看不见阳光的眼睛,本以为你会失望,可是你没有在城市中,你宽容的微笑像花朵一样蔓延,挤走尘埃,净化着我们的心。宽容的广州,才是我们的家。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学习 任务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