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讲义.doc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讲义.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巨人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 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时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语文 学科教师:胡叶赛课 题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 学 内 容一、疑难讲解二、 知识点梳理文学知识: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
2、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3、选自东坡志林卷一,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
4、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苏辙、苏轼、苏洵、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柳宗元、韩愈)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政治上属旧党。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原文及译文: 山川之美
5、,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字词注释:1.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
6、,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四季。4.歇:消散。5.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6.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7.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8.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9.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1
7、0.山川之美之:的。11.将:将要。12.乱:此起彼伏13.实:确实14.是:这15.自:从文言知识:古今异义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来自陈涉世家司马迁)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交相辉映。文章分析: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
8、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分层第一层;开头到古来共谈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概括古今高雅之士的情怀第二层;高峰入云到沉磷具体描绘景象第三层:总结全文,自比先贤,怡情山水,自得其乐 文章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
9、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6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作者从欣赏景
10、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1、文中的意境美表现在那些方面?(1)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3)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4)动静相衬之美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3.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4.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观察角度有什么变化?感官角度有什么变化?
12、找出课本相应的句子?四时具备用的观测角度仰视、俯视、远眺。晓雾将歇沉鳞竞跃用的感官角度视觉和听觉5.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将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从谢灵运以来没人能欣赏美丽的景色,作者能体会其中的乐趣。希望与谢灵运一样,有一种自豪感。6.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7.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原文及译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字词注释: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2、解:解开。3、衣:衣裳4、
14、欲:想要。5、月色:月光。6、入:进入。7、户:堂屋的门。8、欣然:高兴的样子。9、欣:高兴的,愉快的。10、起:起身。11、然:的样子。12、行:走,走动。13、念:想,思考。14、无:没有。15、与:同、跟。16、乐:游乐。17、者:的人。18、遂:于是,就。19、至:到。20、寻:寻找。21、亦:也。22、未:没有。23、寝:睡,卧。24、相与:共同、一起。25、于:在26、步:散步,徒步徐行。27、中庭:庭院里。28、如:如同29、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30、空明:清澈透明。31、藻:水草。32、藻荇:泛称水草。33、荇(xng):一种多年生水
15、草。34、交横:交叉错杂。35、盖:原来是。36、竹:竹子。37、柏;柏树。38、影:影子。39、何夜:哪个夜晚。40、何处:哪个地方。41、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42、无:没有43、但:只是,不过。44、少:与“多”相对。45、如:像。46、吾:我们47、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48、耳:语气词,“罢了”。文言知识: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 中书书 记承天寺 夜游 文言文 讲义
限制150内