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定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定律”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电阻定律” 说课稿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 第二章 第6节 民权第一高级中学 说课人:吴建平 电子邮箱:wjpyy27A. 教材简析电阻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与老教材不同,老教材中只有一句话: 由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比,没有这个探究定律的过程,而现在教材内容既要研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突出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并且本节教材以探究电阻与各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载体,给学生流下了
2、一个很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锻炼的平台,提供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两种方案,体现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所以本节内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相吻合的典型课程。B. 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
3、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领悟实事求是的理念,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2)通过动手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C. 教法简介1.教法: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探究,理论推导进一步证明,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大,为了节约时间,又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我采取了用控制变量法分组实验探究的办法,让其中一组学生在材料一样,横截面积相同去条件下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让第二组的学生在材料一样,长度相同,给三个不同横截面积(S、2S、3
4、S)的电阻丝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第三组是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不同材料的电阻丝,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然后再共享实验结果;再一起进行分析总结。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控制变量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猜想实验探究理论推导电阻R与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及温度有关电阻R与长度L成正比、于横截面积S成反比控制变量法电阻定律应用D. 教学过程设计E. 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新课标对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科学探究体现了物理学的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建构是统一的过程;科学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物
5、理,培养出具有初步探究能力的人才,而不是考试型人才。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作了如下思考:一、明确探究性问题的教学目的,找准探究性问题教学的方向问题。在我们进行探究性问题的教学时,一开始我们还能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尝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时间一长,老师觉得探究性问题太过于形式,学生觉得探究性问题没意思。我们就失去了方向感。事实上,从物理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科学探究:首先是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对学生而言,其个体的认识也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改变。因此,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转变对自然界的原有认识和观念的过程,是一个自
6、觉的实现观念自我更新的过程。第二是思想方法层面,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效的认识和实践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思想方法。当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可辨别的要素,如提出科学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证据、提出理论或模型、评估与交流等,这些都是科学思想和工作方式的体现。在物理课程标准中,根据这些要素提出了对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第三是操作技能层面,任何实验探究过程都需要某些思维和操作技能,如控制变量、使用仪器、记录和处理数据等。 所以,我们理解所谓探究性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使学生具有科学的
7、探究观念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除了第三个层面要求学生必须动手实验之外,以上两个层面都可以以多种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多注意探究的观念和思想渗透,以及操作技能的训练。比如:本节课,我们用灯泡的亮度吸引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同时我们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类比,强化了控制变量法这一探究方法,还应用分组实验探究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一节课,通过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确定方法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论汇报等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将学习者始终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从实验中得
8、出结论,体验探索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的乐趣。这也许正是我们进行探究性问题教学的目的所在。二、利用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合理的科学猜想,解决学生猜想“度”的问题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在参与科学猜想时,要么不敢进行猜想,要么瞎想,不能够很好的把握猜想的“度”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教师可以引
9、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比如: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对于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发散性“瞎猜”一会儿,然后在归纳一些共性的问题,同时利用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三、利用“资源共享的方式”解决课堂时间紧的问题: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做分组实验时间不能完全控制,这一部分没有处理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将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在实施科学探究教学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对于某一具体的科学探究内容,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和假设,因而设计出不同的实验验证方案。如果每个学生对所有的猜想和假设都进行实验验证,课
10、上的时间有时会很紧张,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或在众多的猜想和假设中选择一两个)进行验证。然后通过交流和讨论将每一种猜想和假设的验证情况进行资源共享,并鼓励学生对于课上未进行验证的内容在课下再进行研究,这样便可以解决课时紧张的困难。同样的对于同一个探究性问题中的不同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把实验的三个方面列为三个课题,然后由不同的组去进行实验探究,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又使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充分的体验。所以这样的处理可以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不消弱使学生经历科学探
11、究过程的教育功能。当然,我们知道:在进行探究性问题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其它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探究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停的去探求解决的办法。附表: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报告实验小组成员:_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第一组 实验内容: 探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S相同,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长度L/2长度L长度L电压U电流I电阻R实验结论: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电阻与导体长度_。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报告实验小组成员:_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第二组 实验内容:探究材料相同,长度L相同,电阻R与导体横截面积S的关系横截面积S横截面积2S横截面积3S电压U电流I电阻R实验结论: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_。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报告实验小组成员:_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第三组 实验内容: 探究横截面积S相同,长度L相同,电阻R与导体材料关系的关系铜铁镍铬合金电压U电流I电阻R实验结论:_。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