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012423.pdf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0124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012423.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心理学教案 授课教师 一、学科性质:学前教育专业课 二、教材:陈帼眉编:学前心理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 三、课时:64 课时 四、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 2、BC穆欣娜著,陈帼眉、冯晓霞、史民德译: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MB加梅佐、MB马秋欣娜、TC米哈里契克:年 龄与教育心理学,人 民教育出版社 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江 苏教育出版社 5、武久著,李静译:孩子思维与认识能力的发展,中 国国 际广播出版社 6、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 京大学出版社 7、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 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8、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 民教
2、育出版社 第一章 学习要求:学前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原则;3、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类型;4、掌握并懂得运用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06 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任务:1、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表现(知其然)2、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影 响因素 及机制(知其所以然)四、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新生儿从几乎完全无能到 人类心理逐渐完备的过程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第二节 研究
3、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类型:按研究时间分:纵向研究 横向研究 按研究范围分:整体研究(系统研究)分析研究(专题研究)按研究课题分:差异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 按研究任务分:双生子研究 跨文化研究 二、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1、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结论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伦理性原则 尊重、有益、公正三原则 三、研究方法 按普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哲学方法(指导思想)只能揭示关系,不能揭示 关系的性质 不允许从“期待”出发,采用符合期待的结果 不能出示与教育目的相违 背的问题 美国国家卫生部于 1993 年 颁布了保护人类被试行 为规范回顾指
4、南,要 求将 实验对参与者可能产生的 生理、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2、一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谈话、问卷、访问)实验法(实验室、自然实验)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巴宾斯基反射,6 个月 时消失 3、特殊方法(研究技术)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互补方能在效 第二章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要求:1、了解三岁以内婴幼儿的心理及动作发展特点;2、理解婴儿无条件反射的意义和条件反射形成 的基本条件;3、掌握婴儿常见的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掌握婴 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掌握三到六岁幼儿心理发展的 年龄特征。第一节 人生第一年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现象开 始萌芽的阶段。一、初生到满月 新生儿期是
5、人类一生中唯一能观察到纯正的先 天本能行为表现的时期。(一)适应新生活 简介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神经系统特点:新生 儿面临生死存亡的斗争;身体软弱,娇嫩,神经系 统简单,功能还不完善。为适应人间生活逐渐产生人的心理:生存方式的变化:寄生独立 生活环境的变化:恒定舒适变化无常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这些无条件反射均在婴儿长到几个月时相继消 失;若到时不消失,反而是婴儿发育不正常的症状。1、无条件食物反射:吸吮反射 觅食反射 2、无条件防御反射:眨眼反射 3、无条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 4、返祖性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45 个月消失 P23 晴天时,产院的婴儿象向 阳花面向太阳 惊跳反射(莫罗
6、反射),35 个月消失 击剑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4 个月消失 行走反射(迈步反射),2 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6 个月时消失 所举的无条件反射,前三种对新生儿维持生命 和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后一种没有,但在人类进 化历史上,可能曾经是有意义的。如抓握反射,反 映了人类社会需用爬树来保护和维持生命;无论是 否有意义,都是最初学习的基础。无条件反射的意义:保证了新生儿基本的生命活动,是应付外界刺 激的本能。局限性:具有刻板性,不适应变化;数量有限。(三)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发生 1、条件反射对儿童最初生活的意义:弥补无条件反射的不足,是维持生命、适应新 生活的新机制;标志着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2
7、、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健全的大脑;基础反射;条件刺激物;(出现的时间与强度)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多次结合。3、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4、心理的发生:出生即有,可追溯到胎儿期。(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 1、认识世界的开始:感觉的发生;视 听的集中;2、人际交往的开端;产生交往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一月一变样)突出地表现在视听的发展,眼手协调,定向探 究,开始认生。(一)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起来 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 婴儿早期就能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声音定向 是靠两耳接收信息的时间差形成的,而小婴儿头小,两耳距小,时间差小于成人,但仍倾向于对声音进
8、行视觉定向。(二)定向反射作用增加 无条件食物、防御反射对建立条件反射的作用 减少,现时定向反射的 作用增强;依靠定向反 射认识世界,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条件反射。(三)手眼协调动作开 始发生 经常伸出的手可能预示其 习惯用手 只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固定 的反应 大脑皮质的成熟健全 非条件反射和已巩固的条 件反射 个体差异较大 3-7 个月的婴儿对音唇一致 的人脸注视更久 1、本能的抓握:动作混乱 无意抚摸 无意抓握 2、手眼不协调的抓握 3、手眼协调的抓握 与坐姿有关,是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探索物体 的萌芽(四)开始认生 1、表现:找妈妈;摆脱生人 2、意义: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发展的标志;情绪和人
9、际关系发展方面的重大变化 三、半岁到周岁 主要表现在动作更加灵活,出现语言的萌芽,亲子依恋关系的巩固。(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往往能说明其心理水平的发 展,因为人的动作主要由高级中枢支配,其动作发 展与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整体分化 上部下部(首尾规律)中央边缘(近远规律)大肌肉小肌肉(大小规律)无意有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2、坐爬站走的发展: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一致,是儿童从躺着的姿 势解放出来的时期,是其摆脱成人怀抱的时期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1、五指分工:大拇指的分工 2、双手配合 3、摆弄物体 4、重复动作(三)语言开始萌芽 1、练习发音;音节清
10、楚但无意义 2、听懂指令 3、用发音进行交往(前语言的交往形式)(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孩子和成人开始相互理解 第二节 13 岁 这时期是真正形成 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幼儿完成了几大任务:学会走路、说话,使用 工具,有了自我意识。一、动作的发展;两眼不协调,手乱动 照视线去抓;简单的动作 目的;不相干的动作;神 秘的中线屏障 三翻六坐九来爬,周岁会 走叫妈妈 牵一发而动全身 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 头、躯干-双臂、腿-手、脚 臂、腿-手、脚 3、4 个月,手弯成大钩子 打破中线屏障 针对物体,带有目的性 开关盒子 24 次 喜欢练习,只为发音愉快 语调决定理解 分离焦虑 (一)粗大动
11、作的发展(大肌肉运动)最主要的是学会直立行走。1 岁:会走;2 岁:攀爬,活动积极性高;3 岁;越障碍,兔跳,上下楼梯。(二)精细动作(小肌肉运动)主要是手的动作;逐渐学会根据物体的特点和 功用,比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其过程 分四个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特点动作 2、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延长 3、有意重复有效动作 4、能根据用具特点来使用它 二、心理的发展(一)语言真正形成 1 岁以前:语言准备阶段;11.5 岁:语言理解阶段;1.52 岁:开口说话阶段;23 岁:积极练习阶段;2 岁以后: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思维的发生 1、表象发生:1.52 岁左右出现表象,记忆进 一步发展;
12、2、想象萌芽:2 岁左右能根据物体进行想象性活动;3、思维出现:2 岁以后开始理解事物的意义及联系,是初步的直观动作思维。(三)自我意识的萌芽 突出地表现为出现独立性,也称为“人生第一 反抗期”,表 现为:1、好动,喜做事按自己的意志行事;2、语言上学会使用“我”第一人称 3、反抗成人控制 意义:是人生头 23 年心理发展 成就 的集中体现,标志着人 类心理的初步形成。第三节 36 岁 一、小班幼儿(34 岁)的以下心理特点(一)生活范围扩大 1、生理的发展:身体 更结实 精力 更充沛 2、大小动作自如 3、语言的发展(二)认识依靠行动 (直观动作思维)思维依靠行动,记忆、注意也如此。(三)情
13、绪性强 1、心理和行为无意性强;2、情绪作用大。(四)爱模仿 1、模仿表面现象;2、行为习惯的形成依靠模仿。二、中班幼儿的(45 岁)心理特点(一)活泼好动 儿童都好动,但中班特别突出;因为:1、熟悉环境,有交往经验 2、生理进一步成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二)思维具体形象(依靠表象)1、思维更多依赖表象;2、对语言的理解局限于具体生活经验;3、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于认识。(三)开始接受任务(活动目的性增强)1、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增强;2、有了最初的责任感。(四)会组织游戏 1、游戏组织能力迅速发展,2、出现同龄人的伙伴关系。幼儿从此不再局限于亲子、师生关系,人际关 系由成人向同龄人过渡。三、
14、大班幼儿(56 岁)的心理特点:(一)好问、好学 1、活动兴趣内化,格 外好奇;2、认识(智力)活动 积极性高;3、有为求知而导致的 破坏性行为。(二)抽象能力开始萌 发 1、思维有了概括性;2、开始掌握抽象概念;3、能进行简单的逻辑 推理。(三)开始掌握认知方 法 1、认识活动开始具有 有意决策;2、自我控制能力增强;3、尝试用手段巩固认 识。(四)个性初具雏形 1、有了较稳定的态度 和兴趣;2、心理活动开始形成 系统。小班相同玩具数量应充足 利用示范组织纪律 提供良好的榜样群体 第一阶段,依靠感知对环境作出反应,若未直接感 知支,则认为它不存在。有三个特点: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认识;逐渐形成
15、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渐形成有目的的行动 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1、认识活动中受感知左右,且感知是思维发基础;2、情意活动中 3、控制自己行为(反馈机制)7-11:具体运算阶段 11 岁以上:形式运算阶段 (第二信号系统弱)如视觉区域功能障碍,会 影响思维活动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 0-2:感知运动阶段 2-7:前运算阶段 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 视觉是儿童获得外 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人最主要的感觉通 道。对婴幼儿来讲,视 觉作用更大,对语言信 息的接受和理解常需要 视觉形象作为支持。(一)视敏度的发展 1、视敏度的含义;调 节机制(P60)2、发展状况:发展迅 速
16、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婴儿的视觉系统成熟非 常快。3 个月时,婴儿 眼睛的聚焦就已接近成 人;6 个月的婴儿视敏 度相当于成人的 20%;2 岁时接近成 人水 平。10 岁时,儿童 视觉 调节能力最强。3、6 个月以下是视 力发 展的敏感期。(P60)(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1、颜色视觉的含义 2、颜色视觉的出现 出生后不久即有辨 色 力,且 有“视 觉 偏好”。新生儿喜欢彩色,不喜欢灰色;1-2 个月时,能区分各种颜色;4-5 个月时,能分出相同但深浅不一的两种颜 色;同时能把各种颜色归于红、蓝、黄、绿四个范 畴;3、颜色视觉的发展 3 岁前不能很好地辨别近似色;4 岁后逐渐发展 二、听觉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心理学 学前 心理学 教案 完整版 0124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