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表格式教案.doc
《《雷电颂》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颂》表格式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授 课 班 级八(5)课 题雷电颂(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2、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能力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情感目标4、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
2、点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2、体会象征含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教学难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2、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朗读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课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作者和作品简介一、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二、导入民俗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3、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三、作者、人物介绍: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
4、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学生课前准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学生结合配套介绍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戏剧知识介绍写作背景剧本朗诵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感染着无数后人,比如汉代的政论家贾谊写过惜誓吊屈原赋,现代诗人郭沫若也是对他无比敬仰的一位,他创作了五幕历史剧屈原
5、。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他具有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三、戏剧知识介绍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2、戏剧的种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4、戏剧的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人物的高度集中。5、
6、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四、介绍屈原话剧在屈原一剧里作者始终把屈原这个人物放到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刻画,用不断激化的戏剧冲突,把人物一步步推上矛盾的顶峰,使人物性格在矛盾高潮时得到最鲜明、最强烈的展现。五幕剧中矛盾冲突是直线上升的:第一幕:屈原家;第二幕:后宫;第三幕:屈原家;第四幕:城外;第五幕:尾声。屈原全剧就是这样通过矛盾的不断激化,塑造出一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无私无畏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五、写作背景教师说明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
7、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人民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郭沫若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五)教师介绍全剧内容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作者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独立不移
8、”“坚贞不屈”“光明磊落”的崇高品质的塑造,撼动了进步人民的灵魂。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三、剧本朗诵,整体感知: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根据前面的诵读,默读课文划分层次。教师明确: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9、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五、齐读剧本节选学生听讲批注理解内化学生听讲批注理解内化学生听讲批注理解内化学生听讲批注积累学生听读思考左边问题学生模仿朗读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批
10、注理解内化作 业板书设计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教 学感 悟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授 课 班 级八(5)课 题雷电颂(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了解作品背景是把握本文的前提。2、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
11、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3、体会象征含义。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的想像,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能力目标1、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情感目标4、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1、朗读理解内容与思想。2、体会象征含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教学难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象征含义。2、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朗读 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课相关的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电颂 雷电 表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