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练习题.doc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测试题一、单选题:1、F.H.奥尔波特(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B)的学科”。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C.社会知觉 D.社会知觉2、勒温(1936)关于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中,E表示(C)。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函数关系3、社会心理是(D)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A.社会认知 B.社会意识 C.社会规范 D.社会刺激4、E.P.霍兰德(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顺序可划分为(A)三个阶段。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
2、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A)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 B.实验 C.思辨 D.归纳6、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A)A.统计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档案法7、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非暗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8、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B)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9、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
3、中错误的是(D)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10、“集体潜意识”概念是(D)提出来的。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11、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D)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12、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B)为条件的。A.早期社会化 B.语言社会化 C.性别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13、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A)、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
4、理状态。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 C.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14、作为老师,既需要权威者得角色,又需要是学生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D)。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1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D)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1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B)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17、自尊是个体对其(A)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A.社会角色 B.自我 C.成功失败
5、 D.价值18、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络成为(A)A.图式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内隐认知19、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成为(B)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个体印象 D.个体信息20、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D)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2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C)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A.信息内容 B.信息数量 C.信息顺序 D.信息真实性22、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
6、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C)A.特制印象 B.印象形成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2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D)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刻板印象24、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这是(D)A.简约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法模式25、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B)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26、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
7、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A.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价2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C)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2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A)是易变性因素。A.情绪 B.人格 C.智力 D.能力29、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A)有不同的解释。A.控制点 B.内外因 C.稳定性 D.可控性30、海德(1958)认为,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A)原则。A.不变性 B.易变性
8、C.协变性 D.特异性31、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D)协变。A.共同性 B.一致性 C.特异性 D.规律性32、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D)倾向。A.自我暴露 B.自我防卫 C.自我抬高 D.自我价值保护33、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B)A.U型曲线 B.倒U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指数曲线34、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称为(A)A.亲合动机 B.成就动机 C.利他动机 D.优势动机35、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
9、倾向(A)A.越强 B.越弱 C.越稳定 D.越难预测36、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A)的关系。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37、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C)A.归因过程 B.定势过程 C.动机过程 D.转换过程38、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B)A.亲合动机 B.权利动机 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39、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40、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B)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
10、进助人行为 B.他人在场対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41、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A)A.越少 B.越难预测 C.越多 D.越迅速增加42、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调时,(A)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趋向于行为倾向。A.情感成分 B.行为清香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43、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A)功能。A.工具性 B.自我防御 C.认知 D.价值表现44、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D)维度。A.强度 B
11、.外显度 C.方向 D.深度45、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B)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的畏惧 B.中等程度的畏惧 C.高程度的畏惧 D.最高程度的畏惧46、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D)的关系。A.线性 B.U型曲线 C.随机 D.倒U型曲线47、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A)A.费力最小原则 B.符合需要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道德原则48、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趋向动机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地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50、朋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练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