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解读山东省政府日前印发了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共分为六大部分,即回顾与展望,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投资,综合保障,规划实施与考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指标,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础、人才、保障三大工程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保科技、行政监管和环境文化五大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更加巩固。规划在继承和发扬“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紧扣
2、科学发展主题,着眼于保障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重点加强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保科技、行政监管和环境文化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作为环境保护部确定的全国唯一的规划编制试点省份,山东省按照开门编规划的思路,先后经过准备及前期研究、总体思路形成、规划编制及论证印发4个阶段。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始终关心规划的编制工作,亲自带领有关司局负责人到山东调研并出席论证会,环境保护部有关司局和省直部门给予全力支持,多位院士及众多专家精益求精,编制组呕心沥血,才有了创新性规划的出
3、台。规划是“十二五”时期引导山东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山东省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山东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总量减排、主要水气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源达标排放3个目标,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抓落实,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山东省环境竞争力
4、位居全国首位。规划回顾了山东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水环境改善实现重要突破,奥运会、全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圆满成功,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初见成效,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环境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规制、市场、科技、宣传等综合推进措施日益加强。截至2010年,山东省“十一五”以来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削减率分别达到19.4和23.2,降幅分别居全国第3位和第4位,国家下达的减排目标累计完成率分别为130和116,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的情况下,2010年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比200
5、5年分别下降65.0和75.6,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恢复到了1985年的水平。实现了淮河流域治污考核“五连冠”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三连冠”。山东省圆满完成奥运会、全运会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全运会空气质量达到了近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省燃煤机组脱硫设施配套率达到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建立完善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4项工作机制,在企业废水排放口、城市污水厂进水口、风险企业下游临近断面、跨省、市、县界河流断面设置环境风险预警点位852个,实施分级预警监测,妥善处理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72起,初步形成全
6、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全省已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4个,国家生态市1个,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1个,各类自然保护区79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0个,创建省级绿色社区212家、绿色学校457所。山东省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共设置1738个环境自动监控站点,安装自动监测设备5100台(套),实现了对重点污染源排污情况和主要水气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在国内率先建立并实行了“超标即应急”零容忍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全面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和数据更新工作。出台了山东省造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5项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流域性、
7、行业性地方法规和标准,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成功举办了4届绿博会,累计引进环保外资6.96亿美元。“十二五”机遇与挑战并存规划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已经进入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两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为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提供重要机遇。环境保护部与山东省签署环境保护
8、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山东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支持山东省建设成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省”和“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先行区”,支持山东省推进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并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湖泊生态保护试点、环保能力建设、水专项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山东省委将“建设生态文明山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十二五”的重点工作之一,着力从战略层面推进环境保护。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趋于完善。以“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为代表的科学治污体系逐步形成。务实高效的环境监
9、管体系和快速预警、及时反应的安全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地方法规标准、经济政策、环保科技、行政监管和环境文化等综合保障体系加快构建。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充满了新期待,支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这些都为做好“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十一五”以来,山东省环保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全省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化工业所占比重依然较大,全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仍需较长时间,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依
10、然十分尖锐。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口、产业将持续向城市聚集,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与环境现状之间有很大差距。全省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安全防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总量减排压力巨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进一步加大,环境安全防控形势严峻,环境保护基础工作依然薄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严峻。规划指出,山东省的省情决定了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实施全国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才能优化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围绕三条主线,坚持四
11、项原则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污染物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着力加强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环保科技、行政监管和环境文化五大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努力为建设环境秀美的经济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规划指出,要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着力点,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环保工作首位,坚持巩固和完善环保工作大格局,坚持综合运用规制、市场、科技、行政、文化多种力量推进环保事业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12、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通过发展生态经济,以绿色发展带动经济转型,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环境承载力优化区域布局,以污染减排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相统筹,人与自然相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等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环境服务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环境改善成果共享,增进民生福祉。以总量减排、重点流域区域治污考核和生态省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
13、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大格局,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不断提高环保部门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以及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理顺经济政策、启动市场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破解制约“两高”行业、重点区域科学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环境瓶颈,构建务实高效的环境监管和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形成综合推进、多措并举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拓展环保事业的广度和深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指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全省G
14、DP年均增长9,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7的前提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2.0(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2.9);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3.3(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3.5);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4.9;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6.1。全省重点污染河流控制断面平均浓度比2010年改善20以上,力争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消除劣类。2013年通水前,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类标准,入干线的支流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的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比例不低于90;近岸海域水质达到规划功能要求,一、二类海水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全省17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 环境保护 十二 规划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