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___考试必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___考试必备.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选择、填空:1、开皇九年正月,隋攻入建康,灭掉了陈朝。2、隋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3、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以关陇士族集团为核心的南北士族地主阶级。4、三省六部制度,自隋定型。三省之名在魏晋时早已存在,而三省并立,各有分工,三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始于隋。5、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改革,使府兵制进一步与均田制结合起来,从而巩固了府兵制。6、开皇三年,隋文帝命苏威、牛弘等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制定开皇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开皇律继承
2、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神,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唐律就是直接沿袭开皇律而来的。7、魏晋南北朝选官体制是以九品中正制为考核。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8、杨坚集团在夺取政权后,首先是确保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隋代的均田令,扩大了品官授田数量,实质上就是利用法令强行扩大贵族官僚的地产。9、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后立即颁布均田令。隋初曾实行均田,但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此即所谓“方蒙爵土”;而民田问题尚未全面推开,故出现“民田不赡”的现象。10、“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
3、社会生产的发展。11、大业元年,营建东都,于宫城东建含嘉仓,据考古发掘,含嘉仓已探出粮窖259个,大窖可储粮一万数千石,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朝建国20年,隋朝的库藏尚未用尽,隋代仓储之丰实是前所未有的,它为后代封建史家所艳称。12、隋代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提炼或控制胎料和釉料中铁的成分的方法,因此烧造出色调比较稳定的白瓷。13、造桥技术:河北省宁晋县著名的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杰出工匠李春设计的。14、隋炀帝时,日本开始采用汉人的衣冠制度。15、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役赋繁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他即位后,隋朝的国力、武功达到极盛,他修建东都,开凿运河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深
4、远的意义。16、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即位后,凭借着国家的富强,威胁高丽王高元来朝,高元不理,炀帝即以此为借口,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17、隋炀帝为了张扬国威而连年出巡,他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18、大业七年十月,山东(首先爆发)邹平王薄起义于长白山,王薄起义具有明显的反徭役、反兵役的性质。19、隋末农民起义的各地义军逐渐汇合,在617年前后形成三支主要力量: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二为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三为杜伏威,辅公袥领导的江淮义军。20、正当农民起义勃兴之时,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时起兵。首先是礼部尚书杨玄感于大业九年起兵黎阳,进围东都。21、隋朝自开皇元
5、年(581年)建立,到大业十四年(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22、唐朝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地方上,唐朝仍实行州、县两级制。23、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与武德七年(624年)损益而成武德律。太宗时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修成贞观律,至此,唐律基本形成。高宗时,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后又对永徽律作出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后疏议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24、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25、府兵的基本单位是设在各地的折冲府(亦称兵府、军府)。府兵的行装、戎具、军粮都要自备,因
6、此府兵制度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如果农民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就无力负担这种沉重的兵役。26、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以官学为主。(填空)27、唐代的科举分常举和制举。常举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有帖经、经义和时务策,以诗赋为主。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武周时,还创立了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填空)28、唐初的士族地主,主要分为四个地域集团,它们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江左、代北入唐时已经完全没落。李唐皇室自称陇西李氏)29、唐太宗修氏族志,表面上像是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传统,其实质则不然
7、。氏族志的修订以削弱山东士族为目的,对新兴的庶族地主有利,对皇权的加强有利。30、武则天共做了15年皇帝。31、唐朝时将旧式的直辕犁改进为曲辕犁。32、工部和工部司是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政务部门,负责有关政令和计划的制定与下达。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则是负责具体实施政令与计划的中央事务机构。(填空)33、唐代专烧青瓷的窑多在南方,以越州窑的产品为最佳,其釉色光亮纯青,又为帝王专用,故被誉为“秘色瓷”。34、据唐人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记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泰山灵岩寺禅师的提倡,饮茶风俗从南方长江流域漫延到北方黄河流域。35、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宫城是宫殿区,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
8、地,两者居于长安城的北部正中。外郭城是百姓和官员的住宅区。36、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揭开了地方割据势力长期与唐中央政府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序幕。广德二年(763年)初,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走投无路,穷途自杀,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37、藩镇中势力最大,为患最烈的,是成德、魏博、卢龙三镇,时称“河朔三镇”。38、河朔型藩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被称为叛镇。除叛镇外,其它藩镇可分为三种类型:中原型藩镇、边疆型藩镇、东南型藩镇。39、唐前期在中央掌握决策大计的是三省宰相班子,唐后期逐渐过渡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40、
9、南衙北司之争:唐顺宗时,发生了“二王八司马”事件;文宗时,又发生了以李训、郑注为首的反宦官专权事件;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直到昭宗天复三年(903年)被朱温一举歼灭。41、朋党之争:唐廷官僚按其出身而言,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门荫出身者,一是科举进士及第者。两种不同出身官僚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其中历时最久、斗争最烈的是所谓的“牛李党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领,多是进士及第者,代表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德裕为首领,多以门荫入仕,代表士族地主。42、如何对待藩镇:李党主张摧抑藩镇,重振朝纲;牛党主张姑息妥协,息事宁人。宪宗元和初年,李吉甫任相,在他的参议下,削平剑
10、南节度使刘辟和镇海节度使李錡。43、第五琦与刘晏的理财措施:第五琦的榷盐法,刘晏对第五琦盐法进行改革,并对漕运进行了整顿。44、在唐朝后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仍保持了迅速发展的趋势,其总体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45、西突厥的小国疏勒有大城十二,小城数十。46、王仙芝与黄巢两支农民起义军合到一块,并肩作战。47、唐朝自618年建国,到907年灭亡,共历时 289年。48、与六朝的志怪小说相比,唐代传奇小说的主人公已经不是神鬼,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因此作品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内容。49、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印的金刚经残卷(现藏于伦敦博物馆)。50、现存的唐代殿堂建筑有山西省
11、五台县境内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仅存的两座木结构古建筑。51、唐朝灭亡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历时54年(907960年),先后更换了8姓14帝。五代中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其余都建都开封。52、十国分别是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53、耶律阿保机(872926年)出身于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迭剌部是契丹八部中最强大的一个部。54、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其南枢密院的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和北面官(其北枢密院的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南面官依“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
12、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 统治契丹人和其它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55、在地方行政组织中,在契丹和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草原部族制;在原渤海和幽云地区则实行州县制。56、五代十国时期,既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混战局面的延续和扩大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重新走向统一的过渡时期。57、全国的经济重心,经过五代,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58、北宋最高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从乾德元年(963年)起,着手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979年,宋太宗亲自率兵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至此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宣告结束。59、在宋代户籍中,将乡村人户
13、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类。主户又分为五等,宋代客户是指农村的佃客。居住在城镇的居民称为坊郭户。(填空)58、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59、高粱河与岐沟关两役失败后,北宋放弃了收复幽云失地的计划,对辽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60、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攻下北宋的灵州,改成西平府,次年迁都于此。灵州一带是黄河上游最肥沃的地区,是北宋控制西北地区的枢纽,也是北宋购买西北边马的必经之路,它的失陷,对北宋政府影响很大。61、从康定元年(1040年)开始,元昊不断发动对宋的战争,多数战役是以宋朝的失败告终。其中以发生在康定元年的三川口之战、庆历元年的好水川之战、二年的定川之战宋军的死伤最为惨重
14、。(填空)62、大理的疆域基本与南诏相同,以洱海地区为中心,统治着八府、四郡、三十七部。63、唐朝曾经在壮族地区先后建立过许多羁縻州、县。壮族最集中的是在广南西路的左、右江流域和柳州地区。64、壮族侬智高反宋及其失败: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反宋,建立“大南国”,称仁惠皇帝。65、北宋末年,方腊起义,两浙地区流传着一种秘密宗教,称吃菜事魔教,放拉屎吃菜事魔教的一个首领。(填空)66、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住宅区)、市(商业区)严格分区,北宋时,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67、除铜、铁钱外,金银也做为半流通性货币使用。交子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8、五代时
15、,契丹灭渤海国,黑水靺鞨始以女真之名见于史籍,并附属于契丹。69、政和五年(1115年)元旦,阿骨打称皇帝,国号“大金”,年号“收国”。70、辽亡的前一年(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建立西辽。71、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订立所谓的“海上之盟”。72、1206年,铁木真处死了札木合,至此,铁木真完成了统一蒙古高原的重任,成为成吉思汗。73、蒙古征金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2111214.第二阶段12151232.第三阶段12331234.74、蒙古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75、1239年,蒙古与西藏建立了宗藩关系,西藏正式归蒙古国管辖。76、元代以
16、前,中国早就有了驿站制度。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在全国交通线上每站设站赤(驿站管理人)。专用以传递紧急文书的邮驿叫急递铺。77、元代的土地除了牧区的牧场之外,农田基本上分为屯田、官田、寺观田、民田四大类。78、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主要是利用白莲教组织起义):韩山童与刘福通手举义旗(颍州);彭莹玉、徐寿辉起义(淮西、蕲州红巾军);方国珍、张士诚起义(1354年高邮战役的胜利是元末农民战争的转折点)79、喇嘛教或称吐蕃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与西藏原有的宗教本教相互影响、融合而成的一个教派,属大乘中观宗,崇尚密宗。在11至13世纪期间,由于吐蕃新兴封建领主的支持,喇
17、嘛教日渐兴盛。80、“胡蓝之狱”中“胡”是指胡惟庸,“蓝”是指蓝玉。年(1402年)六月,燕王终于夺取了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成祖。这一事件,史称“靖难之役”。1421年,改北平为京师,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81、建文四82、豫、楚、川、陕交界的荆、襄地区,浙、闽、赣交界山区,闽、粤、赣南交界山区,南直、浙、闽、粤近海区域,都是明代前期流民的重要集聚地。83、班匠制度的变革:嘉靖(明世宗)四十年(1562年),政府又下令(成化时班匠不愿当班者,任其纳银代役),班匠“不许私自赴部投当”,一律以银代役,每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称“匠班银”。84、皇太极继努尔哈赤之后,完成了统一东北地区的重
18、任。85、明后期三案:神宗时,梃击案;光宗时,红丸案;光宗死后,移宫案。86、天启(明熹宗)七年,陕西王二率饥民冲入县城,杀死严催赋税的知县,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87、明末建立的农民政权:崇祯十七年(1626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建国号大顺;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即帝位,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造通天历,铸“大顺通宝”。88、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89、王守仁的心学:90、明时期的文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有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言情小说。91、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
19、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9年,其中永乐时期6次,最后一次在宣德年间。92、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使者费信著星槎胜览、马欢著灜涯胜览、龚珍著西洋番国志,是研究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材料。93、到了明后期,估计南洋各地的华侨在十万人以上。94、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葡萄牙人初次来到满剌加。正德十二年(1517年)六月十七日,葡使皮菜兹率战舰二艘由满剌加启程,八月十五日抵达广州府东莞县的屯门岛。1553年,请求上岸居住。95、紧随葡萄牙之后来到中国的是西班牙。(填空)96、最早来到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会士为方济各。随后,万历八年(1580年),教士罗明坚到达澳门,1582年,获得许可后到达广东肇庆关东的某佛寺,
20、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内地的教士。97、史可法在扬州尽力协调四镇关系,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抗清。98、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朝中期,川、楚、陕、甘、豫五省土地兼并和封建剥削都比较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到处流浪,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这一带广泛流传着白莲教。99、在各支起义军中,以王聪儿领导的襄阳方面的义军势力最强。100、康熙、雍正时,清政府组织人力,编成一万卷的古今图书集成,内容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六编,条理清楚,是继永乐大典之后又一部大型类书。101、考据学:考据学即清代所谓的汉学,又称朴学,主要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于经书古义的考证,并由此推广到其它书籍。10
21、2、乾隆时期编辑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许多子目,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所收之书来源可分两部分:一是清廷的内府藏本,一是从各省收集的民间藏本。之后编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简答:一、隋朝科举制创立的影响:1、显示了封建皇权的上升和门阀士族的衰落,也是士族地主势力发展的标志,是中古史上选举制的重大变革,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举的弊端,适应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削弱了士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权;2、讲选举权集中到中央政府的吏部,必然削弱了地方上的士族势力;3、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统治需要。二、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的原因: 洛阳
22、地势险要,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1、从政治上看,洛阳便于对关中合江南地区的控制;2、从经济上看,当时关中物资不足以供应统一后隋中央政府机构的需求,而洛阳位置适中,“水陆通,贡赋等”,便于转运物资。三、简述隋炀帝的暴政:1、隋炀帝的暴政主要表现为役赋繁重和刑法苛暴两方面:虽然它所颁布的常规赋役,明文法典较其父文帝更为轻缓,但他无视常规法制肆行非常之制:自继位起,对百姓劳役不息,征调不止,死伤众多;为了严防和镇压人民的反抗,隋炀帝大肆滥刑酷罚。2、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隋炀帝即位后,凭借着国家的富强,远征林邑、吐谷浑,士兵死伤过半;威胁高丽王高元来朝,高原不
23、理,炀帝即以此为借口,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3、隋炀帝为了张扬国威而连年出巡,他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从大业元年至十二年,大都在外巡游,通计居京之日,不足一年,耗费大量民力、财力,中小地主多破产。四、隋末农民战争的影响:影响:1、隋末农民战争一举粉碎了参保腐朽的隋王朝,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2、冲击了整个地主阶级,尤其对贵族、官僚、门阀士族等特权阶级的打击更为沉重;3、地主阶级的田庄经济也大为削弱,农民占有的土地增加,使土地兼并暂时得到缓和,有利于改善农民的地位,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4、在战争中,许多奴隶、部曲、佃客、杂户也得到了解放,有利于进一步
24、扫除奴隶制残余,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因苛暴的徭役、兵役而引起的隋末农民大起义,促使新兴的唐王朝在役法上进行调整。五、开元(唐玄宗)改革: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2、抑制食封贵族。3、压制佛教势力,扩大了税源和兵源。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使各地官府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5、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既增加了政府收入,也对改变占田不均的情况,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6、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 由于上述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六、唐均田制及其新特点:均田制是唐
25、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1、対百姓授田的规定是依据户籍计口授田。人口三岁以下者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授田一顷。老男和残疾人授田四十亩,寡妻妾授田三十亩,这些人如为户主,加授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永业,八为口分。永业田,户主死后可由后继户主承授;口分田归还官府。和尚、道士每人授口分田三十亩,尼姑、女冠各二十亩。工商业者授永业田和口分田为农业户丁男之半,若在狭乡(人多地少的地区)则不授。2、对贵族官僚授田另有规定。有封爵者,亲王授永业田一百顷,降至男爵则授五顷。宫吏之一品,授永业田六十顷,降至八、九品,授二顷。有战功的勋官亦授永业
26、田,最多的如上柱国,授三十顷,最少的如武骑尉,授六十亩。各级官吏还有职分田,以其收人作为俸禄的一部分。一品官有十二顷,九品小宫亦有二顷。职分田在官吏离任时,要移交给接任者。各级宫府还有公廨田,以其收入作为办公费用,最多者有四十顷,最少者一顷。3、对土地买卖的规定。土地买卖受到严格控制。但宫僚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出卖,百姓的永业田在人死家贫无力埋葬时亦可出卖,百姓的口分田在由狭乡迁往宽乡,或者卖充住宅,邸店时,亦可出卖。买地者不准超过本人应占田限倾。新特点:1、取消了对一般妇女、部曲、奴婢、耕牛的授田; 2、授田对象中增加了杂户、官户、工商业者和僧道; 3、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更加完备,且授田
27、的数量很高; 4、对土地买卖的限制进一步放松永业田和口分田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买卖。七、简述武则天的是非功过:功:1、以铁腕剥夺士族势力的政治权利,还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2、继续推行均田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和“试官”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重用庶族士人,广泛罗致人才; 过:1、任用来俊臣等许多酷吏滥杀,其中错杀了许多好人; 2、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大肆佞佛,到处筑寺造像,又建明堂,劳民伤财,进一步加深了社会矛盾; 4、土地兼并严重,许多农民破产。八、安史之乱的原因(或背景)及其影响:(经济、政治、军事)背景:
28、1、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逐渐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广大农民失掉土地,到处逃亡,唐朝的社会动荡不安;2、军事上:府兵制的终结和军事格局的变化,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也走到了尽头,唐玄宗时开始实行募兵制,士卒长期驻守边疆,与边将关系密切,边兵成为边将的私人武装,而这时唐朝正在加强边将的权力,边防节度使成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唐中央统治的离心力量。3、政治上:唐玄宗怠于政事,沉缅于酒色歌舞,信神仙,求长生术,与杨贵妃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奸臣把持朝政,政治十分黑暗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1、经济上:给社会经济造成
29、极大的破坏,黄河流域遭到严重破坏,而江南的经济未遭破坏,日益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 2、民族关系上:为平定战乱,边防军队多征调内地,造成边防空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趁机不断进攻唐朝,唐朝不得不转攻为守,失去了“天可汗”的优势;3、政治上:打破了唐王朝统一的局面,藩镇割据势力在战乱后越来越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九、唐朝前后期政治变化:随着翰林院和枢密院权力的上升,三省宰相的权力日益下降。唐前期:国家政务由宰相办公机构政事堂或中书门下决定;唐后期:翰林院逐渐掌握了大部分草诏权中书门下所辖枢机房的职务又归枢密院,中书门下所剩下的决策职务就微乎其微了。由于差遣使职的发
30、展,尚书六部的许多行政权被侵夺,而处于闲散的地位。唐前期那种中书草诏、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三省制度逐渐解体。十、如何认识黄巢大起义:1、这次大起义历时十年,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行程数万里。这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少有的,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亦属罕见; 2、起义军给予腐朽的唐王朝以致命打击,使唐王朝的统治限于土崩瓦解;3、起义军在广大地区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特别是给士族地主以致命打击。阶级关系有较大变化,土地高度集中的情况也有所缓解;4、这次起义也沉重打击了藩镇势力,为后来全国统一减少了阻力;5、这次起义还表现了农民的“平均”思想和要求。对于后代的农民起义也有很大的影响。十一、周世宗改革:1、经济上
31、:首先鼓励开垦荒地,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并对逃亡户田颁布处理办法,优待从辽朝返回的逃户;其次,减轻租税;第三,兴修水利,恢复以开封为中心的水利交通网;再次,限制佛教的发展,抑制寺院经济。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注意改善吏治,赏罚比较严明,并能听取群臣的意见。3、军事上:整饬军队,整编禁军。使中央禁军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定。4、生活上:注意节俭,以身作则,裁剪后宫,停办一些不急需的事物,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十二、成吉思汗建国后的措施:1、扩充千户制;2、扩充护卫军达一万名,并规定了严格的护卫制度,任命“四杰”世袭四怯薛长;3、设大断事官;4、创立蒙
32、古文字,并以这种文字书写了1219年确立的“大扎撒”(法令);十三、简述元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1、 设立管理农业的政府机构,还遍求古今农家之书,编成有实用价值的农桑辑要,颁行全国;2、 保护农田,限制抑良为奴;3、 招集逃亡,鼓励开荒;4、 大力开展军民屯田; 5、减免租税;6、 设置粮仓、常平仓;7、 兴修水利,中央设都水监,地方置河渠司;8、 其它措施:迁徙民户充实内地和西北地区,听民自买荒田旷土,延期课税,对贫困迁民和屯田户,给以牛、农具和种子等,减轻佃户私租二成。十四、明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影响:1、 政治改革:张居正创立“考成法”,加强官员考核,讲求工作成效;2、 军事改革:整顿边防,
33、提拔一批有才干的将领镇守边防;3、 水利整治;4、 经济改革:、清理补欠田赋,清查全国土地; 、针对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5、 张居正还在整理驿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十五、明朝前期,流民现象出现的原因:1、赋徭负担的不均。随着明政府财政负担的加大,农民的赋徭负担日趋加重。严重的土地兼并,田产转移使地主的赋税大都转嫁到农民身上。2、沉重的地租。佃种地主土地的佃户,受到的剥削也很严重。3、严重的自然灾害。十六、明末农民战争失败及其历史影响:1、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之一。2、 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沉重的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封建生产关
34、系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及为清代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 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明末农民军第一次提出“均田”口号,把唐、宋以来农民追求平等的要求,明确的集中到土地之上,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 农民军所提出的“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的口号,表明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出现。十七、清入关初的政策措施:(积极、消极)积极政策:1、严明军纪,争取向附; 2、笼络汉族官绅,扩大政治基础; 3、宣布减赋免税,巩固社会基础; 4、注意制止利用职权进行私人报复,严禁贪污,杜绝宦官弄权。消极政策:1、颁布“剃发令”,要求汉人剃发依从满俗,才算
35、归顺; 2、“圈地”,清军入关后,对住房和土地疯狂掠夺; 3、强迫汉人“投充”,逼迫各州县、庄村之人投充到满贵族官僚的庄田里,成为农奴; 4、严申“逃人法”,对庄丁逃人和窝逃者严加处分。十八、简述摊丁入亩:1、 田赋折银征收,田赋中除政府所需要征收的米、麦实物外,其余所有实物均折银征收;2、 徭役折银上纳,所有名目的徭役,皆折成银两;3、 赋、役银合并征收,将田赋银和由丁、田共同承担的徭役银合并征收;4、 赋役银合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再由官府用银雇人应役。十九、简述靖难之役:二十、简述地丁合一制度:论述:一、 清中央和地方政权机构的设置:(特别行政区管理组织)二、 清朝的民族关系:1、 斡脱钱:斡脱,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2、 达鲁花赤:是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始设于成吉思汗时期,有元一带废而不置,它是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蒙古贵族征服许多其他民族和国家,鉴于单独进行统治不便,于是委托当地统治人物治理,派出达鲁花赤监临,位于当地官员之上,掌握最后裁定的权利,以保证蒙古汗国大汗及贵族的统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