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初探.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甸县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甸县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初探.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鲁甸县木结构古建筑病害防治初探引言在古建筑保护中,我们发现鲁甸县古建筑存在着自然糟朽和生物破坏两重严重问题,自然糟朽主要是因为潮湿环境的气候特点所致,生物破坏主要有白蚁、粉蠹虫、蛀木黄蜂等有害昆虫所致。同时,有害昆虫对建筑物的破坏也与气候、自然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以下就鲁甸县古建筑病害及防治进行初步探析。一、鲁甸县山区气候主要特点及对古建筑的影响鲁甸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境内地型复杂,山地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变异远大于水平变异,形成典型立体气候,属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气候随着海拔的变异,年平均气温、年较差、积温、无霜期、雪凌程度和干湿性质均发生变异。县境最高最低点的
2、相对高差为2788.2米,垂直变化达15.05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降水天数有所增加,降水量会逐步加大,蒸发量变小,空气湿度也逐步加大。气候因素对鲁甸木结构建筑的损害极为严重,造成木结构建筑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速了糟朽局面的形成,还给各种有害生物的产生形成了便利的条件和环境。2012年起,我们通过对鲁甸县木结构古建筑进行调查,对建筑物各种病害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鲁甸县地理环境、气候等我们无法控制或改善,但对古建筑物面临的生物侵害做出反应,采取积极有效防治措施是可以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二、鲁甸县古建筑主要生物病害(一)白蚁危害白蚁亦称虫尉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等翅
3、目,类似蚂蚁,但实际上白蚁和蚂蚁是两种不同物种,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白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范围很广,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白蚁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昆虫,白蚁对古建筑的损害非常大,是世界性的害虫,以其群体大、数量多、活动隐蔽为主要特征。白蚁对古建筑的危害之所以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活动极其隐蔽。除季节性分飞外,白蚁从不露天活动,它的巢穴多在地下和物体内部,一般不易发现。其二,活动范围极其广泛。白蚁以纤维素为主要食料,而纤维素广泛存在于地表,取食较为容易,使白蚁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其三,危害结果极为严
4、重。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现白蚁蛀蚀,说明房屋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有可能造成房屋倒塌。鲁甸县拖姑清真寺、甘菜园大佛寺、骡马口观音寺、桃源龙头山清真寺、文屏清真寺、岔冲清真寺等古建筑的木柱均遭到白蚁侵蚀。可以说白蚁已经成为破坏古建筑的一个主要角色。(二)粉蠹虫危害粉蠹虫俗称“粉虫”。属于长蠹科、象虫科和长小蠹科等,这种有害昆虫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危害也非常大,它们一般将木材蛀成针孔大小的虫眼,危害严重时,针孔虫眼在木材表面密布,在木材表面或周边形成大量的木粉尘堆积。粉蠹虫主要破坏木材纤维,锯开粉蠹虫啃噬的木材发现,内部孔洞纵横交错,木材整体呈海绵状。造成木材质量(比重)下降,木材的强度严重降低,表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甸县 木结构 古建筑 病害 防治 初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